從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時候開始,GE就進入人們的生活。GE是一家怎樣的企業?GE中國有著怎樣的經營策略?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外資企業在華看到更多機會還是更多挑戰?請看本期《財經1+1》對話GE全球高級副總裁、GE大中華區總裁段小纓。
段小纓,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6年加入GE,2014年7月,段小纓出任GE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她是GE中國第一個來自本土的首席執行官,也是GE中國第一個女性CEO。同時,段小纓繼續兼任GE醫療集團大中華區總裁之職。
加速本土化是GE中國戰略
當下中國正經歷新一輪的市場變革,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對於跨國企業來講機遇和挑戰並存。GE在中國的策略也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地變化,要做到立足中國和服務中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GE最重要的發展戰略就是加速本土化。
GE布局工業互聯網 看准中國市場潛力
目前中國對於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科技醫療等領域的需求還需要不斷釋放。主要體現在中國新一輪的經濟變革過程當中,很大一部分需求還是在於基礎建設,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是會加速﹔中國是個多煤少氣的國家,未來對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會大大增長﹔到202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一億八千萬,對於整個醫療的需求,以及醫療體系在不同的城市和農村的需求將會可持續。
中國能源面臨三方面挑戰
中國面臨的能源挑戰,第一是多煤少氣的資源問題,如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非石化能源﹔第二是政府要扮演的角色,如何從政策上真正能夠去釋放一些利好的,使得企業或者消費者去主動積極地應用清潔能源﹔第三是經濟性,比如天然氣進口,短期需要政府一些政策的扶持,但是長遠的還是需要推動消費者養成環保意識。
GE醫療既服務高端也拓展基層
雖然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已經有很大變化,但中國醫療當今最大的一個挑戰還是優質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衡。在老齡化不斷加速的情況下,中國很多醫療資源還是滯后的。GE醫療的目標是在服務好高端醫療客戶的同時,也要積極拓展基層醫療的市場。
與中國合作伙伴求同存異
兩個公司完全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語言的人一起合作,肯定會有一些磨合的過程,關鍵是自己心態定位,好的合作一定是合作共贏的。首先要了解雙方有沒有共同的目標,能否共同完成一件事,然后要有長遠的打算。其次相當重要的是溝通,在溝通的過程當中,雙方能本著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求同存異,而不是說只是提出問題、提出矛盾。
“情定”GE 自己非常幸運
自己的職場發展趕上整個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所以回國就是必然選擇。從職場角度來看,GE作為全球最優秀的企業之一,也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並且企業十分注重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戰略,自己非常榮幸選擇了GE。
GE中國創新中心在成都、西安相繼落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將客戶更早融入GE研發的流程中。
GE推出全球首隻全向LED燈泡。
GE榮譽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
GE成功研發第一台高精磁共振成像儀。

《財經1+1》是人民網出品的一檔高端人物訪談節目。主要訪談嘉賓為政府決策者、企業高層管理者、著名經濟學家等。節目以人物訪談為核心、以財經熱點為主線,探尋決策背后,解讀商業智慧,感受嘉賓人物的睿智思想與人格魅力。
出 品 人 廖 玒
總 制 片 羅 華 唐維紅
制 片 人 徐 輝 雷陽 譚樹森 游海濱
撰 稿 周素雅
編 輯 周素雅 王子侯
主 持 許 博
攝 像 趙 崢
制 作 唐 婕
包 裝 李智勇
設 計 張文婷 陳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