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華(左一)與邵維銘(右二)現身電視城
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
▲
“我特別喜歡賺錢的電影”
1967年,邵逸夫跟“邵氏兄弟”旗下明星在片場大合影,圖中演員的裝束體現出當年邵氏所拍商業片類型之廣,從黃梅調、功夫片、歷史片、神鬼片到風月片,不一而足。當年曾有媒體問邵逸夫:“你最喜歡什麼類型的電影?”邵逸夫的回答是:“我特別喜歡那些賺錢的電影。”
▲
“可以說,我風流而不下流”
邵逸夫生前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他特別喜愛美女,自己也承認愛跟旗下女明星出街吃飯跳舞,但是,邵逸夫身邊真正伴隨的女性卻隻有兩位——第一任太太黃美珍和第二任太太方逸華。用邵逸夫自己的話說來說:“我風流而不下流!”
▲
“我告訴你,我永不退休”
“要問我什麼時候退休,我告訴你,我永不退休。”1981年,邵逸夫曾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如此表態。他一生工作勤勉,直到2010年仍坐著輪椅以行政主席的身份出席TVB的台慶活動,當時他103歲。邵逸夫最后一次在公眾視線中出現是2011年10月15日,媒體拍到方逸華陪他在中環逛街,這是邵逸夫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休閑時刻。
▲
六叔利是
每年TVB的新春團拜,邵逸夫都會在應屆港姐陪同下出席,員工都以搶到“六叔”的利是為榮。他會在每封利是上寫下下屬的名字,而利是的“餡兒”從10港元、100港元到1000港元不等。雖然員工並不缺這點利是來貼補家用,但邵逸夫卻認為,這是他對手下一年工作的“論功行賞”。
▲
“大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邵氏兄弟”培養了無數導演和巨星,其中包括為邵逸夫拍片不輟的大導演張徹。據說張徹投資電影敗光全部身家后就一直蝸居在邵氏電影公司前員工宿舍,邵逸夫並沒趕他走,還配備了汽車和司機供他使用。
邵逸夫一生致力公益。坊間說法,邵逸夫的樂善好施跟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關。1983年,邵山客中風昏迷,隻能靠藥物維持生命,邵逸夫由是感悟到人生匆匆,錢財只是身外之物。1985年邵山客去世后,邵逸夫便慷慨捐出1億港元做慈善。此后,邵逸夫的善舉令無數人受惠。2006年,湖南汨羅市一名13歲的女學生李娜因車禍受重傷,她見父母難以承擔巨額的醫療費用,便寫下遺書要求放棄治療。邵逸夫得知事件后,向李娜捐出25萬元,還親筆寫信給李娜,鼓勵她早日康復,重返校園。
邵氏鼎盛時期旗下名導明星如雲
▲
6號車牌
6號車牌的勞斯萊斯是邵逸夫的個人標記,很多人一看就知道“六叔”來了。邵逸夫愛車,他家中有6輛勞斯萊斯,其中3部都是歷史超過三四十年的古董車。除了6號車牌,邵逸夫還擁有78號靚車牌。
▲
邵氏氣功
關於邵逸夫的養生之法,外界傳聞很多,包括他每天吃四支人參。但邵逸夫本人透露,他晚年堅持練氣功,還自傲地表示:“我就算睡著了都能練!”因此近100歲高齡的時候,邵逸夫依然精神奕奕,還會拉著年輕港姐的小手開玩笑:“你好白淨!”
邵逸夫(中)與惠英紅(右)
羊城晚報記者 李麗
邵逸夫事業鼎盛時期,身家超過200億港元。如今“六叔”仙逝,其名下家產何去何從?根據港媒消息,邵逸夫在生前便已成立慈善信托基金,收入除用於供養家人,主要將用於他始終致力的慈善事業。同時,全球各大媒體也紛紛刊發報道悼念邵逸夫。
遺體放平民公立醫院
邵逸夫過去幾年健康狀況並不好,為何最后他是在家中被發現昏迷,之后送院搶救不及?港媒報道,這並非家人照顧不周,而是邵逸夫自己要求在家中度過人生中的最后歲月。並且,邵逸夫跟家人也曾跟家庭醫生商量過在家裡善終的安排。
此外,邵逸夫最后的搶救地是香港聯合醫院的S座大樓,這座大樓正是當年由邵逸夫捐助的其中一棟“邵逸夫大樓”。而邵逸夫離世后,遺體被送往香港觀塘區基督教聯合醫院。該醫院是一家公立醫院,主要服務於附近的普通居民,邵逸夫也曾向這家醫院捐款建造“邵逸夫大樓”。
太太與長子共理后事
邵逸夫離世當晚,太太方逸華與75歲的邵逸夫長子邵維銘同時出現在無線電視城,似欲商量邵逸夫后事。一身黑衣的方逸華禮貌地向記者揮手,邵維銘則始終保持沉默,雙方均表情平靜。之后,TVB行政主席梁乃鵬帶著三名保安護送方逸華和邵維銘離開。據了解,邵逸夫的后事具體安排仍在討論中,一有決定便會向外界公布。
邵維銘從小跟隨伯父邵仁枚生活,常年定居新加坡。父子間一度關系冷淡,外界猜測這主要是因為方逸華入主邵逸夫事業后,雙方產生分歧。但邵維銘后來透露,父親常打電話關心他,而他也特別欣賞父親永不放棄的做人態度。此外,邵維銘和邵維鐘兩兄弟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后於新加坡被綁票,當時邵逸夫也曾專程前去奔走。父子關系在近年逐漸破冰,2006年,一直在新加坡管理當地產業的邵維銘還代表父親高調領取了亞太影展的“終身成就獎”。
族人繼續其慈善事業
邵逸夫終身打拼事業,但電影是其理想,真正讓他賺錢的卻是房地產。邵逸夫自己也曾承認:“我的財產主要來自購入的地皮升值。”在其去世前幾年,邵逸夫逐漸將名下資產套現,成立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基金收益除撫養家庭成員外,大部分都將用於教育和科技的慈善事業。目前,該基金主席由方逸華擔任。此外,在2011年邵逸夫將價值約62億港元的一部分TVB股權出售后,其仍持有3.64%的TVB股份也歸基金所有。至於邵逸夫的其他資產包括海外物業,至今未有一個明確的價值估算。
在邵逸夫的影響下,其家人都積極慈善。邵維銘一直在新加坡打理家族地產,包括當地著名的邵氏樓,市值超過40億港元,內設戲院、百貨公司及寫字樓,此外還有邵氏廣場、邵氏大廈等等。邵維銘還是新加坡邵氏基金的主席,曾先后捐款18億港元資助醫院、養老院和學校,是當地著名的大慈善家。邵維銘的做法是每年都把名下物業所收租金的8成撥入基金。每逢節日,他還到老人院派紅包,到學校和醫院募捐。
圖說六叔
眾星回憶
“慢慢拍,總會拍完的”
無論是“邵氏兄弟”還是TVB,邵逸夫給演員的簽約片酬都不算高,但是他懂得給機會,而且還很會照顧員工,因此很多人都願意忠心耿耿地跟著他。女星惠英紅14歲開始為邵氏拍片,她回憶,當年拍張徹的《射雕英雄傳》時因天氣炎熱而中暑暈倒,邵逸夫聽聞后便趕來片場看她,用上海話跟她說,“慢慢拍,總會拍完的。”並囑咐現場工作人員:“慢慢拍,天熱,不要逼她那麼緊。”后來,惠英紅爸爸得了癌症,她急得在化妝間大哭。邵逸夫看到,跟她說:“不要急,我有秘方,你拿回去給他吃,病情不會惡化。”他還特意囑咐惠英紅:“如果病情有好轉,記得把藥方登報,告訴其他人。”當時醫生說惠英紅的父親最多活不過三個月,但最后他又多活了三年。
“將來你也會買得起勞斯萊斯”
在電影事業上,成龍與邵逸夫不僅沒什麼合作,反而還是“對手”。1963年,9歲的成龍出演了電影《秦香蓮》,該片的發行公司“國泰”便是早年“邵氏兄弟”的強勁對手。1974年成龍曾受邀主演李翰祥執導的邵氏電影《金瓶雙艷》,但他本人卻未簽約成為邵氏演員。最后,令成龍聲名鵲起的《A計劃》和《警察故事》則是嘉禾出品。但是,對這位年輕人,邵逸夫卻仍心懷善意地鼓勵提攜。“記得有一次,他曾用6號勞斯萊斯來接我下飛機,我驚訝道,哇,勞斯萊斯!他卻跟我說,將來你也會買得起。我那時候才20多歲,真是想都不敢想。”回憶邵逸夫,成龍說:“如果讓我講邵老板的故事,一晚上都講不完。他九十多歲的時候還在家裡一個小房間裡看電影和電視,是個不眠不休的老人家。邵逸夫是香港電影的創始人,而且把電影和電視業都發展得很蓬勃,幕前幕后,無數人都是他栽培出來的,他過世后,就再也沒有人能像他一樣。”
湯鎮業:在香港人心中,提到邵逸夫可能不會講TVB,但一定會講到他的慈善。我覺得無線后期的衰落和邵逸夫爵士在無線的逐漸退出息息相關。
姜大衛:邵氏對我一輩子的影響好大,相信不止我,對所有的觀眾都是一樣。很心痛,他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人。
劉偉強:我在邵氏學到很多東西,也參與了很多電影制作。有一年我去印尼出席亞太影展,才有機會跟阿Sir同台吃飯,總之,沒有邵先生就沒有我。邵氏便像是電影業的少林寺,培養了很多人才,我會永遠懷念他。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