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瀘州1月30日電 (賈興鵬)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白天工作,晚上還要通宵達旦值班﹔他們沒有寒暑假,沒有節假日,甚至在除夕之夜,和家人團聚也是一種奢侈。他們隨時整裝待發,經常連續工作20小時以上。他們,就是永遠戰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
新春走基層,1月27日,人民網記者走進四川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和一線醫務人員一起值守夜班,用圖像和文字,記錄他們春節期間的“夜生活”。
把患兒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治療
26歲的小雯(化名)是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的一線醫生,1月27日晚,剛好輪到小雯值夜班。夜班從下午6點開始,小雯提前來到醫院換好工作服,等候和白天的同事交接班。
新生兒科是僅接受28天以下的新生嬰兒患者的科室,因此對環境和衛生條件要求很高。小雯穿好工作服,帶上帽子,白班的同事剛忙完過來交接工作。白班同事將科室患者的情況告訴小雯后,小雯進入病房,開始了她的第一項工作——查房。
新生兒患者都躺在暖箱裡治療,小雯到每一個患者面前,都要先給手消毒,然后再打開暖箱,細致查看患者的情況。對於這些患者的病情,小雯早就爛熟於心,因此,每檢查一個患者,都會觀察和記錄他們病情的變化,並立即處理。
據小雯介紹,新生兒科的患兒都是28天以內的新生兒,患兒不能說話,不能向醫生講訴自己的病痛。所有的病情變化,都隻能由醫務人員密切監測和觀察。剛進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時,07床患兒的心電監護儀發出報警聲,小雯立即查看這名29周的早產兒,看到患兒臉色略青紫,口唇發紺,仔細一看,原來是患兒將吸氧管壓在頸部,阻止了氧氣的吸入。小雯馬上調整吸氧管,使患兒恢復鼻導管吸氧,患兒臉色逐漸紅潤,心電監護儀指標回歸正常,小雯懸著的一顆心才恢復下來。
小雯向記者介紹,如果不及時查看到這種情況,導致患兒長時間缺氧,就會引起大腦以及各臟器的損傷,致不良后果。因此,他們必須間隔很短時間,就來查看病房。在A區36號患兒的病床前,小雯告訴記者,這名患兒入院時呼吸暫停,雙肺炎症明顯,經過近10日的治療,已經基本痊愈,明日即可出院了。抱著這名可愛的寶貝,小雯親切地叫著乖乖,依依不舍。據她介紹,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的治愈率可達95%以上,每天都有十幾名寶寶治愈出院,而在治療過程中,他們都與這些寶寶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我們都把寶寶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
一晚上接收10個患兒
新生兒科在院病人共有76名患兒,整整花了一個多小時,小雯才將全部患兒查看完畢。正准備鬆一口氣,看到幾名家屬抱著一名嬰兒著急地找醫生,小雯立即上前詢問情況,並將患兒接入搶救台。
隻見她熟練地打開患兒包被做檢查,並詢問患兒發病情況。原來患兒出生時有窒息缺氧的情況,經搶救后患兒病情仍重,遂轉入該醫院的新生兒科。小雯果斷進行治療,並讓家屬不要擔心,幾位家屬放下心來。
處理完這個患兒后,小雯肚子突然咕咕叫起來,才想起自己還沒吃飯,拿出有點變涼的盒飯,小雯匆匆扒了幾口。還沒吃完飯,又看到幾位家屬抱著一名患兒趕來。小雯放下筷子,立即奔過來。“忘記吃飯是常有的事,有時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小雯告訴記者。
人民網記者跟隨小雯值夜班的晚上,不間斷地來了5位患者,小雯不僅要檢查患兒病情,辦理入院手續,下醫囑,還要問病史,寫病歷。等她忙完這一切,已經凌晨4點50了。“這還算幸運的了,多的時候,一晚上收了10個病人。”據悉,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是除華西醫院以外的四川第二大新生兒科治療中心,四川、重慶、雲南、貴州交界處的患者幾乎都轉入該院治療,因此,患者多、病種多,病情復雜。
忙碌了一晚的小雯顧不上休息,早上8點給全體醫護人員交接完病人情況后,又開始了新的工作。中午11點30分,小雯終於結束了夜班工作。此時,她已工作了整整18個小時。
![]()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