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河北省滄州市黃驊港碼頭。 |
建設中的天津濱海新區。 |
司馬台金山嶺長城一線,分屬北京和河北管轄。 |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大有作為
河北省滄州市委書記 商黎光
近年來,滄州利用獨特區位和與京津的人脈關系,不斷擴大與京津多領域的對接合作。目前,全市累計引進北京項目419個,總投資1885億元﹔引進天津項目432個,總投資358億元。與我市建立合作關系的央企達31家,合作項目67個,總投資3397億元。中國神華、中鋼、中鐵、中國一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一批央企項目落戶滄州。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滄州發展帶來更加寶貴的歷史機遇。同時,滄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更是具有許多獨特優勢。
一小時交通圈:滄州已進入與京津同城時代,乘坐京滬高鐵,滄州到北京隻有51分鐘,到天津22分鐘。沿海臨港優勢:黃驊港去年吞吐量達1.7億噸,增速居全國沿海億噸以上港口第一位。滄州具有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特別是打造現代重化工基地的雄厚基礎。
面臨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機遇和獨特完備的優勢,滄州有信心、有能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大有作為。下一步,我們將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力求在環首都經濟圈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繼續加大京津對接合作力度。作為京津滬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依托黃驊綜合大港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吸引京津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到我市設立分支機構,爭取更多京津企業及央企生產基地落戶滄州。大力吸收和消化京津產業發展的“增量”,並積極爭取央企總部,特別是央企的二級公司和分支機構到滄州落戶。
積極參與京津功能疏解,實現雙贏發展。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吸引京津各類人才到滄州興業創業,全力打造京津地區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發展基地。支持京津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與滄州聯合共建一批研發機構、科技園、孵化器、中試基地等。吸引更多京津高校、醫療機構到滄州建立分校分院。
搭建好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的平台。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今冬明春完成40萬畝的造林任務,保持良好的空氣質量。加大渤海新區建設開發力度,推動黃驊港綜合保稅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服務功能、增強產業承載能力。
建設“京津樂道”上的宜居城市
河北省廊坊市委書記 王曉東
廊坊的城市宣傳語叫做:“京津樂道、綠色廊坊”。廊坊與京津地緣相接,通勤便利,主城區距北京、天津市中心分別為40公裡、60公裡。北京公交覆蓋廊坊所有的縣,每天運送旅客60萬人次,已經開通了20分鐘直達北京的高鐵通勤。更重要的是產業相融,廊坊農副產品50%銷往京津,制造業企業80%常年為京津配套服務,引進省外資金80%來自京津。實施建設億元以上項目中,35%以上為京津產業轉移項目。
廊坊已經是京津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做好京津文章中實現自身發展。廊坊今天的發展得益於依托京津、服務京津,廊坊的未來也必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新的跨越。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央准確把握經濟規律、深刻審視區域特點、主動順應發展大勢所制定的重大國家戰略。我們的發展定位是:綠色發展、高端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努力將廊坊建設成首都城市功能的拓展區、京津產業轉移提升的承載地、全國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基地、“京津走廊”上的生態宜居城市。
目前,我們努力先期在三個方面實現較大突破:
一是在交通互聯上突破。大力促進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的加快形成,真正實現由近變通、同城一體。
二是在生態治理上突破。以建設首都環境護城河為目標,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等工作與京津聯防聯控,建設新型生態智慧城市。今明兩年完成造林100萬畝,力爭森林覆被率達到33%以上。全面節水防污,大力修復河網、恢復濕地,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使地表水面積能夠穩定在國土面積的3%以上。
三是在產業對接上突破。整合域內38個省級以上園區,與京津相關地區實現新型產業的緊密合作,以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永清園區、中關村固安科技產業園等為基礎,大力發展一批高端、專業的新型產業園區,大力推動各類研發基地建設。
讓衡水湖這顆 “藍寶石”更靚
河北省衡水市委書記 李 謙
衡水距離京津隻有200多公裡,是環京津、環渤海的重要城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衡水縣域經濟和特色產業比較發達,十大特色產業產品的40%以上融入京津產業體系或進入京津市場,已成為京津產業重要的配套聚集地。衡水還是河北省唯一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我們加強與京津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衡水生態環境優美,擁有國家級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衡水湖,單體水面達45平方公裡,被譽為“京津冀最美濕地”和“東亞地區藍寶石”。我們堅持走綠色崛起、生態振興的發展道路,抓住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的機遇,大力實施河渠坑塘蓄水工程,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努力建設北方水城,實現宜居、宜業、宜游。
目前,衡水處於蓄勢待發、跨越趕超的黃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為衡水綠色崛起、跨越趕超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牢牢抓住機遇,努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在功能定位上,打造“一樞紐、四基地”﹔在融入原則上,突出在“服務”、“借力”和“創新”上下功夫。服務,就是當好京津的綠色“護城河”、南部生態屏障﹔借力,就是在服務京津的同時,借助京津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優勢,與京津及其他地區錯位發展、和諧發展﹔創新,就是堅持以配套改革為統領,以開放促改革,助推思想解放,用創新的力量激發潛在發展活力。
在承接產業轉移上,以河北省確定的濱湖新城、工業新區重點平台為核心,大力推進“三個一百”工程,與教育部合作實施“藍火計劃”,3年內開展100項高校企業產學研科技合作項目﹔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合作,組織百家服裝企業進衡水﹔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合作,組織百家食品企業進衡水。今年以來,與北京、天津洽談引進項目94項,總投資996億元。
下一步,希望各方能加大對衡水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將衡水湖濕地納入國家生態效益補助范圍,建立生態用水保障機制,讓衡水湖這顆“藍寶石”更加熠熠生輝。
著力打造綠色發展“國際名片”
河北省秦皇島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張瑞書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和推進,秦皇島步入了新的歷史機遇期。我們按照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立足濱海、生態、港口、旅游等比較優勢和北戴河特殊地位,初步提出了秦皇島“一都三區”的發展戰略定位,即建設“國際濱海休閑度假之都”、“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京津冀區域融合創新先行區”、“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著力打造綠色發展“國際名片”。
著眼更好承接首都功能疏解、京津產業轉移和要素外溢,秦皇島市統籌規劃了“五大核心承接平台”:依托北戴河休療養資源,重點承接首都二、三級行政機構及國家咨詢機構、研究機構等企事業單位疏解和轉移,打造非首都核心功能承接平台。依托北戴河新區和秦皇島開發區,重點承接京津醫療、教育、體育、文化等領域功能和產業轉移,打造公共服務功能承接平台。依托北戴河區、北戴河新區和海港區,積極承辦國際國內大型會議,承接首都金融機構、區域總部等功能轉移。依托現代化國際大港和臨港物流園區,加強與北京物流企業合作,打造現代物流產業承接平台。依托秦皇島開發區,重點承接京津高端技術人才、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和成果轉化功能以及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工程等產業轉移,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承接平台。
今年以來,我們本著科學、務實的原則,爭取在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在交通一體化方面,積極爭取京唐秦高鐵盡快開工,實現京津秦“1小時通達”。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堅定生態“第一品牌”理念,全面系統修復提升山、水、林、田、海、濕地等生態系統,深入實施北部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北戴河近岸海域深度綜合整治等重大工程,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在產業協同發展方面,突出現代服務業,重點統籌優化北戴河功能布局和空間拓展,形成京津冀區域乃至全國最優的國民旅游度假目的地﹔加快推進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國家成品油交易中心、谷物交易中心建設,全力打造現代物流業發展新高地。
有序推進產業轉移與優化升級
北京市豐台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劉 宇
在首都的城市功能定位中,豐台被確定為城市功能拓展區,是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總部聚集地,金融產業和高端商務商貿的主要拓展區,生態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重要的會展旅游和文化休閑地區,是拓展首都外向經濟服務功能、承接現代經濟要素轉移和聚集的前沿。年初以來,我區結合區域產業發展的特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對接與優化升級。
高度重視,強化統籌。為有效推進非首都核心功能產業的疏解工作,我區確立了“政府搭台、市場主導、企業選擇”的產業疏解思路。科學指導產業疏解與優化工作,為新增產業引進和存量低端業態退出提供統一執行標准,編制出台了《豐台區禁止和限制新增產業的目錄》,對嚴格限制 “兩多三高”行業發展、有序退出勞動密集型業態、疏解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專業市場提供了參考依據。轉變產業引導基金扶持項目思路,資金投入向高精尖產業傾斜,共扶持高端產業項目15個,擬支持資金5000萬元以上。積極研究產業轉移對接扶持政策,加強與對接區域合作機制,與保定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轉移產業的服務。
突出重點,分類開展。推進商貿服務業實現“四個轉型”:傳統批發業態向高端零售業態轉型、市場管理模式向商場管理模式轉型、限下企業向限上企業轉型、傳統商貿業向電子商務轉型﹔促進工業企業就地升級和轉移外遷。著力實現航空航天、應急救援、軌道交通等新興工業的研發與科技創新高精尖發展。同時,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外遷。比如,全市首例從我區整體搬遷至河北邯鄲市的新興凌雲醫藥化工有限公司,不僅沒有“輸出污染”,而且還為當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是典型的節能環保型項目和環境友好型企業。
提質增效,增強活力。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產業的過程中,豐台區秉持產業疏解要將轉移業態與優化升級相結合,疏解不能形成心結,而要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和環境。
做三地城市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北京市密雲縣副縣長 郭洪泉
密雲縣是北京的5個生態涵養發展區之一,在當前新形勢下,密雲作為北京市規劃建設的新城、京東部發展帶上的重要節點,必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長期以來,密雲與周邊河北市縣人員、商貿往來頻繁,地區政府間積極共建合作機制,在保護水源、護林防火、發展旅游產業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自2008年開始,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雲洲水庫為密雲水庫調水,有效緩解了首都水資源供需矛盾。密雲的古北水鎮項目大大帶動了河北縣區的旅游發展。
綜合分析密雲區位、生態、交通、經濟條件,我們認為密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密雲的區域功能定位是:首都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生態屏障、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首都安全穩定的重要門戶。密雲應當成為“中心城—新城—區域節點城市”城市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積極承接首都高新技術產業、生態型總部經濟和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加快密雲新城建設與功能完善。依托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密雲園,吸引中關村科技園區“高、精、尖”項目轉移﹔依托密雲生態商務區,吸引首都中心城區對生態有需求的總部經濟落戶密雲。同時承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完善密雲新城公共服務功能,重點承接首都優質基礎教育、醫療、養老等功能。
積極謀劃京冀協作,推動密雲與周邊河北市縣在交通、生態文明、休閑旅游等領域的協同發展。共同建設首都綠色生態安全屏障,推進區域水環境協同保護治理,共同推動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共同防治大氣污染,完善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及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加快防護林建設,共同推進區域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資源保護等。
繼續堅持走生態發展之路,認真落實北京市產業政策,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營造首都生態屏障。近年來,密雲縣委、縣政府繼承和發展“舉保水旗、吃環境飯”的發展思路,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堅持生態發展理念,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培育並發展休閑旅游等綠色生態主導產業。
舉全區之力構筑高端發展格局
天津市東麗區委常委、副區長 白鳳祥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東麗區作為天津戰略布局的一枚棋子,正在積極落實協同發展各項舉措。
東麗區位於天津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人口百萬,面積近500平方公裡,是天津“雙城雙港、相向拓展”的中心區域,是天津的重要經濟功能區,是天津未來的中心城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極高的戰略價值。
按照中央和天津市委部署,東麗區堅持資源共享、政策互惠、功能互補、融合互動的思路,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天津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自貿區實驗區等多重歷史性機遇,積極打造面向京津冀三地的科研院所集聚區、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區、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經過努力,目前全區已引進科研院所110家、科技型小巨人312家、科技型企業4709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齊聚東麗,國家電網、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中心等落地生根,聚集的趨勢已經形成,集聚的效應日益增強。
積跬步致千裡,匯細流成江海。東麗區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正在舉全區之力做好三項工作:一是營造環境。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新市鎮建設,以華明示范鎮和東麗湖科教旅游區為標志,打造生態宜居居住環境。實施“沃土計劃”,提升城市品位和載體功能,打造良好的商務環境。實施“一支隊伍管全部、一顆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平台管信用、一套體系管權力”,打造良好的政務環境。二是建設高水平的載體。國家級海河高新區建設國家科技服務基地,市級華明高新區為承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東麗區為大院大所集聚基地,以此三地為骨架,構建起整個區域科技創新驅動和引領的高端發展格局。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創新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企業發展等各方面政策制度,使整個區域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創造財富之源泉充分涌流。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7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