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人民日報“共享絲綢之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大理:千年國際陸港聯通世界(絲路觀察)

2015年02月10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掃描二維碼
  看精彩視頻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是我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2013年末,全州總人口356.92萬,其中白族120.78萬。

  自治州首府大理是第一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十佳旅游休閑城市、中國內地十佳宜居地、中國最佳休閑旅游目的地等榮譽於一身。大理是聞名於世的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美麗、幸福、宜居是大理的真實寫照。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大理的“風花雪月”讓國內外游客如痴如醉、魂牽夢縈。

       

  大理,亞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歷史上是中原文化和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匯聚地,是南亞、東南亞文化和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會地。多元、包容的文化,是大理聯通東南亞、南亞乃至世界的先天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視察大理白族自治州時指出,要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大理正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重要機遇,建設五大基礎網絡,發展五大產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讓蒼山更綠、洱海更清。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交會於此的千年國際陸港,正聯通亞洲、擁抱世界。

    

  亞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歷史長河中,大理璀璨奪目。

  這裡是白族世代聚居的家園,4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蒼山洱海間生息繁衍﹔

  這裡是亞洲文化“十字路口”,千年的茶馬古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在此交會﹔

  這裡是中國歷史名城,南詔、大理古國開創了西南盛世景象,演繹了“風花雪月”篇章﹔

  這裡是滇西抗戰重鎮,在滇緬公路和雲南驛機場,血肉之軀筑起了民族長城。

  古往今來,中原文明與邊地文明在大理相遇,華夏文明與域外文明在大理相識。

  公元9世紀,沿著茶馬古道和南方絲路,自大理北上長安、南抵印度洋的大通道貫通。沿著這條路,驃國王子、南詔使臣、天竺高僧和波斯商人往來穿行。“這條國際大通道,將印度洋、地中海、太平洋西岸與中國南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向了巔峰。”歷史文化學者楊周偉這樣評價。

  交流改變了大理,一座國際化城市應運而生——

  異域珍寶、文化和技術隨著商賈、僧侶、工匠來到大理:人們看得到使用希臘數學原理建造的樓宇,用得到產自印度洋的貝幣,聽得到漢語、白語、梵語等多種語言,更有來自中原大地的儒學、東羅馬的醫學、天竺的佛學在大理相映生輝。

  中華文明也隨著通暢的道路,從大理走向亞洲乃至世界:絲織品走到了阿富汗,太極和易學走進了中南半島……

  開放、包容、多元,既是歷史留給這座古城的印記,更是大理在新時代重放光芒的文化財富。

  開放包容多元的大理走向世界

  “我們回族村有空就會幫著附近的白族村收拾田地,還幫著漢族村修路。”大理市喜洲鎮珂裡庄村老主任馬子先告訴記者。老馬是回族,不但為村裡做事,還被鎮農貿市場的白族老板聘為管理員,一向容易因為雞毛蒜皮的事產生糾紛的農貿市場出現了新氣象。

  “在洱海邊騎行,口渴時還能到白族老鄉家討杯水。這裡能感受到大理人的淳朴與熱情。”從成都來大理旅游的黎建秋說。

  “我來大理9年了,漂亮的金花(姑娘)、帥氣的阿鵬(小伙)都沒把我當外人。雖然習俗不同,但大理讓我感覺很自在。”來自印度加爾各答的留學生阿維吉提說。

  巍峨蒼山呵護著這裡的每一個民族,蔚藍洱海滋養著這裡的每一個人。包容是大理人共同的品格,是大理推進對外開放過程中無法比擬的優勢。

  漫步在已有1200年歷史的大理古城,時間仿佛慢了下來。大理是古朴的,身著藍褂的阿婆背著竹簍,從石板路上走過﹔大理又是洋氣的,外國友人在洋人街牌坊旁的石凳上,慵懶地享受陽光。銀器工匠焊接的嘶嘶聲和手鼓的旋律,讓古城動了起來。

  在古城城樓外遠眺,滴翠蒼山一點雪,海拔4122米的蒼山最高峰馬龍峰直沖雲霄,讓人產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相較於古人拾級而上的艱辛,今人要幸福很多。沿著洗馬潭索道,從山腳一路升至3900米高處,闊葉林、針葉林、鳳尾竹林、灌木叢林、高山草甸和冰原帶逐一映入眼帘,世界地質公園——蒼山的立體氣候景觀一覽無遺。

  “太美了!”在蒼山頂上欣賞雪景的西班牙游客艾迪感嘆道。蒼山景區講解員朱玉梅告訴記者:“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客人都很喜歡站在蒼山之巔眺望洱海。”

  蒼山雪景,在艾迪眼中是美麗,而對於從雲南思茅來此的王梓昱小朋友而言,在蒼山頂上和小妹妹一起滾雪球、打雪仗、親吻白雪,將成為生在長在彩雲之南的他們最難忘的童年記憶。

  旅游,大理的一張王牌。全州130多個景區景點中,有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6個。作為國家5A級景區,崇聖寺三塔有“佛都”美譽,在大理國22代國王中,9位在此避位為僧,堪稱“皇家國寺”。

  此外,三月街、繞三靈、開海節、石寶山歌會、大理國際影會等節慶文化異彩紛呈。

  當豐富、多元的旅游資源遇上“一帶一路”戰略,大理旅游大有可為。

  大理正在申報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旅游合作示范區,充分發揮南方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匯聚的獨特優勢,讓自然美景、文化名勝和人文風情成為聯通中國和東南亞、南亞人民心靈的紐帶。

  “未來5年,大理州規劃旅游項目85個,總投資725.54億元。努力把大理建成國際知名度高、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大理州旅游委副主任席玲告訴記者。

  在大理學院,記者遇到了來自東南亞的留學生。柬埔寨留學生陳波學的是旅游管理,他的同胞雲孟楠的專業是藝術設計,老撾留學生藍文峰攻讀經濟學。他們學成回國后,都將成為大理與東南亞、中國與東南亞交流和溝通的使者。

  文化交流,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作為雲南省高校實施‘走出去’戰略首批4所試點高校之一,大理學院通過留學生教育、合作辦學、學術文化交流、智力引進和漢語推廣等方式,正在形成‘輻射南亞和東南亞’的對外文化教育交流格局。”大理學院副校長段利華說。

  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過去一年大理經濟確實遇到一些困難。但退潮之后才知道誰在裸泳,深層次的問題才能暴露無遺。我們要適應新常態,扭轉‘非常態’。”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長何華說。

  “我們公司制造的汽車已成功進入緬甸市場,正在開拓老撾、柬埔寨、越南和孟加拉國的市場。”大理力帆駿馬公司董事長馬偉亮告訴記者。從銷售拖拉機到制造卡車,從燃油汽車到天然氣動力汽車再到電動車,力帆駿馬公司的創新之路是大理制造業轉型升級、“走出去”的縮影。

  發展經濟決不能以犧牲綠水青山為代價,這成為政府、企業與民眾的共識,也是政府規劃產業布局的紅線。

  洱海,大理的母親湖。“洱海清,大理興”。隨著海西(洱海西岸)人口密度增加,對洱海生態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大理州正在海東(洱海東岸)農業經濟效益極低的石灰岩山地上打造海東新城,將海西人口、企業和配套服務向更具發展縱深的海東疏導。

  “海東新區規劃將城市居住、度假地產、養生療養會所、山地商務會議中心、國際論壇等功能有機分散於山海之中,打造具有國際一流品質的山地城市。”海東開發管理委員會新聞中心主任劉娟說。

  “火車沒有汽車跑得快。”目前,大理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全州12個縣市中,隻有5個縣市通了高速公路,全州隻有一條鐵路經過。“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制約大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瓶頸。”何華說。

  作為滇西地理上的中心,大理為破解制約經濟長遠發展的難題,正通過建設路網、航空網、水網、能源網、信息化網五大基礎網絡,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整個滇西地區發展。

  在大理大力發展的五大產業中,大生物、大旅游排在了大能源、大制造和大服務的前頭。大理正努力形成具有大理特色的生物產業創新體系和生物產業集群,使大生物產業成為大理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之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理正在推進的“大健康”產業,就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

  大理的大健康產業重點發展三大系統、十大產業。三大系統即“健”“養”“醫”。十大產業即著眼未來做實健康管理產業,依托種植基礎做強“健食”產業,瞄准高端品牌做精“健保”產業,推進金融創新做多“健金”產業,發揮環境優勢做特“健體”產業,豐富產業鏈條做優養生產業,挖掘文化內涵做興養心產業,對接養老形勢做活養老產業,把握市場需求做大醫藥產業,順應醫改大勢做足醫療產業。

  大理構建“1+12+1000”協同發展格局,在環洱海大健康產業核心片區內,建設多個產業聚集區﹔12市縣分別構建縣市大健康產業分體系,聚焦1000個大健康產業項目。

  “大健康產業將中草藥種植、加工和休閑旅游這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通過打造大健康產業,塑造‘健康大理、休閑之都、養生天堂’的國際品牌。”何華說。

  開放、包容、多元的大理正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精心打造“大理制造、大理品質、大理方式、大理味道、大理體驗、大理創意”六張名片,擁抱亞洲,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張帆、徐元鋒、張志文、劉剛) 

     

  圖片說明:

  圖①:大理崇聖寺三塔。
  本報記者 張 帆攝
  圖②:蒼山的雪與洱海的藍相映生輝。
  本報記者 張 帆攝
  圖③:大理古城內身穿白族服飾的郵局工作人員。
  本報記者 劉 剛攝
  圖④:位於蒼山腳下的大理學院。
  本報記者 張志文攝
  圖⑤:大理古城游客如織。
  本報記者 張志文攝
  圖⑥:大理白族民居。
  本報記者 張 帆攝

  版式設計:劉 慧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10日 13 版)
(責編:王子侯(實習生)、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