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融入“一帶一路” 實現發展新跨越(絲路絮語)

大理,曾經是中國古代面向印度洋的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今天,她正擁抱“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巨大機遇。
公元9世紀,一位東羅馬的景教徒,沿西北絲綢之路,抵達東方起點長安。之后從四川沿南方絲綢之路至大理。數年后,他因思念故鄉,在軍士的護送下從博南古道向西經通海大道南下,在孟加拉灣海岸登船,駛向阿拉伯海。
在創作於1180年的《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卷》中,從西域、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來到大理的十六位國君,或從南方絲綢之路而來,或從海上絲綢之路而至。當時,不僅是王公貴族,還有眾多的東西方商人、教徒、士子前往他們的心靈故鄉——大理。
從地中海沿南北絲綢之路到大理,或經海上絲綢之路與南詔通海大道將大理與阿拉伯海岸、地中海相連接,就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大理交會的見証。
今天的大理,正以獨特的人文、自然生態環境與千年國際陸港地位,成為人們向往的歸心之地、筑夢之地。大理以其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當今理想的棲息地之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大理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理等地考察,這是雲南也是大理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大理以此為契機,緊緊圍繞總書記對雲南工作的總體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為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做出貢獻。
我們將建設面向國際、配套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國際航空、東西南北縱橫交叉貫通的鐵路公路作為基礎,搭建內地和南亞、東南亞流通往來的橋梁和紐帶。搶抓全省構建五大基礎網絡的機遇,加強項目超前謀劃,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掀起新一輪鐵路、公路、民航建設熱潮,形成我州互聯互通、功能完備、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五大基礎網絡體系。
我們將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圍繞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的目標,打好“特色牌”“山區牌”“生態牌”,加快發展十大高原特色生態農業,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實施好產業興州戰略,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持續加強以千百億元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園聚產,以產興園,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積極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努力把大理打造成為國家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產業基地。
我們將把生態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堅持綠色發展。切實加強洱海保護治理,加強海西保護,深入開展“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統籌推進區域生態建設。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精心守護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寶貴資源,把大理建成永遠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幸福宜居之地。
我們將發揮大理作為中國通過滇西連接東南亞、南亞重要節點的區域作用,全力推進滇西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打造面向滇西、輻射東南亞南亞的教育、醫療、商務、物流、金融和文化“六個中心”。通過 “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相接相融,與中阿戰略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資源和平台交相輝映。
面向未來,大理將以獨特的方式和個性,構建“一帶一路”戰略的西南通道、海上通道,並以其獨特的千年歷史傳奇和地位,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實現發展的新跨越。
(作者為中共大理州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1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