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人民日報“共享絲綢之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福州:打造海上絲路戰略樞紐(絲路觀察)

余清楚  卓文俊  江寶章
2015年03月02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繁忙的福州港江陰港區。
  圖②:寬闊的閩江口。
  圖③:人們行走在八一水庫步行道。
  圖④:繁華的三坊七巷。
  圖⑤:宜居的城市福州。

  看精彩視頻
  掃描二維碼

  福州

  傍海而生,位於太平洋西岸中點的福州,是打開中國與世界海洋通道的先驅。福州參與開啟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並創造了其千年的輝煌。600多年前,鄭和從長樂太平港揚帆起航,七下西洋的壯舉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

  這座拓海而榮的城市從未停止過開放的步伐。改革開放后,上世紀90年代福州在全國率先吹響了“向海進軍”的號角,邁上建設“海上福州”的征程,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持續火熱並日益加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經貿交流的領航者。

  

  春節前夕,一批在印尼海養殖的石斑魚被陸續運回福州,送上市民的餐桌。2月上旬,福州宏龍海洋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老林從印尼回到福州,洽談石斑魚銷售渠道。宏龍水產是福州第一批在境外從事淺海養殖的遠洋漁業企業,在印尼海域擁有2個遠洋漁業基地。

  歷史總在不經意間回眸。千百年前,一艘艘“福船”曾滿載絲綢、茶葉、瓷器,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駛向遙遠大洋。如今,以宏龍為代表的福州漁業企業正駕著一艘艘遠洋漁船,沿著祖輩的航跡,逐鹿世界各大漁場,不斷開辟境外漁業基地。

  上世紀90年代初,福州市在全國率先吹起向海洋進軍的號角,開啟了“海上福州”的建設進程。

  如今,福州迎來了再次征戰海洋的機遇。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至今的一年多時間裡,在波瀾壯闊的新絲路上,福州率先起錨,踏浪弄潮,全面啟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建設,續寫“海上福州”的輝煌。

  拓海而榮,自古是中國與世界聯系的窗口

  1992年的一天,福建省博物館,日本學者山崎一雄、森本朝子、田中克子面對展櫃裡的幾件唐代瓷器,欣喜若狂、如獲至寶。

  他們所看到的瓷器,來自1982年對福州懷安窯的發掘。上世紀30年代開始,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多處遺址陸續出土了一批中國青瓷。由於產地成謎,學者們隻好暫且命名為“越窯系粗制品”。經過中日學者共同研究考証,這些日本發掘的青瓷與福建博物館內的這幾件唐代瓷器出奇相似,一致認定,“越窯系粗制品”中的大部分產自福州懷安窯。

  位於福州鼓樓區慶城路上的閩王祠內,被清朝學者郭柏蒼稱為“天下四大唐碑”之一的《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中,多處記載了唐末五代時福州與東南亞國家以及阿拉伯國家進行海外貿易的相關內容,外國商人雲集,各國使臣在此上岸“執玉”朝貢。

  “閩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檣蕩漾以隨波,篙楫崩騰而激水……乃以公之德化所及,賜名其水為甘棠港。”據福建省曇石山博物館首任館長歐潭生考証,碑文之中所載的“甘棠港”就在福州,當時是我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之一,被譽為“東方巨港”。

  在宋元時期,福州已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主產地之一。在福建省博物館展示窗內,700多件珍貴的宋元時期的絲織品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中南宋黃升墓中出土的紗羅背心重量僅16.7克,與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所說福州產的絲織品“舉之若無,裁之為衣,真若煙霧”的記載相印証。

  及至明代,明王朝正使太監鄭和統領著龐大舟師,從福州長樂太平港出海向洋,開啟了七下西洋的壯舉,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從那時起,福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和全國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

  揚帆向海,一座“海上福州”冉冉升起

  1985年3月10日,福州馬尾港,一支由13艘漁船組成的船隊浩浩蕩蕩駛入浩瀚大海。他們的目標是西非海域內的豐富漁獲,卻不曾想,這次遠航拉開了福州乃至中國的遠洋漁業大幕。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席卷全國,福州成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提出:“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江海。”

  1993年5月,福州市遠洋漁業公司與印尼財源帝集團首開遠洋漁業合作,連江縣10艘木質漁船、154名漁民走出國門,赴印尼海域生產。

  次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在全國率先發出“向海洋進軍”的宣言。

  經過30年的發展,福州市遠洋漁船的航跡遍及三大洋及20多個國家專屬經濟區,福州馬尾港成為全國遠洋漁獲物的重要集散地,福州市也在2012年被授予“中國純天然遠洋捕撈產品產銷基地”稱號。

  在遠洋漁船駛向大洋同時,一些漁業龍頭企業和養殖大戶也走出國門,積極開發境外養殖生產基地。2013年以來,福州市4家企業在印尼、緬甸等地開發了4個境外養殖基地,項目簽約總投資5.35億美元,面積近8900公頃。

  目前福州市擁有遠洋漁業企業15家、遠洋漁船395艘,建成境外遠洋捕撈配套基地6個。2013年全市遠洋漁業產量22.79萬噸、產值22.15億元,分別佔全省的97.68%和98.95%,佔全國的16.88%和15.82%,遠洋漁業發展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以遠洋漁業為代表,福州開放步伐日益加快。1992年,福州市委、市政府通過舉辦“中國福州工藝美術節”,吸引海內外客商來榕訂購貨物、洽談項目、投資辦廠。1994年,為優化投資環境,推動福州對外開放再上新台階,福州創辦了“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當年簽約外資項目金額達7億多美元。

  此后,兩者轉型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沿辦至今,搭建起了“讓福州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福州”的開放大平台。

  承載著藍色夢想,福州一路向前。歷屆福州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漸把“海上福州”的藍圖變成現實。福州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200多億美元。來榕投資或設立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93家。2013年,福州與東盟、中東、非洲等貿易總額超過64.45億美元,佔同期全市外貿總額的20.5%,此項外貿進出口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約2.5個百分點。去年,福州新批境外投資項目57項,境外協議投資總額13.77億美元,增長78.79%。

  2013年8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全力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戰略部署。同年,福州市海洋經濟總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達2181億元,佔全省的30.6%,總產值位居全省第一。福州沿江向海的步伐正在加速。

  弄潮絲路,傾力打造21世紀海絲戰略樞紐城市

  2月8日,福建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批30輛微型面包車,從龍岩運抵福州港江陰港區,擇日裝船出口。這是江陰港區自開港以來首次承接外貿整車在港裝箱出口業務。此前,福州港江陰港區的整車進口量已位居全國外貿整車新開口岸第一。

  今天的福州港,航線通達40余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江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標箱,增長23.5%,大幅領先於中國沿海集裝箱港口6%的平均增幅。可門港鐵路支線及江陰港區鐵路支線已相繼開通運營。通過鐵海聯運,福州港將為閩、贛、湘等相關經濟區構建新的出海口。

  從2009年首條高速鐵路——溫福鐵路開通以來,福廈鐵路、向莆鐵路等鐵路干線相繼建成並在福州交匯,將福州瞬間推至全國十大鐵路客運樞紐之一。今年合肥到福州鐵路將建成通車。

  去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三大運輸生產指標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長樂國際機場還將啟動二期建設,打造華東地區現代化大型樞紐航空港和海峽西岸重要的樞紐機場。福州航空也在去年實現首飛。

  如今的福州,海港、陸港、空港齊頭並進,飛速拓展著這座城市在世界交通版圖中的輻射范圍。

  歲末年初,喜訊天降,自貿區落戶福州,為福州開放平台再打開一扇巨大的窗口。阿裡巴巴一達通福建公司迅速在福州完成注冊手續,啟動運營。這一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將帶來出口額的井噴。

  目前福州市通過跨境電商出口已超過10億美元。在自貿區建設中,福州擬設立跨境電子商務展示和交易中心,吸引國內外電商巨頭聚集。

  “引進來”的同時,福州也鼓勵企業“走出去”。在柬埔寨,中國(福建)工業園區及境外投資建設原料加工基地等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福州正以開放的姿態深度參與到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產業合作中。

  2015年,福州將迎來諸多盛事。

  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工商大會已確定在福州舉行。借此機會,福州將打造面向亞洲乃至更廣大地區的重要外交平台、工商聯盟平台和經貿合作平台。

  繼去年作為分會場參與首屆活動,今年福州將作為東道主,舉辦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福州還將進一步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及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上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圖片展在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六國展出后,移師聯合國總部舉行,福州的海絲遺存文物得以在世界舞台上亮相。目前,福州市正計劃建設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全面展示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文化。

  新絲路,新征程。福州正遵循“海上福州”的戰略構想,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全力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

  版式設計:李姿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2日 13 版)
(責編:王子侯(實習生)、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