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人民日報“共享絲綢之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海上福州” 風帆再起

楊  岳
2015年03月02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乘風破浪、艱涉鯨波,開辟了聯通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溝通各大洲商貿動脈和維系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紐帶,為世界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興、拓海而榮的港口城市,福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早在漢代,福州就與東南亞地區開始貿易往來﹔宋元時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重要生產地,“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帘”描述了當年福州港的繁華景象。時至明代,福建市舶司回遷福州,鄭和舟師懷揣“宣德化柔遠人”和“經濟大海”的抱負,七度從福州長樂的太平港開洋遠航下西洋,創造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線最遠的航海紀錄,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清朝,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成為世界著名“茶港”。各國商賈雲集榕城,海商文化興於閩都。千百年來,福州留存了厚重的海洋文化歷史印記。時至今日,織緞巷、橫錦巷、機房裡,這些與紡織業相關的地名,仍無聲地見証著福州絲綢織造的輝煌,傳延著古代手工業文明的燦爛﹔迥龍橋、東岐碼頭、聖壽寶塔依然守望著福州港的繁榮,記憶著中外商貿往來的盛景。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構想,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各國的積極回應。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把福建作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為福建發展帶來了重大戰略機遇。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肇始之地,福州市迅速出台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的實施意見,結合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確定50個重大項目,積極打造交通、經貿、人文三大樞紐,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

  “海上福州”,得天獨厚,根基深厚。福州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裡,海岸線總長1310公裡,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早在上世紀90年代,福州就提出建設“海上福州”的戰略構想,率先發出“向海進軍”的宣言。此后,“3820”工程實施、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建設、福州新區開放開發,接力傳承,不斷開啟“海上福州”“藍色硅谷”建設的新航程。如今,福州港已形成“一港九區”格局,擁有萬噸級以上碼頭54個,航線通達40余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1943萬噸,正在向連接東盟、台灣和內陸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大步邁進。隨著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即將揭牌運營,福州對外開放的“經脈”進一步打通。

  “海上福州”,一張更加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以東盟國家為重點,福州將積極拓展與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非洲等地區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並延伸至歐洲、北美、東亞、澳新等地,打造南線、西線、北線三條海上合作走廊和通往中亞的陸上合作走廊﹔深化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斯裡蘭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南非、德國、俄羅斯等國家的交流合作,努力構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去年福州成功舉辦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福州分會場活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市長(高峰)論壇、第二屆海峽青年節、2014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博會等多場海絲盛會。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在福州馬尾正式上線,“中國—東盟漁業產業合作配套園區”建設也已展開。今年,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工商大會、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等活動將在福州舉行,由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倡議、中國貿促會組織的鄭和經貿文化友好合作協會也有望落戶福州,“海上福州”風帆再起!

  海上絲綢之路,是用生命與執著打通的經貿往來之路,用信念與希望鋪就的文明交融之路,跨越千山萬水、傳遞和平的友誼之路。我們將傳承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海上福州”,進一步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及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聯合開展“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加強與海絲沿線重點國家的友好城市建設,謀求深度合作,齊心協力、攜手並進,共同譜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絢麗篇章,共同迎接海上絲綢之路全面復興的美好明天!

  (作者為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2日 13 版)
(責編:王子侯(實習生)、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