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紹良:從油店學徒到“百業大王”(絲路故事)

老福州人或許聽說過風味獨特的營多面,但鮮有人知道營多面來自千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營多面在印尼被稱為印多面,是已故印尼首富華商林紹良旗下印多福食品公司的速食面品牌。因價廉物美,印多面迅速風靡印尼全國,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80%,甚至被認為解決了下層貧困百姓的溫飽問題。
林紹良1916年出生在福州福清海口鎮牛宅村。22歲遠涉重洋投奔印尼親友,在花生油店當了4年學徒,后來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小本生意。創業之初雖一無所有,但憑借靈活敏銳的經營頭腦,善於順勢而為,抓住居住國經濟發展的機遇,從為民眾提供必需的衣食住行產品起步,逐步創立起一個涉及制造、商貿、金融等眾多產業的跨國企業集團,贏得了“丁香大王”“面粉大王”“水泥大王”“金融大王”“百業大王”等美譽,也為居住國印尼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在長期艱辛創業過程中,林紹良與印尼人民水乳交融,同呼吸共命運。他早年傾力支持印尼人民的獨立事業,救助印尼獨立運動領導人,甚至變賣家產支持印尼獨立運動。事業有成后,他不忘回饋印尼社會,在印尼捐建的公益項目不勝枚舉。
林紹良還是一位愛鄉建鄉、造福桑梓的楷模。1980年,林紹良就與十多位志同道合的海外鄉親,共同出資1000萬美元,在家鄉興辦福建省第一家外資企業清華糖廠。1987年春,由林紹良組織、以林文鏡為團長的印尼工商考察團回鄉考察,醞釀在福清開辟融僑開發區。他們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帶管理、帶市場,注入10億元人民幣,建成全國第一個僑字號國家級開發區。隨后又投入5億元開發元洪投資區﹔建成當時福州市最大的散貨泊位——鬆下港區3萬噸級碼頭,還為園區引進了一批外資企業……
2012年6月10日,一顆跳動了96年的心臟戛然而止。斯人雖已逝,風范卻長存,其子女繼承老先生遺志,繼續促進三林集團與福州在農業、能源、物流、漁業等領域開展合作,為福州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添磚加瓦。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2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