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放末梢走向前沿(絲路絮語)

大漠黃沙,悠揚駝鈴,這是古代北方絲綢之路留給人們的印象。而在華夏西南,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也是將中華文明遠播東南亞、南亞、西亞的重要通道,比北方絲綢之路要早大約200年。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讓古老的南方絲路煥發生機。南北絲綢之路將聯通東南亞、南亞和西亞,共同促進地區發展繁榮。
曲靖是雲南省建制最早的地區之一。公元前280年,楚將庄蹻入滇,加強了曲靖與中原的聯系。西漢設味縣,公元225年設建寧郡,西晉設寧州,是當時全國19州之一,唐朝設曲州和靖州,因地域相連,合稱“曲靖州”,故得“曲靖”之名。
這裡區位優勢明顯,與貴州、廣西交界,是內地進出雲南的門戶,素有“入滇鎖鑰”之稱。這裡資源稟賦優越,已發現礦產47種、探明儲量29種、礦產地225處,礦產資源總儲量355億噸,潛在經濟價值1.3萬億元。目前,曲靖基本形成了以高原特色農業、能源、煙草、化工、冶金、建材、裝備制造、輕工為支柱的產業板塊,是雲南省重要的產業基地。
作為內陸城市,曲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雖不具備沿海城市良好的先天條件,但曲靖已下定決心,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從對外開放末梢走向前沿。
“一帶一路”給曲靖帶來重大戰略機遇。不等不靠,全盤謀劃。曲靖舉辦了“全面推進曲靖市橋頭堡建設、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言獻策活動,從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以及提升人才支撐等方面進行研討,豐富和完善曲靖融入“一帶一路”的理念、構想和規劃。此外,還組織相關部門赴紅河州蒙自綜合保稅區和河口跨境工業園區進行專題調研,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力度、加快對外貿易平台建設等方面,為曲靖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具體思路。
互聯互通,交通先行。曲靖正實現從重要通道向重要樞紐的轉變,“釘”牢獨特的交通優勢。把握沿邊開放經濟帶建設、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建設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機遇,依托曲靖—廣西防城港通道,曲靖—雲南河口通道,構建曲靖快速出海和快速出境通道。
曲靖著力建設“一帶一路”戰略中重大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和產業聚集基地,溝通連接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道節點、區域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優質人力資源輸出地和培訓基地,打造支撐滇中城市經濟圈跨越發展的東部增長極,建設現代農業強市、新型工業強市和宜居宜業的珠江源大城市。
立足曲靖、依托雲南,積極申請建設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瞄准曲靖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制定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建設“無水港”,把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作為曲靖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抓手。
作為雲南省第二大經濟體和中國西南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曲靖將抓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大產業﹔抓城鄉統籌,著力建設大城市﹔抓互聯互通,著力打造大交通﹔抓新增長點培育,著力推進大開放﹔抓環境治理,著力建設大生態﹔抓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大民生﹔抓安全穩定,著力推進社會大治理。在自己上台階的同時,帶動祖國西南大后方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最終要讓老百姓分享紅利。因此,曲靖正依托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出口通道平台,發展對外貿易與交流合作。加快建設專業化生產基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健全服務體系,推動高原特色蔬菜、中藥材、花卉等產業發展,扶持培育一批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實行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生產,帶動百姓致富。
(作者為曲靖市市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9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