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帶一路”,共同讓民族復興夢想成真

2016年01月23日19: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16年伊始,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埃及、伊朗。這三個中東國家,都與中國有著超過2000年的友好交往歷史。古老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中東國家文明的橋梁,友誼的見証。而當今的“一帶一路”建設,讓雙方聯系更加緊密,讓彼此成為更加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和平、創新、引領、治理、交融的五大理念,開展促進穩定、創新合作、產能對接、增進友好四大行動﹔在《伊朗報》發表署名文章,倡議中伊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增強政治互信,筑牢合作之基﹔堅持互利共贏,共享繁榮發展﹔促進互聯互通,擴大務實合作﹔秉持開放包容,鼓勵文明交流。這些理念和主張,無不是對絲路精神的傳承與踐行,無不是對新形勢下共建“一帶一路”的高層引領和時代注腳。

  用共同發展解答“中東之問”

  中東自古是一片富饒之地,古稱迦南的現巴勒斯坦及附近地區曾被譽為“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發現石油以后,中東又成了“世界能源供給的閥門”……不幸的是,戰爭與沖突的陰霾始終籠罩著這片土地,“中東之問”成為困擾世界的難題,也令本地區人民糾結痛苦。

  “中東動蕩,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在阿盟總部的講台上,習近平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問題的實質,並給出了方案建議。“‘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牆、少筑牆,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

  巴基斯坦經濟事務部官員伊沙克·拉沙裡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並不僅僅針對哪一個國家,而是中國為促進區域各國繁榮穩定推出的全面合作計劃,有利於各國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共同解決地區分歧,維護和平與穩定。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管理大學地區發展研究所所長圖列紹夫說,中東許多國家剛剛恢復平靜或依然處於動蕩中,“一帶一路”倡議以經濟合作為抓手,契合了相關國家對發展的迫切訴求,也是這些國家實現和解的希望。

  敘利亞大馬士革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卜拉欣認為,和平共處、多元共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涵。當前,中東地區仍然面臨著戰亂和極端勢力的挑戰,通過互惠互利的經貿往來,“一帶一路”建設將帶動沿線國家走出戰爭困境。

  用機遇共享實現經濟振興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和中東國家經濟找到了新增長點,也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給出了方案。自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北京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以來,已有6個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協議,7個阿拉伯國家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

  泰國國家發展學院教授素貼表示,在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各國經濟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時,“一帶一路”倡議將會變成各國振興經濟的新契機,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良好動力,充分顯示出中國對世界的責任。《金字塔報》經濟周刊總編輯埃瑪德·赫尼姆表示,“后石油時代”的發展是中東國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一帶一路”備受阿拉伯國家歡迎。

  2014年,中阿貿易額突破2511億美元,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伙伴。同時,中國新簽對阿拉伯國家工程承包合同額464億美元,第二屆中阿博覽會簽署合作項目金額183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中國同伊朗的雙邊貿易額從上世紀70年代的幾千萬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518億美元,中國連續6年保持伊朗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沙特阿拉伯《半島報》資深記者哈立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就說,“一帶一路”倡議能夠使這條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大大受益。

  阿拉伯埃及網總編輯阿德爾·薩布裡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國家之廣、涉及資金之眾,都是歷史上所不多見的。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急需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帶動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使得沿線國家都能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正如布隆伯格有限合伙企業創始人、三度出任紐約市長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在談到“一帶一路”倡議時所說,“經濟有起伏很正常,任何經濟體都會遇到類似問題,關鍵在於抓住共同機遇,應對共同挑戰”。他表示,這些年他一直在增加對中國的投資,因為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會更好,“一帶一路”將會帶來更多的跨國合作機會,“隻要有了精誠合作,就不怕干不成事”。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出訪前后的多個場合,分別談到了中國與沙特新的五年計劃,埃及蘇伊士運河走廊、新行政首都建設,以及伊朗經濟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等戰略和願景的對接,將彼此的發展聯系在一起,也讓彼此在產能、資金、技術、資源等方面實現對接,優勢互補。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蘊含了中國儒家思想的“大同”理念,以極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與沿線各國發展戰略密切對接,實現共贏。

  南部非洲中國與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克萊頓·哈茲韋內表示,中東在全球貿易版圖上佔據重要位置。“一帶一路”倡議給相關國家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中東和非洲都是這一倡議的合作伙伴和受益者,也是這一倡議成功的關鍵。

  用文明對話搭建精神紐帶

  “秉持開放包容,鼓勵文明交流。”“‘一帶一路’延伸之處,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躍之地。民心交融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習近平主席在《伊朗報》的署名文章中,在阿盟總部的講台上,對中國與中東做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寄予期望。

  1月21日,伴隨著《兩個偉大文明對話》主題演出的開幕,習近平主席和埃及總統塞西在古老的盧克索神廟廣場共同見証2016中埃文化年拉開序幕。“我們有必要加強人文交流,深化民間友好,鞏固兩國合作民意基礎,推動雙方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習近平主席所言意味深長,獲得了包括塞西總統在內的阿方人士的贊同。

  近年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人文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除舉辦中阿友好年活動,還簽署了第一個共建聯合大學協議,啟動了百家文化機構對口合作。目前,在華阿拉伯留學生突破1.4萬人,在阿拉伯國家孔子學院增至11所,中阿每周往來航班增至183架次。

  法國尼斯歐洲研究所學者喬治·佐戈普魯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裡,理解和信任是一種稀缺資源。“一帶一路”倡議為不同地區和不同文明開展對話搭起了一個重要平台,成為沿線各國加強交流和增進互信的精神紐帶,建立在民心相通、文明互鑒基礎上的合作才是可持續的。

  英國華譽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沙學文表示,埃及和中國分處“一帶一路”的兩端,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兩國應緊密合作,將穩定和繁榮帶回中東地區,利用自身的豐富遺產和文化獨特性,賦予“一帶一路”文明的維度。

  正如埃及文化部長赫爾米·納木納所說,當今世界並不安寧,國際和地區爭議沖突不斷,恐怖主義威脅蔓延,無休止的爭斗與人類文明的進步背道而馳。今天,埃及積極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願與中國攜手努力,再次為絲綢之路這一文明交流的古老佳話注入新活力。

  “一帶一路”建設,是民族復興的追夢之路,是鋪滿和平、友誼、合作鮮花之路,人民寄予厚望。

  (本報北京、開羅、華盛頓、莫斯科、曼谷、倫敦、約翰內斯堡、布魯塞爾、大馬士革、阿拉木圖、伊斯蘭堡1月22日電  記者焦翔、劉睿、劉水明、王雲鬆、韓曉明、章念生、林雪丹、楊謳、黃培昭、李志偉、任彥、宦翔、謝亞宏、徐偉)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23日 11 版)
(責編:郝帥、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