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涉及十多萬人次、數百億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詐騙被查處

“中晉系”倒了 背后全是輸家(感受·關注理財亂象)

2016年04月14日05: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金艷繪

  ■ 受害人

  “沒想到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突然沉沒”

  本報記者 郝洪

  4月6日,上海警方發布消息稱,“中晉系”相關聯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詐騙4月4日被查處,百億級“中晉系”瞬間坍塌。據中晉官方網站此前公開數據,2012年7月12日至2015年12月23日,投資人投資總額為295.82億元,約11.69萬人次。

  這些人是怎樣加入到“中晉合伙人”隊伍中的?4月12日下午,在上海市淮海中路一家咖啡館裡,30多歲的滬上白領蕭美(化名)向記者回憶了她投資“中晉合伙人”產品的經歷。

  產品熱賣,投資需要領號排隊

  “我是今年3月4日才簽的合同,3個月到期。簽合同那天,朋友介紹的業務員早上8點給我領號排隊,一直到下午1點多才通知我去簽的合同。”蕭美回憶說。

  蕭美是淮海路上一家企業的高級職員。“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跑陸家嘴,也去過中晉公司辦公點所在的未來資產大廈、國金中心。”蕭美覺得,能租下這樣高檔寫字樓辦公的企業應該很有實力。除此之外,中晉的密集廣告轟炸也讓蕭美覺得,這家企業的確財大氣粗。“它冠名知名電視節目‘相約星期六’,請明星代言,4月5日那天,打著中晉廣告牌的游輪還在黃浦江上開著呢。”

  蕭美周邊也有朋友做中晉投資,收益的確不錯。“中晉的盤子很大,底下有上百家公司,它同時做黃金業務,還擁有香港上市公司,他們也聲稱有巨額備付金。”而中晉的官網上也對外宣稱,公司“審計數據每日更新,官網可查,備付金突破20億,強大的回購基金,多級風控”。

  在網上仔細研究了中晉公司資料后,蕭美決定投資。盡管知道“中晉合伙人”產品熱賣,但簽訂合同的現場還是讓蕭美吃了一驚。“上千平方米的業務大廳,滿滿當當的人,就像醫院排隊看專家門診那樣,每個投資者周圍幾乎都有一個業務員。”

  “業務員和我說,收益是在10%,並不是外界說的高達20%,甚至40%,我覺得還是很靠譜的。”蕭美說,“如果是40%,我就不會去買了。”

  蕭美當場簽訂了80萬元的投資合同。先簽一份《中晉合伙人股權投資(基金)申購服務協議》,支付1000多元,參加中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投資計劃﹔再簽訂《合伙企業出資轉讓協議書》,由中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向蕭美轉讓其持有的某“合伙投資公司的股份”﹔接下來簽訂《財務服務合同》,約定結算、提現和扣款等事項﹔還簽訂了《風險揭示書》《工商變更登記代理合同》。

  “我理解,‘中晉合伙人’就是中晉將旗下企業的一部分股權賣給你,你從股權上收益。”蕭美說,“現在銀行利息那麼低,股市也不好,雖然這個收益並不是我所有理財產品中最高的,但想著‘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就簽了。”

  手寫合同,關鍵信息全都沒有

  蕭美沒有將自己的合同帶出來,隨同她一起來的投資人許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的合同。60多歲的許女士退休前是某銀行出納,今年1月8日,她和中晉簽了投資100萬元購買“中晉合伙人”產品的合同,4月7日——即中晉被查處的第三天,許女士的投資就到期了。

  蕭美稱自己的合同和許女士的一樣,但兩人受讓的“合伙企業”不同,收益標准不同。許女士稱,業務員告知她的收益率為8%。

  不過,蕭美和許女士所說的這些具體收益率並沒有寫進合同。記者觀察到,許女士的5份合同總共5頁紙,不僅沒有寫明收益率、資金投向和贖回本金的時間,連最重要的“合伙企業”名稱都不清楚。

  而在一系列合同中,最重要的是《合伙企業出資轉讓協議書》。該協議書顯示,轉讓方(甲方)為“上海中晉一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轉讓的合伙企業於“2014年9月9日設立,出資總額為人民幣10000萬元。其中,甲方佔98%出資額,甲方願意將其佔合伙企業0.5%的出資額轉讓給乙方,乙方願意受讓。”

  那麼,所轉讓的合伙企業是家什麼樣的企業呢?合同上,所轉讓企業一欄蓋著紅色印章——“上海中晉××投資合伙企業”,“××”處顯示空白,由手寫填入。蕭美回憶自己的合同上,此處填寫的是“毓戈”兩個字,而許女士的這份合同上填寫的兩個字非常潦草,蕭美、許女士和記者三人一起辨認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麼字。

  而在《工商變更登記代理合同》中,許女士委托上海中晉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全權代理工商變更事宜,具體事項:合伙人出資份額變更”。為此,許女士必須支付代理費4700元整,“用於向其他47名合伙人工商材料簽名確認的交通費、服務費等(合同原文如此)”。但是,事后蕭美和許女士並沒有查閱中晉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是否完成了代理變更。

  心有隱憂,想“做完這期就撤”

  蕭美告訴記者,簽完合同的當晚自己就睡不著了。“我將合同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覺得有問題,合同裡沒有寫明白資金投向的這個企業是干什麼的,我根本不了解這個企業。”蕭美和周圍的朋友說,“大家做完這一期就撤吧。”

  “我每天都會找時間上網看看我的資金收益情況,一直到4月5日,利息都是不斷到賬的。至少,在賬面上顯示如此。而且如果要將利息提出來也是可以的,我身邊也有朋友將利息取出來,也有到期兌付的,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

  然而,4月6日中午,蕭美發現自己的賬戶打不開了。當天下午,警方發布了中晉公司被查處消息。看著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蕭美覺得“不可能啊,這麼大的企業,沒想到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突然沉沒。”

  “如果是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我投資失敗了,那是可以接受的。現在,企業突然被指涉嫌非法集資詐騙,我真的一下子接受不了。”蕭美說。

  很快,蕭美參加了一些投資人組成的一個微信群。“現在有很多這樣的群,幾乎每個群都有500人。我在的這個群裡,投資50萬到150萬的佔多數,最多的有2000多萬。”蕭美說,“我算是心態好的,很多投資人投了自己全部的積蓄。”蕭美說。

  據中晉官網公開數據,自2012年7月12日至2015年12月23日,中晉投資人中,60歲以上共1.55萬人次,佔13.29%。而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投入的100萬元是家裡的拆遷費,自己銀行賬戶上已經沒有存款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許女士說,“這件事隻有我和我女兒知道,還沒敢告訴我先生。”

  “現在我們知道中晉是有問題的,但中晉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監管部門為什麼沒能發現並提前預警。”蕭美想不通,“三四年來,這家公司的審計是怎麼通過的?”

  事情發生后,蕭美和她的業務員聯系過兩次。“第一次他還說公司領導只是配合調查﹔第二次,他也找不出什麼話來搪塞了。據說,業務員自己也投了20萬在裡面。”蕭美說,“現在我們隻想盡快知道真相,盡快能有解決方案。”

  

  ■ 內部員工

  “恐怕再也無法從事金融行業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 杰

  如果時間倒退到4月6日上午10點,中晉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某部門副經理施先生(化名)的小康生活是那麼美好——3月份拿到了基金協會發的基金從業資格証書,滿心歡喜等待晉升﹔100多萬元的理財產品在穩定地“吃”著利息﹔老婆在家准備養好身體,今年想要個寶寶……

  然而,6日上午10點,這一切突然被“暫停”了,物業封存了他的辦公地點——浦東未來資產大廈3樓,公司老板被警方帶走,同事也被帶走問話﹔100多萬元被凍結,60多個客戶通過電話、微信等各種方式追著問他1000萬元是否還能拿回來,而他必須一個個回答和安撫。令他最為擔心的是,作為部門副經理的自己是不是也會“進去”?

  按照我的業務量,算不算詐騙犯同伙?

  忐忑了幾天,4月9日,施經理接到了中晉公司車隊負責人的電話,通知他到上海中山北一路803號“走一趟”——這個地址是他童年最愛聽的廣播劇《刑警803》的起源地,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所在地。

  接到電話時,他心裡一緊。

  這個電話“命令”他立即前往市公安局並交出自己正在使用的汽車。原來,他進中晉公司近4年,2013年、2014年因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員工”,公司獎勵了一部MINI Cooper小汽車3年的使用權。

  “其實在中晉出事之前,我根本沒察覺到公司的異常,但是這一周,網上的小道消息滿天飛。我想,如果高管層都被定罪為詐騙罪,按照我的業務量,自己算不算詐騙犯的同伙?如果有問題,逃也是逃不掉的。”施經理左思右想。

  施經理給家人發了短信后就將車開往了市公安局。他告訴記者,在登記了身份証、聯系方式等信息后,警方沒有詢問他更多事情,“我如釋重負。在我交車之后,我的同事們也陸續去‘803’交車。應該是在走資產清算的環節吧。”

  記者了解到,中晉獎勵職工使用權的汽車共有20部。而涉嫌非法集資的“炫富”基金經理程某所炫耀的豪車被証實也歸中晉所有。“她所在部門服務的是大客戶,部門裡有3人,每人一部豪車並配有專職司機。”施經理說。

  施經理告訴記者,這一周來他度日如年,由於在中晉的投資賬戶被凍結,身上的現金隻剩1100元。4月11日,他將此前購買的中晉在香港借殼上市的三隻港股全部拋出,但因為沒有香港銀行賬戶,這一部分金額暫時還無法兌現。

  “雖然虧了一半,我還是‘走’了。有幾個同事還持有,還有幾個同事拋不了,換成紙質股票了。當年中晉是赴港‘收殼’,要成為大股東,員工都買了公司的股票,誰知道會有現在的情況發生。”施經理說。

  不知道公司資產有多少,最害怕錢全沒了

  施經理說:“2012年剛進公司時確實比較茫然,因為不是金融類專業畢業,靠公司培訓時給出的‘話術模板’來拉客戶,起先做業務也是靠家人幫忙。那時公司還是‘中晉財務’,主要做第三方財務監管。我第一年考核指標是240萬元,我做了245萬,最后6萬元是朋友幫我,差點被公司開除。2013年后,考核越來越鬆。”

  據介紹,中晉以前考核業務經理增量,淘汰率很高,后來考核存量了,才有了級別。施經理進中晉公司近4年,從最小的職員開始做,逐步晉升為三級,成為部門副經理。2013年后,中晉按級別管理員工,一至八級由低到高分別為:客戶經理、高級客戶經理、部門副經理、部門經理、分公司副經理、分公司經理、副總裁、總裁。

  目前施經理的“存量”有1800萬元,公司排名第四十名。“像我這樣的老員工基本都不用去開拓業務就能有穩定的客戶群體。”他說。

  施經理告訴記者,公司從不遠的國金中心搬到未來資產大廈不到一個月。“因為國金中心裡面類似的金融公司太多,經常會被同行在電梯裡搶走客戶,所以公司決定搬出來。”

  “誰會料到這樣的一家公司會‘倒’?同事們最害怕的是錢完全沒有了,我們不清楚公司的資產有多少,現在一周時間已經過去了。在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我們到現在都沒有見到公司的法務人員。而且勞務合同沒法解除,我們就無法找到新工作。”施經理沮喪地說。

  “尚未解散的中晉資產員工群裡,時不時地就會有人‘吐槽’當天的生活。一些還沒告訴家人實情的同事,每天都在假裝正常上班,然后在外閑逛,還有的在討論找兼職。我的客戶已全部流失,個人的信譽也已掃地,今后恐怕再也無法從事金融行業了。”說起這些,施經理有些迷惘地看著遠處。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4日 10 版)

(責編:白宇、趙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