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創新,為深圳注入持續動力

江寶章 劉泰山 呂紹剛
2016年05月12日08:56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為深圳注入持續動力

  5月深圳,陽光明媚。活力熱力,扑面而來。

  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天安雲谷”四個白色大字分外醒目,以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設計為核心的高端科技園,一期年產值就可達800億元。

  很難想象,2011年前,這裡還只是個年產值兩三億元,由農民房、舊廠房構成的低端制造工業區。4年過去了,這裡成為傳統工業“鳳凰涅槃”的典范,也是深圳轉方式、調結構的一個縮影。

  深圳市日前公布了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全市生產總值3887.90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分別比2014年、2015年同期提高1.1個、0.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和全省增速1.7和1.1個百分點,實現“十三五”首年首季“開門紅”。

  在經濟新常態下,深圳依舊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動力。“這得益於歷屆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停步,咬住‘轉型升級’不放鬆,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說。

  4個“90%”,企業成為創新主力軍

  當地時間5月5日,世界知名創新中心——以色列特拉維夫,迎來了一批特殊的中國客人——深圳光啟科學在這裡成立了全球創新共同體基金和孵化器,總投資3億美元。

  狀似太空船的“雲端”號、像高背椅的馬丁飛行包……這些天馬行空、創意驚人的產品,都來自深圳光啟。

  作為深圳頗具代表性的創新企業,光啟的發展折射出深圳創新的普遍路徑:一開始就是顛覆性的,並積極參與世界頂尖的競爭與對話。

  “深圳這樣的企業很多,每次去看,都有許多新鮮的東西。”深圳市長許勤說,創新的主體是企業。隻有企業,才知道市場要什麼。“市場是推動創新的動力之源,也是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的基礎。”

  的確,深圳的創新“爆款”層出不窮:柔宇科技,研發出厚度僅0.01毫米、世上最薄的柔性顯示屏﹔光峰光電造出第一台百吋激光電視、第一台20000流明電影放映機﹔汪韜關於飛翔的夢想,已隨著大疆的無人機飛向世界……

  截至目前,深圳有3萬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就有5524家,彰顯這座城市強大的創新實力。

  “企業往往能夠平衡技術和產業化的關系。”大族激光董事長高雲峰說,企業是從市場的真實需求出發,要讓做出來的東西都派上用場,必須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如今,大族激光已擁有全球前二的市場份額,蘋果、三星都是它的客戶。

  在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看來,市場需求就是創新的動力。“快速、安全、耗能低就是新能源車的市場需求。”需求的不斷提升,驅動企業不斷革新、精益求精。

  13年來,比亞迪研發經費投入高達200億元。目前,比亞迪能夠生產出百公裡加速5秒以內、百公裡油耗2L以下的新型動力車。2015年,比亞迪銷售新能源車6.17萬輛,居全球第一。

  在超多維展廳裡,足足佔滿一面牆的核心專利証書令人印象深刻。申請各類專利700多項、平均每年在全球范圍申請量超過100項,“在產品誕生前,專利就是我們的收入途徑。”超多維董事長戈張說。

  光啟6年來申請專利總量超過3200件、光峰光電在全球擁有將近700項專利……在深圳,一張張專利証書成為眾多企業創新的“勛章”,積累成了深圳獨步全國的專利傳奇:

  2015年,深圳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6957件,同比增長40.84%,平均一天誕生46張專利﹔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已達4.05%,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在深圳,流傳著一段非常經典的任正非與馬興瑞的對話。

  任:“書記,創新是我們企業的事,你別管。”

  馬:“不,我們給你們創造創新環境,保護你們的知識產權,為你們提供創新的資金支持。”

  馬興瑞說,深圳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於企業。這“四個90%”,也正是深圳創新的活力所在。

  減法換乘法,服務型政府激發活力

  “深圳高效、便捷的服務讓人難忘。”維示泰克CEO陳文娟回憶,2010年底她來深圳申請留學歸國証明,幾份簡單的材料、3分鐘時間就完成了辦理。“當時我就決定要留在深圳。”

  “審批越來越少、服務越來越好。”許勤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我的理解,是要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市場活力的‘乘法’。”

  簡政放權,為創業、創新提供高效服務方面,深圳走在全國前列:2015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實行“多証合一、一照一碼”的商事登記証度改革。

  “原來需要跑五個部門、花一兩個月時間,現在的網上一次申請三個工作日即可辦理完畢。” 中智仿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洪影表示,作為改革后登記的商事主體,便捷的服務幫他們節省了時間,把握了商機。

  權力的精簡,讓市場“鬆綁”,極大激發了深圳創業、創新的熱情。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深圳累計實有商事主體214.1萬戶,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199戶,其中新增股權投資企業2.5萬家。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繼續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如何更好地服務好企業創新,也成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孜孜以求。其中,前海國稅局率先與地稅局共建辦稅廳,實現無縫連接,共享大數據,讓企業不再“兩頭跑”。同時,前海國稅局還率先採用“互聯網+稅務”的模式,有力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截至2016年3月底,通過電子辦稅完成發票等事宜的次數累計超164萬筆,佔前海自貿區總業務量的83.78%。

  缺資金、缺人才、缺資源,是企業面臨的三大難題。深圳率先建立起完備的綜合創新體系與制度體系。

  財政支持,最為直接。從2009年起,深圳每年投入35億元,鼓勵互聯網、生物、新能源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14年起,深圳每年又撥付15億元,發展生命健康、機器人、航空航天等五大未來產業。

  “此外,我們還將通過股權投資、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市場化手段支持企業發展。”深圳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政府通過與銀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引導銀行投資創新型企業,並為其可能產生的壞賬提供風險補償。截至目前,深圳通過5000萬元的貼息和補償資金,撬動了23億銀行資金。

  深圳還加大創新獎勵力度:著名科學家命名並牽頭組建的科學實驗室,可予以最高1億元支持﹔對首次入選“世界500強”的深圳企業給予3000萬元獎勵﹔設立100億元市級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這些實打實的政策,對大企業、小企業都很有幫助。” 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說。

  人才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為招才引智,2010年起深圳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截至目前,已累計引進“孔雀計劃”創新團隊63個、“海歸”人才近6萬人。

  “孔雀計劃”不僅填補了深圳高端人才的稀缺,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儲備了資源。深圳提出,未來深圳市級財政每年將投入不少於10億元,深化及拓展“孔雀計劃”。

  為高端人才扎根解除后顧之憂,深圳為各級“杰出人才”“領軍人才”“新引進人才”提供公租房申請資格、租房補貼、購房補貼等。其中,“杰出人才”可獲600萬元的獎勵補貼,或面積200平方米左右住房免租10年的優惠。

  “十二五”期間,深圳建起了國家超算深圳中心、國家基因庫、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1283家,為整個深圳的創新驅動提供了強大的科學支撐。

  四創聯動,培育社會創新生態

  昔日小漁村,正是憑借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經過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已多年穩居全國前列。創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的生命線和靈魂。創新已融入深圳城市的血脈。

  據統計,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05%,強度比肩韓國。2015年,深圳互聯網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6972億元,增長16.1%﹔生命健康等五大未來產業規模約4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5700億元,增長12%。

  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擠滿了年輕人。他們或低著頭在稿紙上描繪創意藍圖,或用錘子鑷子細細搭建模型,或與同伴小聲討論一個新的點子……身后的架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產品、圖紙,你不知道哪一個將會羽化成蝶,成為下一個影響世界的產品。

  “來到深圳,我感覺自己像長出了翅膀,創業的血液在沸騰。”年僅24歲的李帛倫就是一個大學生創客。2012年,他從深圳大學休學創業,如今,他創辦的青木網絡已經估值1.5億元。

  這些年,各種孵化器、創客群體,在深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2015年,深圳全市各類孵化載體超過120家,在孵企業5870家,從業人數21萬人。到2017年底,全市創客空間數量有望達到200個、創客服務平台50個、創客逾10萬人。

  此外,深圳“從娃娃抓起”,開發近300門中小學創客課程,建設創客工作室,資助學生進行小課題研究﹔2015年,舉辦國際創客周,開展14場主題活動,吸引全球創客參與。創新文化、創客空間、創客群體,為深圳創新驅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馬興瑞表示,深圳將為廣大青年創業者實現夢想提供政策支持。“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需要更多成功的創業,需要更高質量的創新。”

  201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打造綜合創新生態系統:“把創新環境、創業計劃、創投資金和創客活動聯合起來,形成更強大的力量。”

  許勤表示,創新、創業、創客、創投,“四創聯動”,就能最大程度上聚合資源,讓創新不再是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使創新在結構上一個更高的層次。

  “在新的發展時期,深圳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的批示精神,把深圳建成更高水平的國際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產業化能力最強、市場化環境最優、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硅谷’。”馬興瑞說。(完)

(責編:楊迪、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