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探訪鄂爾多斯“鬼城”:去庫存是當地政府的心頭之患

2016年05月25日08:1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5月18日晚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雙駒廣場,47歲的張雙印和妻子在遛彎。張雙印來自河南,在康巴什做裝修已經9年。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康巴什,幾名游客在雕塑前留念。

  5月19日,鄂爾多斯大劇院前,工人們在栽種新的綠植。據報道,這座建於大漠裡的小城綠化率為45%。

  5月19日,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的一場展銷會上,聽到抽獎的廣播,參觀者紛紛趕來。

  5月22日,一家位於康巴什繁華地段的購物中心,1990年出生的店主付姣玩手機打發時間。她17歲時從達拉特旗來到康巴什,現在每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

  5月21日,康巴什區烏蘭木倫湖廣場,王俊霞抱著1歲多的女兒燕毅嘉在廣場上散步。這裡是康巴什入夜后人氣最旺的地方。

  5月21日,康巴什烏蘭木倫湖廣場。

  周末的中午,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政府前的廣場上空空蕩蕩, 人們可以清晰地聽到幾百米外“康巴什美食城”的電音喇叭聲、喜鵲從空中飛過時的啾鳴,偶爾也有駛過的汽車與路面摩擦的聲音。

  5年前,因大片空置的住宅樓、空曠冷清的街道,康巴什被人們稱為“鬼城”。

  康巴什是鄂爾多斯市從2004年開始建造的新城區。2004年以來,隨著煤價上漲,有著全國1/6煤炭儲量的鄂爾多斯一夜暴富。這個曾被成吉思汗稱為“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發老翁享樂之邦”的地方,突然涌入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淘金客”。

  隨著外來客涌入,當地政府認為,鄂爾多斯老城區東勝區無力承載更多的人口,要開辟一個新區接力。這個承載“鄂爾多斯夢”的地方被選定在距離老城區25公裡、被烏蘭木倫河三面環繞的康巴什。

  煤炭資源變現的財富噴薄而出,又涌入房地產行業。隨著炒房熱,這個大漠小城的房價甚至曾飆到兩萬元一平方米,直逼一線城市,物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從事房地產銷售的沈旭曾在2005年來到康巴什考察房地產項目,那時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此地的荒涼和當地人的“土豪”。沈旭記得,那時候兩個人在餐館吃頓午飯都要四五百元,普通酒店住一晚也要400多元。

  盡管建設項目發展得火熱,人氣卻沒跟上。從市政府門口到烏蘭木倫河邊的人工湖景區,在這條分布著5個廣場、兩個公園的中軸線上,少有人經過。

  為了拉動這裡的人氣,當地政府不遺余力。早在2003年,鄂爾多斯就決定將市政府搬遷至當時尚未啟建的康巴什新區。2006年市政府正式搬入后,市直機關、醫院也陸續入駐。2015年年底,鄂爾多斯市第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同意設立康巴什區。

  隨著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學校入駐、市一中等學校搬入,匯集了20所學校的康巴什成了鄂爾多斯的教育高地,這有效地吸引了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吳倩(化名)的女兒在位於康巴什的市一小就讀二年級,為了讓孩子入學,她在附近買了學區房,自己則要每天開車30多公裡路去老城區上班。在內蒙古排名數一數二的鄂爾多斯市一中也帶動了學校周邊的房地產市場,該校對面的小區至今仍保持每平方米8000多元的房價。

  可對於一些老居民來說,東勝才是他們習慣的居所。退休的供電局職工楊文其住在位於康巴什的女兒家,每周他一定要回一趟位於老城區的舊居。沈旭也發現,自己所在的售樓處每到周末就變得冷冷清清,因為人們都回老城了。

  張雙印9年前來到康巴什,他見証了這個城市從一片荒原到逐漸成形,從大修大建到近年的平靜。

  張雙印記得,剛來康巴什那幾年,如果運氣好,一個裝修工人一個月能賺一兩萬塊錢。這一兩年,他每個月的工錢在四五千元左右,而且過完年總要等到“五一”后才陸續有活兒干。隻有鋼筋水泥骨架的樓房邊,是停擺的吊臂,這也許為張雙印的境況作了注解。

  和國內其他三四線城市一樣,房地產去庫存是當地政府的心頭之患,“切實加大房地產去庫存力度”之類的字眼屢屢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事實上,早在2006年經濟情況仍一片大好時,當地政府就開始布局華泰汽車園區、奇瑞汽車生產基地等產業。來投資的企業,不僅能享受稅收優惠、低廉的電價,甚至還有配套的煤炭資源。

  2011年,民間借貸鏈條雪崩,鄂爾多斯曾經引以為傲的生存模式遭到考驗。

  新區管委會主任高志華在今年的公開講話中指出,“隨著經濟下行……雖然帶來了階段性的困境,但也倒逼了社會心態,客觀上為我們推動轉型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精神動力。”

  在充滿現代感的鄂爾多斯博物館裡,其中一個展區回顧了鄂爾多斯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這座城市經歷了農業到工業、規模總量由小到大的轉變后,在2011年迎來了“第三次創業”。

(責編:劉然、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