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掘金大數據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

秦海波
2016年05月27日08:31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掘金大數據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

  大數據是新事物、新業態,但已經廣泛應用於制造、交通、金融、醫療、零售、家居等行業,通過“加工”實現了數據的“增值”。

  在該領域,我國雖然邁開了步子、發出了聲音,但很多研究還不深入、不透徹。數據將會是未來創新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應該多措並舉,努力讓數據和計算能力成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基礎

  大數據產業正成為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前沿。以美、日、歐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紛紛加大對大數據的扶持力度,並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無論是歐洲的數字經濟、工業4.0,還是美國的分享經濟、產業互聯網,背后真正的推手都是大數據和雲計算能力。我國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並將其納入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政策利好刺激和各方實踐推動下,我國大數據產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大數據聽起來有點生澀,但實際上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廣泛應用於制造、交通、金融、醫療、零售、家居等行業。

  比如說柔性生產。通過海量的用戶數據和分析,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和生產,豐富產品供給的類型和質量,為傳統制造業提供新的動能。比如說電商打假。通過智能圖像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智能追蹤、大數據建模系統等技術,可將假貨從10億量級的在線商品中撈取出來。又如交通管理。未來,晚高峰下班,可能連遇20個綠燈!這不是運氣,而是紅綠燈會“思考”。城市管理者可以利用海量交通數據進行算法建模,控制紅綠燈時間減輕道路擁堵。比如說貨運協調。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貨主發貨和司機接貨的信息能在若干秒內快速匹配成功,周邊司機數量、屬性、價格和服務等一目了然。

  《2015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白皮書》顯示,2015年國內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105.6億元,較2014年增長44.15%。其中,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應用佔比分別是64.53%、25.47%和10%。預計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228.8億元,年復合增速接近50%。2020年我國的數據總量,有望佔全球數據總量的20%,成為全球第一數據資源大國。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另一方面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有消息稱,大數據產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將於下半年發布,不僅將進一步加大對大數據關鍵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還將大力推進工業大數據的應用,並加強制造企業與信息服務企業的合作共享,推進大數據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此外,還將支持地方開展大數據應用試點工作,鼓勵和支持各地方、各行業、各部門先行先試,積極推進大數據的標准體系建設。

  大數據是新事物、新業態,我國雖然邁開了步子、發出了聲音,但很多問題的研究還不深入、不透徹。信息孤島、大數據技術原創能力和產業實力不足、綜合人才隊伍缺乏、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制約著我國向數據強國的轉變。為此,要圍繞數據從哪裡來、放在哪裡、誰來使用、如何利用等問題,秉承“數據是資源、應用是核心、產業是目的、安全是保障”理念,加快完善法律法規,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

  首先,要加快制定穩步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的政策,釋放數據紅利,盡快出台政府信息共享的有關辦法,提高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和利用效率。其次,要強化大數據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強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究,制定大數據安全標准和大數據安全保障框架,形成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再者,要研究推進大數據相關的基礎性制度建設,比如開展數據確權、資產管理、市場監管、跨境流動等數據治理的重大問題研究。

  數據將會是未來創新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要加大數據技術的投入和研發,努力讓數據和計算能力成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基礎。大數據與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將產生前所未有的社會和商業價值,並催生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責編:孫陽、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