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堂商場再關北京門店 僅剩4家店大部分虧損

曾於一年之內在北京連關四店的華堂商場再次關店。記者昨天獲悉,華堂商場大興店將於7月1日閉店,至此,華堂商場在北京將僅剩4家門店。華堂方面表示,前幾次關店與巨虧有關,而此次關店是有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
記者注意到,目前閉店通知的告示牌已在華堂商場大興店門前挂出,告示中提到“6月28日之前商場仍正常營業﹔6月30日之前商場二層及以下部分仍正常營業,各設備設施正常運轉﹔7月1日起停止營業”。
從2014年4月底開始,華堂關閉了北京望京店﹔4個月之后,華堂北苑店關閉﹔同年12月1日,西直門店關閉﹔2015年3月底,華堂右安門店關張。華堂商場相關負責人曾告訴記者,這些店關閉的原因都是長期虧損,虧損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商場未能及時滿足顧客需求是關店的首要原因。去年關閉右安門店之際,該負責人曾表示:“從集團給到我們這個層面的信息顯示,右安門店是公司在
北京關閉的最后一家門店,未來公司將加大投資,對現有的門店進行整體改造升級,為今后在京長遠發展做好前期准備。”
然而一年后,華堂再次關店。對於此次關店,上述華堂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大興店其實是公司經營不錯的店,通過10年的培養,商業氛圍已經不錯,此次關店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業主違約的問題,業主方面長期聯系不上,對物業管理不聞不問,電梯、空調、配電設備等長期得不到維修。“我們自己墊付了大量資金,並
且訴諸北京仲裁委員會”。該負責人表示,北京仲裁委近日裁決,解除雙方於2006年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並且由業主方向華堂方面支付1381萬元違約金。
盡管此次關店有特定的原因,不過華堂方面也承認,該店前幾年雖盈利,發展前景不錯,但當前確實出現虧損。
據了解,華堂大興店結束營業后,華堂商場在京門店數量將僅剩十裡堡店、亞運村店、豐台北路店3家賣場和一家位於世茂廣場·工三的食品館,而這些門店中大部分仍是虧損。
>>相關
一季度百貨上市公司近八成淨利下滑
百貨商場的日子不好過已屬常態。根據聯商網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一季度45家百貨上市公司中,84.4%企業營收下滑,超過75%的企業淨利潤下降。
在45家企業中,百聯股份以141.39億元位居榜單首位,重慶百貨、大商股份以103.86億元、85.44億元分列二、三位。津勸業營收下滑最為嚴重,下降39.21%。
淨利潤方面,百聯股份2016第一季度以4.06億元位居榜單首位,但其淨利潤較上年相比下滑五成。重慶百貨、鄂武商A分別以3.19億元、2.56億元位列淨利排行榜的第二、三位。雖然百聯股份的營收、淨利潤均位於榜單首位,但其營收和淨利潤較上年均有所下降,這也顯示出百貨業依舊難逃業績下滑的困境。
另外,在統計的45家企業中,有34家企業出現淨利下降,佔75%以上。其中,新疆友好集團跌幅最大,為94.94%。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昆百大A營收雖然下降7%,但其淨利潤卻增長了5倍多。在淨利潤排行前十的企業中,隻有小商品城、天虹商場、秋林集團三家企業出現淨利增長,且增幅較大。(胡笑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