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院線“傳奇”之路蒙陰影 被指票房異常

上映五天票房破10億元,卻又緊跟著迎來票房斷崖式下跌的電影《魔獸》,無疑是近期的熱議對象。尤其是日前有微信公眾號發文指出萬達院線疑似為《魔獸》票房注水的消息,令《魔獸》及正籌備收購影片出品方傳奇影業的 萬達院線 愈發受到業內外廣泛關注。
被指票房異常
微信公眾號電影票房近日發布文章表示,6月18日單日影院票房排名中,眾多萬達院線旗下影院排名前列,包括此前排名並不靠前的影院,且排名前十位中有6家均是萬達影城。而在同日全國影院《魔獸》票房TOP 200中,有82家是萬達影城,與平時影院票房前100位中約有40家萬達影城相比,數量翻了一倍。
與此同時,文章還以6月18日全國影院《魔獸》票房排名靠前的佛山萬達影城為例,指出該影院當日《魔獸》票房為29.4萬元,已接近端午當日票房收入。可端午當日《魔獸》全國票房近3億元,而6月18日時票房跌幅已近80%,難以解釋此時佛山萬達影城的《魔獸》票房回到峰值的情況,並表示這一現象並不是個案,而是在全國大范圍出現。
隨后在昨日,萬達院線發布聲明表示,影城排名提升得益於“6·18年中慶”營銷活動,由於6月18日當天全國各地萬達廣場都舉辦大規模的營銷活動,萬達院線通過與萬達廣場等兄弟公司資源聯動,帶動人次爆發,年中慶三天(6月17日-19日),萬達影城的總觀影人次達到171.08萬,旗下影城有63家進入全國100強。此外,萬達院線表示,萬達影城操作合規,核心經營數據均顯示正常。年中慶三天,萬達影城全國平均上座率為24.64%,平均票價約為42.4元,處於萬達院線正常經營數據范圍內。
單片成業績關鍵
雖然目前沒有其余新消息流出,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魔獸》是傳奇影業今年業績表現的關鍵,並會對正在籌劃收購傳奇影業的萬達院線產生一定影響。
今年初,萬達集團正式宣布擬以230億元收購傳奇影業。隨后在今年2月底,萬達院線因籌劃收購事項而停牌,並於4月宣布本次擬發行股份購買標的主要包括萬達影視和美國傳奇影業公司。若該收購能順利實施,萬達院線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影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傳奇影業已連續兩年巨額虧損,其中2015年的淨利潤為-36.28億元。盡管萬達院線發布的公告中提到業績承諾,其中傳奇影業預計今年實現盈利,2016-2018年間將合計實現淨利潤約31億元,但對於此前虧損數十億元的傳奇影業而言,並不是一件易事。
且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影片《長城》上映日期未完全確定,今年傳奇影業或許隻有《魔獸》一部影片推向市場。但《魔獸》上映后卻在北美遭遇差評如潮,票房也不理想,國內市場雖然開局良好,卻已露出后勁不足的跡象。與此同時,萬達院線復牌后股價也出現下跌,並在復牌第二日起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昨日的跌幅則為1.35%。
在樂正傳媒研發與咨詢總監彭侃看來,在萬達院線收購萬達影視、傳奇影業中,若要實現承諾業績,傳奇影業的業績情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得《魔獸》的市場表現對於傳奇影業和萬達院線至關重要。
收購背后更需資源融合
近段時間萬達院線資本動作不斷,於去年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和國內的世茂影院、慕威時尚,今年初則開始籌劃將萬達影視、傳奇影業等資產進行整合。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萬達院線此舉是通過不斷布局來逐漸擴大自身的規模,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並向海外市場擴張,增強自身在業內的競爭力。
但傳奇影業此前的業績情況也給萬達院線的布局帶來不確定性。“傳奇影業近年不理想的表現確實會帶來一定風險,但假若依靠萬達雄厚的資本支撐,或許也能激發傳奇影業的能力,具體情況有待觀察。此外,萬達院線採取的是國際化戰略布局,同時國內電影產業逐漸顯露出未來出現行業壟斷的可能性,而萬達院線將收購萬達影視和傳奇影業或許也是看到這一可能性而提前做出的布局”,彭侃表示。
截至目前,盡管萬達院線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院線,並且通過資本手段正在一步步擴大自己的事業版圖以及國際化程度,但如何將並購資源成功轉化為促進自身發展的催化劑,對於萬達院線而言絕非只是單純通過“買買買”就能實現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