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匯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眾力量”

——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傳遞的經濟新信號

新華社記者
2016年06月28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第八年,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

  恰逢夏季達沃斯論壇落戶中國十年之際,全球目光投向東方:世界經濟轉型的動力何在?中國引擎前景如何?全世界在聆聽答案。

  27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致辭,傳遞出中國以及世界經濟轉型發展的新信號。

  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動能在積蓄——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去年以來,中國GDP增速“破7”后,國際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拖累全球”的擔憂之聲又起,也成為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焦點之一。

  李克強在致辭中給關心中國經濟的各界人士吃了一顆“定心丸”——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今年能夠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出席論壇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說,中國經濟放緩的過程,實質是從過去的經濟增長奇跡走向未來常規增長的正常過渡。“這是必須走的路,中國對全球增長的相對貢獻的確在減少,但未來長期中國仍是一個重要的貢獻國。”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保持在合理區間,成績來之不易。面對持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一季度經濟增長6.7%、1至5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77萬人、新增市場主體平均每天4萬戶、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的優勢不斷顯現……中國經濟的新變化向世界表明:中國經濟的結構正在優化、質量在提升、動能在積蓄。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在下降,但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有著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大量技術工人,這些基本面都非常好,而且中國正在努力轉型,我對投資中國非常有信心。”論壇上,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謝白曼的話道出了眾多海外投資者的心聲。

  全球應攜手應對結構性改革這一共同課題

  置身日益密切的地球村,看中國經濟不能隻看眼前和局部,必須在全球視野下看長遠和全局。

  相比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全球經濟增長正面臨更大下行風險。投資貿易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不時動蕩、地緣政治風險加大等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而近日英國公投“脫歐”,無疑加大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李克強在致辭中為世界經濟復蘇開出“藥方”——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各國經濟增長,需要共同應對挑戰,提振信心,來營造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尋求治本之策。

  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需要積極實施結構性改革。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八年間,全球GDP平均增速僅為3.5%,低於危機前五年1.6個百分點。“導致全球經濟復蘇疲弱的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更源於全球潛在產出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結構性改革滯后等結構性因素。”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分析說。

  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必須加快轉變轉型升級。

  在很多與會嘉賓看來,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孕育興起,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量子通訊等前沿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將徹底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重塑未來經濟格局。”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說。

  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還需要高效有序的全球治理。這也是今年G20全球峰會的焦點之一。

  面對共同的挑戰,惟有同舟共濟、立己達人,才是正道通途。

  與會眾多嘉賓呼吁,各國應採取更多增長友好型政策,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更好應對全球發展的共同課題和任務。

  新舊動能加速融合 打造更有質量的中國經濟

  面對扑面而來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世界期待從中國經濟轉型中分享更多機遇。對中國來說,新舊動能加速融合的態勢正在形成。

  近年來,諸多新興企業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地興起,表明新的動能和舊的動能,或者說和傳統動能正在融為一體,他們共同推進著新的經濟結構形成。

  “讓舊的失去競爭力的產業退出,讓新的有競爭力的產業形成,隻有新舊動能轉換,才能再造一個有質量的中國經濟,中國才會為世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黃益平說。

  歷經30多年的高速發展,如今處在發展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正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推動新經濟的成長和傳統產業的改造。

  人工智能、VR技術、無人機……諸多新興技術領域成為本屆論壇的熱門話題。在施瓦布看來,中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正是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題中之義。

  “中國已在無人機、太陽能、超級計算機等新興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軍者。”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

  從長遠發展看,發展質量和效益才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正賦予中國傳統產業新的動能。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從趨勢上來看,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進一步增強,圍繞智能制造、‘互聯網+’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正在深化發展,中國制造業正在走向高技術創新國家的路上。”出席論壇的中國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

  科技創新正引領中國更多新興產業成長。

  “很高興聽到總理在致辭中將旅游業稱為中國五大‘幸福產業’之一,並成為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促進消費增長的新動力。”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柯明思認為,中國以消費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將帶動旅游業更快發展。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 匯聚中國經濟“眾力量”

  除舊布新,鳳凰涅槃,離不開披荊斬棘的銳意改革。

  本屆論壇上,中國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發全球關注,“改革利在長遠”成為海內外與會人士的共識。

  李克強在致辭中向世界傳遞出中國銳意改革的決心——

  “我們將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積極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眼前我們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如何面對產能過剩、去產能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在論壇上透露,今后5年中國鋼鐵的產能要去掉1億到1.5億噸,煤炭產能要去掉5億噸。其中,今年鋼鐵和煤炭分別要去產能4500萬噸和2.8億噸,涉及需安置員工70萬人和18萬人。“為此,我們制定了八個配套文件已經下發,現在正有序地推進。”

  在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看來,傳統產業的低投資、低流動、低效率和新興產業的高預期、高智能、高風險,是各國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共同挑戰與難題。“主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中國引領全球經濟的勇氣、膽略和責任所在。”

  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嚴懲知識產權行詐騙欺詐行為、開放政府公共服務平台,推進對企業的大規模減稅、放寬對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一系列舉措正讓更多中外企業分享中國“改革紅利”。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表示,中國創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型孵化器等一系列政策、輿論環境引導,加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中國的創業人越來越多,創新的企業層出不窮。

  “在中國我們有十幾萬的司機,中國政府對我們的創新給予鼓勵,我們對在中國發展充滿信心。”優步公司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如是說。

  “對跨國企業而言,不包括中國市場的規劃就不是一個國際性的規劃。”普華永道北京首席合伙人吳衛軍說,總理在講話中再次強調了改革開放,歡迎國外企業來華投資,讓世界各國企業家看到更多商機。巨輪遠航,需要持久和強勁的動力。

  面向未來,中國將下好創業創新和轉型升級大棋,把精英和草根、線上和線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動融合起來,以千千萬萬市場主體的“微行為”,匯成創新發展的“眾力量”。

  (新華社天津6月2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8日 21 版)
(責編:王子侯、劉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