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適應大趨勢 建立大市場 形成大格局

遲福林
2016年07月04日08:1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適應大趨勢 建立大市場 形成大格局

  我想談談,從現在到2020年的未來5年,對中歐深化合作意味著什麼?這裡,我用三個“大”字來做簡要發言。

  2020:中國經濟轉型大趨勢

  我認為,未來5年中國經濟轉型有三大趨勢。

  1、服務型消費全面快速增長的大趨勢

  (1)服務型消費將成為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大頭。當前,中國城鎮居民的服務型消費需求比重大約為40%左右,估計到2020年這個比重有望超過50%。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8億多城鎮居民消費的大頭是服務型消費。

  (2)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在服務型消費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特定背景下,估計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從2015年的50.5%達到2020年的58%∼60%左右。

  (3)服務型消費新供給將推動中國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預計中國的消費總規模有可能從2014年的32.8萬億人民幣提高到2020年的50萬億人民幣,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穩定在65%∼70%左右。

  中國服務型消費全面快速增長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對中歐深化合作將帶來多方面重大利好。

  2、服務業市場全面開放的大趨勢

  服務業市場不僅對國內社會資本開放,而且對外來資本也將有序開放。估計到2020年,社會資本投資佔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額比重有可能從2015年的52.7%提高到60%以上﹔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度將由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80%左右,並由此使中國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升。

  3、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大趨勢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2015年和2016年前3個月,中國服務貿易增速都在14∼15個百分點。按這個速度,估計中國服務貿易佔對外貿易比重將由2014年的12.3%提高到2020年的20%以上。

  未來5年建立中歐深化合作的大市場

  到2020年建立中歐合作的大市場,不僅對中國經濟轉型,而且對歐盟經濟復蘇與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1、中國與歐盟互補性明顯增強。隨著中國服務貿易的加快發展,中歐互補性明顯增強。

  2、中歐服務貿易比重將明顯提升。估計到202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有望從現在的7000億美元左右提高到1.2萬億美元以上,其中進口額將由4200億美元以上擴大到6000∼7000億美元。在這個大趨勢下,中歐服務貿易合作將迎來巨大商機。中歐雙方應該共同關注這個大市場,這是我們討論中歐經貿合作的基本判斷或基本前提。

  3、中歐服務貿易突破的重點領域。未來5∼10年,在服務貿易全面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中歐服務貿易突破的重點在哪?在我看來,這個重點源於需求的提升。我主張加快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目的是為了適應中國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趨勢。例如:

  (1)健康產業。未來5∼10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增長速度在全球最快。據麥肯錫估計,到2020年中國潛在的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有的機構預測,如果把健康設備等算上,估計將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2)教育。當前,出國留學有兩個變化:一是過去以大學為主,現在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有﹔二是增長速度較快。比如,過去3年赴美留學人數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長。

  (3)旅游。未來5年,每年將有1∼1.2億人出國旅游。估計到2020年,中國僅旅游業服務進口就將高達5000億美元。未來5∼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旅游貿易大國。

  (4)金融。估計未來2∼3年,中國的金融服務開放程度將明顯加快。德瓦先生剛才提出,中國保險是否會向歐盟開放?據我了解,中國正在提高保險業合資的比例。

  4、歐盟對中國出口的市場潛力巨大。歐盟在旅游貿易、運輸服務、專利使用權和特許權、保險服務等領域,對中國出口服務的空間很大。

  未來5年形成中歐深化合作的大格局

  到2020年建立中歐自貿區,不僅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歐盟經濟可持續增長有重大作用,而且對完善世界經濟治理機制也有重要意義。

  1、以建立中歐自貿區為重點形成中歐合作的大格局。不可否認,中歐深化合作的確面臨著不少技術性的問題。但應當看到,如果局限於這些問題的糾結,就會使雙方錯失歷史機遇。相反,如果能夠從大處著眼,盡快確立2020年建立中歐自貿區的戰略目標,就能使得某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比較容易得到解決。

  2、以建立中歐自貿區為動力形成中歐結構性改革的大格局。當前,中歐都面臨著深化結構性改革、增強市場活力的重大任務。對中歐雙方來說,都需要通過開放倒逼結構性改革。我的看法是,中歐雙方都應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深化結構性改革和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不是簡單地把某些問題歸咎於自由貿易。例如,產能過剩問題。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一定要放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來討論。20年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消化了歐洲大量的過剩產能。今天中國正處在轉型過程中,毫無疑問,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是個突出問題與挑戰。比如鋼材,中國實際生產能力是8億噸,但市場大概在5∼6億噸。目前,中國決心把解決鋼材等過剩產能問題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這對企業會帶來巨大壓力。就是說,第一,中國產能過剩是經濟轉型過程中一個階段性現象。第二,中國在消化產能過剩方面面臨巨大壓力,既要有效發揮政府在解決產能過剩中的重要作用,又主要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第三,解決這個問題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主要是幾百萬人的失業問題。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深化中歐經濟合作的共同任務。對中歐雙方來說,貿易保護都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對於中國來說,要說服相關的行業及部門主動開放市場,要向他們說明服務貿易開放是一個大勢。在這個背景下,中歐雙方都應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深化結構性改革、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不要把問題簡單歸咎於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深化中歐合作的共同任務。

  從中歐深化合作的大趨勢、大格局出發,增強主動性,有可能在2020年建立中歐自貿區。

  (1) 2020年既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窗口期,也是歐盟經濟復蘇與可持續增長的關鍵期。

  (2)要把2020年作為深化中歐合作的重要時間節點。從現在到2020年的這5年,雙方應抓住機遇推動合作上一個新台階至關重要,中歐有望形成深化合作的大市場。

  (3)深化中歐經貿合作要順應大趨勢,把握新機遇,形成大格局。全球已進入到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新進程,中歐投資談判涉及到越來越多的服務貿易。有沒有可能把投資談判與服務貿易談判結合起來一起談?這樣,可以為中歐FTA打開一個重要突破口。

  最后,我簡要歸納一句話:在新的復雜背景下,適應大趨勢,建立大市場,形成大格局,是中歐雙方共同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作者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責編:郝帥、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