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國內首個網約貨車平台獲合法身份

呂昂
2016年07月05日08:1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內首個網約貨車平台獲合法身份

  根據城市貨運大數據進行智能派單、司機3分鐘響應、1小時到達、3小時送達……被稱為國內貨運界的“優步Uber”的網約同城配送O2O平台“傳化易貨嘀”近日獲杭州運管部門授予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証,升級成為業內首個網約貨車合法平台。今后,擁有“合法身份”的易貨嘀將與地方運管部門共建城市配送信息服務中心,開啟城市網約貨車服務新探索。

  易貨嘀獲“合法身份”

  致力破解貨運“供需碎片化”痛點

  “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裡,是客戶最能夠感知到的、最需要溫度的一公裡,但目前整個城配市場的熱度還不夠。”6月28日,在網約貨車平台易貨嘀獲杭州市運管局頒發業內首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証的發布會上,易貨嘀CEO秦愉表示,供需高度碎片化已導致城市貨運業突顯“規則不透明、信息不對稱、效率低下”的共性痛點。

  “杭州全城有6.5萬輛小貨車在運轉,是出租車數量的6倍,但在傳統貨運模式下貨車空駛率高達40%,導致城市配送效率低下,也造成極大的環境污染。”秦愉表示,傳統城市物流模式長期存在需求和供給高度碎片化、成本高企等問題,據統計物流成本約佔據商品成本的三至四成,而效率低下也導致貨車司機的收入普遍較低。

  據介紹,易貨嘀平台功能好比貨運版的“優步Uber”,客戶及貨車司機可以使用各自的應用終端,通過平台的智能派單、拼單和大數據城配體系,精准調度司機對接貨源,智能匹配最合適的承運車輛和優化路線。

  其中,易貨嘀平台確保司機均為上崗前通過專業培訓的“金牌司機”,平台按車型、行駛裡程等生成透明化的標准定價,並採取線上交易、貨到付款,以及平台擔保的“放空賠付”模式,讓整個配送過程更為可控。

  易貨嘀方面表示,平台能夠有效解決空駛、空載問題,從而優化城市貨車利用率,降低城市交通擁堵,經測算能使物流成本直降15%,還能提升貨運司機收入50%的平均漲幅。

  強化平台經濟“責任意識”

  提前應對貨運界“網約車之爭”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我國城市貨運市場需求旺盛、蓬勃生長,據悉以杭州為例,城市配送市場規模已達100億元,且近年來保持10%的年增長率。但傳統模式下供需不匹配帶來效率低下等痛點也阻礙了行業進一步升級提升、做大蛋糕,亟待改變。但另一方面,依賴共享經濟實現“觸網升級”,又容易引發像優步、滴滴們帶來的網約客運車爭議一般的監管難題。

  “傳統城配已無法有效解決當下城市物流的痛點,共享經濟理念下的網約貨車平台是必然路徑,有效整合運力及貨源,為城市物流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秦愉同時表示,在發揮共享模式價值的同時“跟上腳步”提升城市貨運動態管理,也是政府部門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在業界看來,城市貨運的痛點天生需要用社會運力去解決,而共享經濟平台對於服務標准、安全保障缺乏有效約束管理,也是當下城市貨運平台的發展關鍵。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表示,在整合資源效率方面具備優勢的網約車平台,通過身份合法化而更加注重平台責任,將能夠更好地為城市物流配送市場提供重要支撐。

  因此,在網約車新政出台前夕,易貨嘀“合法身份”的落地無疑具有樣本意義。“易貨嘀正式獲得行業許可,這對城市網約貨車模式的探索有著標杆性的價值與意義。”杭州市運管局副局長李宏偉表示,依托平台的大數據沉澱,能為杭州建立起標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配送體系,也將為G20峰會的召開提供可靠、安全、高效、優質的交通運輸保障。

  共建城配信息中心

  大數據沉澱助力智慧物流

  此次獲頒“合法身份”的同時,易貨嘀還將與杭州市運管部門合作共建城市配送信息服務中心,將基於平台運營數據及交通運管部門信息,為城市貨運監控、調度、管理等提供平台支持和大數據體系,從而保障城市貨運安全、平穩、高效運行,進而輔助城市規劃,在建設智慧物流的基礎上打造智慧城市。

  據悉,在易貨嘀后台“風豹”系統中,每個貨運交易行為及每單運輸軌跡均可視並沉澱數據,車在哪裡、貨集中何處、行車路線時長如何,這些貨運司機過往交易記錄及對其評價等動態行為都實現“有據可循”。

  基於該平台運營數據,城市本地貨運車輛分布、行程路線、貨運時長、貨源熱度等信息,均可在城市配送信息服務中心實時顯示,大大有助於地方城市貨運監管、調度和管理。在28日的發布會現場,秦愉也向更多地方的政府部門發出邀約,“希望與更多地方的交通運管部門合作,共建智慧城市配送系統,推動網約貨車平台提供更安全、更標准、更確定的服務。”

  據悉,易貨嘀針對個人小微用戶提供標准化服務的同時,也針對企業級客戶提供定制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已與德邦、天地華宇、宅急送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並服務2萬家小微企業。目前,易貨嘀已在杭州、成都、長沙、蘇州、無錫、天津、濟南、淄博、重慶和鄭州等10個樞紐城市落地,今年年底預計將輻射全國20個城市。

(責編:郝帥、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