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隨筆:波特蘭為可持續發展“驕傲”

在美國西海岸的各大城市中,波特蘭可能是最容易被大眾忽略的一座城市。這座位於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的第一大城市一直以可持續發展理念聞名。記者近日走訪了波特蘭,探尋這座城市如何做到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平衡。
波特蘭的可持續發展運動發起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城市和工業快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70年代爆發了兩次石油危機,直接推動了波特蘭各類環境保護立法出台,涉及森林和農田保護、城市交通、城市再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領域,為波特蘭的可持續發展播下了種子。
波特蘭聯合有軌電車公司總裁錢德拉·布朗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一場活動上曾表示,如果要改變一座城市,首先應從政策法規開始。
波特蘭著名的“城市發展邊界”規劃原則就是根據俄勒岡州法律而制定,給波特蘭的城市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在這一規劃理念下,波特蘭還推出了綠色建筑政策、有軌電車20年規劃、自行車25年規劃等以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政策。同時,波特蘭還通過稅收優惠、政府資金獎勵、優惠貸款、稅收增額融資(TIF)等機制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可持續發展項目。
波特蘭珍珠區的成功再開發就是波特蘭在“城市發展邊界”規劃原則下,實現環保和經濟共同發展的經典案例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位於波特蘭市區西北角的珍珠區是一片廢棄的倉庫區,如今珍珠區已經成為集居住、商業和娛樂為一體的高檔社區。
參與珍珠區再開發的房地產開發商卡羅爾投資公司創始人約翰·卡羅爾向記者介紹,珍珠區的再開發之所以能夠成功,首先在於政府為其規劃了有軌電車,並推出稅收優惠政策吸引社會投資。例如,開發商對廢棄建筑或歷史建筑的改造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或減免。其次,再開發規劃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鼓勵公共交通和步行、提高綠色建筑比例、創新設計公園綠地等,由此提高了城市宜居性,吸引到很多居民和企業。
除了政策和融資制度支持,波特蘭人對可持續發展的熱情也在影響著城市發展。波特蘭居民、蘭蘇園市場總監斯科特·斯蒂爾告訴新華社記者,他每月電費賬單中都會額外支付一筆錢用於支持當地風電企業。他說,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波特蘭的“社區驕傲”。波特蘭人希望把秀美的風景傳留給后代。
在政府、企業和波特蘭人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波特蘭碳排放量較上世紀90年代水平下降了14%,而同期美國全國碳排放量則增加了6%。從1990年至2013年,波特蘭人口增長了近31%,就業崗位也增加了20%。
波特蘭市政府在其《2015氣候行動計劃》裡提出了更為大膽的目標:到2050年,波特蘭碳排放量將較上世紀90年代水平下降80%。為實現這一目標,波特蘭制定了100多項詳細的行動計劃,包括提高建筑和車輛能效、鼓勵風能、太陽能和生物柴油等低碳能源的使用、降低垃圾填埋的甲烷排放、鼓勵垃圾回收利用等。
波特蘭州立大學下屬可持續發展項目負責人南希·黑爾斯說,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內化到波特蘭的公共政策、經濟發展和消費者行為之中。正如波特蘭《2015氣候行動計劃》所說,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波特蘭相信降低碳排放可以提高企業效率、創造更多就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