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互聯網金融防騙手冊:投資人淪為炮灰的六大套路

2016年07月26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小字號
原標題:互聯網金融防騙手冊:投資人淪為炮灰的六大套路

  互聯網金融防騙手冊:投資人淪為炮灰的六大套路

  文章導讀: 龐氏騙局的玩法說穿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隻要不斷有“接盤俠”,就能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這種花招絕不是空前絕后的,在麥道夫騙光這些頂級投資人180億美元以前已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而如今又在國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衍生出種種“變形記”。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勞佳迪 | 上海報道

  2016年7月,伯納德·麥道夫已經在北加州的一座聯邦監獄服刑滿7年了,但這只是他牢獄生涯的微小片段。這位美國有史以來最大龐氏騙局的炮制者、前納斯達克主席在設計掏空華爾街精英口袋后,被判監禁150年。

  龐氏騙局的玩法說穿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隻要不斷有“接盤俠”,就能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這種花招絕不是空前絕后的,在麥道夫騙光這些頂級投資人180億美元以前已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而如今又在國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衍生出種種“變形記”。

  比如去年9月,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網上銷售的理財產品“日金寶”就“完美”復制了這種騙術,高達430億元資金正中圈套。它在封閉的有色金屬市場內拆東牆補西牆,前期不斷引入流動性推高商品價格,后續投資資金難以為繼時便即刻崩盤。20余萬投資人和300多家機構像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富豪俱樂部成員一樣深陷泥淖。

  e租寶的騙術也大同小異。當運營成本總是大於平台收益,e租寶也選擇了劍走偏鋒:為了繼續忽悠新資金投入來填補前期造成的天量巨坑,竟然虛構了九成以上的融資標的,超過90萬投資人接到最后一棒,才發現自己只是驚天騙局裡可憐的炮灰。

  根據2015 年7 月18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態包括了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等。

  這些新興金融業態在帶來行業創新轉型和服務便利升級的同時,也因其蓬勃和新鮮感成為騙子挖苦人性的陣地。輕易相信投資收益神話的人注定要在這裡失去所有。擠兌、停業、跑路、經偵介入、破產的緋聞暫時不可能停止糾纏這個年輕的名詞。

  盡管來自決策層的整改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全國網貸行業半年報》依然顯示,僅P2P上半年就揪出了268家問題平台。

  不過,一旦騙術被揭穿,這些金融把戲背后的邏輯往往近乎荒誕。

  本期《中國經濟周刊》就試圖剝離互聯網金融騙局的層層假象,白描出高危平台的畫像,同時淬煉出一些防騙關鍵詞,梳理出當下流行的幾大騙術,幫助投資人提高免疫力。

  騙術

  關鍵詞

  不靠譜的高收益

  超出常規的高收益永遠是騙子們的不二法寶。據說在佛羅裡達上流社會的高爾夫球場上,麥道夫的客戶一邊對投資長期穩定的高回報洋洋得意,一邊也曾戲謔這個傳奇人物,“這樣高的回報,難道你在欺詐?”——在被卷走全部家當后,他們才發現這個玩笑一語成讖。

  這個精明的猶太人深諳華爾街的投資心理,他為投資人設計的圈套是每月盈利1%~2%,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遷,都能穩收年息12%~24%,這讓整個騙局維持了20年之久。事實上,國內目前曝光的問題平台收益也通常高於普通銀行理財數倍。

  今年4月,百億級P2P理財平台中晉資產管理公司被查封,其設計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8%~16%間,再加上產品經理給出的高額返利,實際收益可達到20%以上。更離譜的是,它還設計了一種無法贖回本金的永久合同,承諾年化50%的收益率,假設投資人投100萬元,接下來每年都能拿到50萬元的利息,兩年就可以回本,在超高收益的引力下,不少人失去理智。

  再以轟然坍塌的大大集團為例,在短短數月內,它曾瘋狂擴招20萬員工,隊伍之壯大可媲美行銷全球的跨國巨頭,其產品許諾的年化收益率在8%~13.5%之間,但出事后據前員工披露,公司內的業績提成居然達到20%,也就是說每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必須維持在30%以上。

  e租寶向投資人承諾9%~14.6%的年化收益,加上理財師提成1%, 其理財產品的運營收益也至少要達到10%~15%方可保本。

  今年2月,倚仗地產概念發行產品的鑫琦資產5000名投資者的19億元資金被爆無法兌付,它曾許諾13.2%的年化收益,個別10年期的產品月息最高達到2%,也就是年化收益24%。

  高收益是騙子們打出的最有力王牌,也是針對入局者的攻心計。但稍有投資常識的人應該都知曉,即使是公認為“股神”的巴菲特過去4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不過20%,甚至有很多年份是跑輸標准普爾指數的,個別年份投資收益更是負值。

  超高收益的出現,要麼使用了高杠杆,要麼就是類似博彩那樣的偶然概率。我國曾長期以基准貸款利率的四倍作為利率保護上限。而根據2015年8月最高法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騙術

  關鍵詞

  浮夸的名頭、國際范兒的包裝

  2014年2月底,中歐溫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突然失聯,北京朝陽區一位投資者自殺墜樓,慘烈揭開了這樁涉及5億元的P2P詐騙案。這個看起來仿佛有“中歐”背書的公司這才脫去“高大上”的外衣,暴露出騙子的本相。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當初在外宣時,公司高調為其董事長貼上“深圳政協委員”的標簽,宣稱高管皆有海外留學和金融機構工作背景,騙倒了不少迷信“國際范兒”的投資者。但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發現疑點,這隻號稱“注冊資金1億元,主要產品包括P2P、基金、PE”的“公募基金”業務員卻常常出沒於大型商超、廣場、小區擺攤發傳單。

  在名字上埋有玄機混淆視聽的手法並不稀奇,有些金融騙子喜歡在名字上大做文章,可以成為投資人去偽存真的第一道紅線。早在2007年,乘著牛市的快車,“瑞士共同基金”悄然上線,來頭更是驚人,自稱是“全球最大基金”,與倫敦証券交易所、摩根大通等合作,由CHEVIOT家族成立於1948年,總部設於瑞士首都伯爾尼,協助全球投資者管理資金達90億美元。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一家名為Quilter Cheviot的知名投資管理公司,但所謂“CHEVIOT家族”無從談起。互聯網銷售模式使這家根本沒在証監會備案的“野雞基金”迅速聚攏了超過13億元投資資金。

  近幾年,相同的邏輯還被應用於“香港VS投資基金網”“美國華爾街全球私募基金網”“納斯達克全球投資網”等等,利用耳熟能詳的國際元素獲得投資者信任成為最簡單粗暴的騙術,而中投、匯金、建銀、瑞信等一流金融機構的名字也可能被“排列組合”,為互金平台增信,投資人應該深入查清公司真實的“基因”。

  “投資人要注意不能輕信‘基金管理公司’的名頭,如果是公募,應該拿得出証監會授權批准的業務資質,如果是私募,投資人有100萬起投、淨資產1000萬以上等門檻。”一位資深互金行業從業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即使是中歐溫頓,它的整個工商注冊流程也是合法的,“基金”的名號並不一定能夠背書。

  騙術

  關鍵詞

  熟人傳銷、高返利游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從已經被披露的各種問題互金平台性質看,有不少涉及濃重的“金融傳銷”意味,大大集團正是去年被曝光的一宗傳銷式金融騙局。

  據記者了解,其擁有的“天文數字”般的員工都是傳銷鏈條上的環節,每個試用期員工必須購買5000元以上的一年期“大大寶”,想要轉正的員工則必須再購買5萬元“大大寶”,所以不斷由員工發展“下線”,內部集資的體量就相當驚人。

  還有一個被銀監會四度發文警示風險的外來互金平台“MMM互助金融社區”也是傳銷典型。其實早在1994年2月,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就創辦了MMM,注冊資金僅為10萬盧布(當時約合1000美元),因為利用傳銷的金字塔式投資返還方案吸引投資,后以詐騙入罪,刑滿釋放后卻重操舊業並傳入中國。平台宣稱其線上產品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短時間內就俘獲了大批投資人,僅兩個吸金賬戶就累計非法集資3.23億元。

  而MMM並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不對接任何產業,不產生任何現金流,僅通過設立推薦獎、管理獎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親朋好友入伙。這個暗箱般運作的平台此前已經多次崩盤凍結,由於在國內沒有注冊實體,服務器安置在國外,公安機關甚至無從介入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高返利游戲也成為非法集資的套路之一。一些問題平台通常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使出眼花繚亂的返利花招,利用循環消費、消費返還、網絡加盟和消費增值等名目眾多的“馬甲”和復雜的返利算法來迷惑投資人,本質都是給出超乎尋常的返利比例。

  比如“美國華爾街全球私募基金網”就曾以高額返利煽動投資人發展其他人入會加盟,介紹費高達投資總額的10%∼12%。而高額返利也是中晉吸引投資人的把戲,據悉,中晉合伙人計劃曾打出“5萬起投,新開戶送5000元老鳳祥黃金,產品時間兩個月”的宣傳,相當於返利10%,此外,客服還私下與客戶約定賬面外“兩到三分”的額外回報。

  騙術

  關鍵詞

  “黑盒子”操作、鋪天蓋地的廣告

  投資一筆錢,至少應該了解錢的去向,這個最簡單的投資邏輯,卻在互聯網金融的騙局中被反復顛覆。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觀察,無一例外地,問題平台都說不清楚資金的最終去向,理財產品信息模糊,債權投資方向含混。

  即使是美國金融史上最老到的騙子麥道夫,同樣是宣稱其投資資金可以在平台上自動錯配,投資人只是抱著“穩定的長期收益”,始終搞不清楚借款人是誰,對方又如何計劃歸還本息,更別提對項目風險作出理性評估了。

  而這些“黑盒子”理財產品的背后,很可能是互金平台自設了資金池,這已經觸犯了監管底線。央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了P2P網絡借貸機構的信息中介性質,禁止平台設立資金池。

  之所以明文禁止,是因為一旦有了資金池,所有風險就系於互金平台一身,平台自己變成了類似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模式,將投資者的資金先匯集到平台運營商的賬戶,再拿這筆錢來匹配項目。一方面,由於平台對這些資金擁有了控制權,一旦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平台就可能關閉或停業﹔另一方面,平台也可以利用資金池來墊付逾期項目或代償壞賬,達到掩護跑路行為的目的。

  但因為投資人對資金實際投向缺少把握,資金池模式極易被問題平台鑽空子。此前裡外貸和上咸bank都由山東商人操盤,平台上的價款卻悉數投入其名下房地產企業,兩者非法自融超過10億元,最后爆發提現危機,炸響了2015年的首個行業驚雷。

  根據行業資深人士的總結,投資資金進出賬通過公司賬戶、資金流轉經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或銀行、借款協議與平台借款人合一、活期產品對接基金公司貨幣基金等特征都能降低平台私設資金池的概率。

  一些已經曝光的龐氏騙局中,平台控制人除了拿一部分新資金填補利息窟窿外,還用於大量投放廣告或者找明星來站台,營造財大氣粗、平台資金運作良好、投資豐厚的假象,殊不知剩下資金已經全部轉移境外或他人名下。

  比如e租寶出事前就曾出手闊綽地投入廣告,先后在央視黃金時段露臉,冠名安徽衛視,在上海、北京地鐵的主要線路和部分城市高鐵檢票口都曾亮相﹔鑫琦資產力邀曾飾演《還珠格格》中“皇阿瑪”的張鐵林成為形象大使,並在2015年的公司年會上邀請了上海電視台主持人程雷,歌手姜育恆、蔣大為等。

  騙術

  關鍵詞

  超豪華寫字樓、超偏遠辦公地

  P2P網貸是互金行業踩雷的重災區,想慎重判斷平台是否可靠,需要綜合調查大量基礎信息,而所有受騙的投資人都是在高回報的誘惑下,一知半解地入局。這些基礎信息包括平台是否通過 ICP 備案,是否將財務信息、法定代表人、注冊地址等內容顯示在官網上等等。

  而在親臨辦公地址后,投資人將面臨著一場識別能力的考驗,因為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很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兩種狀況,但相同點在於兩種極端狀況都呈現出眼前這個互金平台的疑點。

  一種狀況是,純詐騙平台往往採用虛假信息,比如注冊信息、合作公司、管理團隊履歷、辦公地址照片等多處造假,甚至有些詐騙平台網站頁面都是直接復制過來的,絕大多數純詐騙平台也沒有實際辦公場所,為了防止出借人實地考察,這些詐騙平台在網上公布的辦公地址都異常偏遠。

  另一種狀況也密集出現在問題平台上。一些P2P和股權眾籌公司專門針對年輕投資人的心理,將門面裝點得格外豪華。對於擁有一定經濟實力、對投資理財有熱情、專業知識約等於零的70后、80后甚至90后投資人來說,核心商圈的高檔寫字樓就相當具有說服力。

  比如中晉當時就在外灘豪租了三座大樓,包括外灘5號、外灘8號和廣東路102號,其中外灘5號建於1925年,曾是招商局和海運局辦公樓,現在也是國際知名的頂級消費綜合場所。在陸家嘴,中晉系還盤踞了金茂大廈的2、6、44樓,以及環球金融中心70樓。除了上海外灘,中晉在南京西路租下超甲級寫字樓會德豐國際廣場與嘉裡中心二期。

  根據中晉官網顯示,截至2014年底,僅中晉資產總辦公面積就達到了18119.38平方米,以此推算,整個中晉系每年的租金支出達億級,理性投資應該考慮到公司經營的實際狀況能否負荷的問題。

  事實上,建立網貸平台極為簡單,隻需要購買或租用服務器建立一個網絡平台,花2000元購買網頁模板即可大功告成,辦公場地作為投資人可以直觀判斷的重要依據還是值得一游,但建議各種基礎信息綜合分析。

  比如一家經常變更注冊地的平台卻同時在CBD擁有奢侈辦公場地,就會顯得反常﹔再比如一家平台既在不惜成本地燒錢打廣告,又出入高檔寫字樓,便需要分析其實際的盈利能力。對於身上兼具幾個“騙術關鍵詞”的平台,則更應謹慎對待。

  騙術

  關鍵詞

  “秒標”、飢餓營銷

  另一個特別值得引起關注的平台疑點是“秒標”現象。依然是在“重災區”P2P 網貸平台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為了招攬人氣,有時會發放高收益、超短期限的秒標,具體的行騙方法就是通過網站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並打款,網站在滿標后很快連本帶息還款。

  這種方式將虛增交易量和虛降壞賬風險,誤導投資人,並且在短期內吸收大量資金,卻不進行凍結,存在金融詐騙的風險。由於秒標的標的不產生實際價值,極易被用來堆砌龐氏騙局。

  2014年6月27日上午,剛剛成立的新平台恆金貸正式上線,下午老板就已失聯,刷新了網貸跑路的雷人歷史。平台上午發布的秒標標的總金額為20萬元,年利率為8.8%,最低投資額為50元,因條件優惠,不少投資人試水“打新”,誰也想不到下午公司官網就全面癱瘓,任何渠道都無法聯系客服。

  因為根本不可能產生真實的價值和效益,所以秒標現象風險大增。更早些時候的“淘金貸”也曾在注冊日推出秒標活動吸引投資人。然而幾天后,淘金貸網站就已無法打開,案件嫌疑人終在甘肅落網。

  據記者了解,秒標往往造成飢餓營銷的假象,騙子“裝修”完一個網貸平台后,制作一套假公司証件或套用其他公司証件,再憑此注冊一個域名並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接著就給網友秒標的利誘,待投資者上鉤后將資金打入網站在第三方平台的個人賬戶中,最后將資金提取出來直接跑路。

  此外,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還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總結了多條過濾P2P平台道德風險的經驗,比如在P2P平台成交量的月度數據上,如果連續多個月份出現周期性波動,每個月同一天出現相同的成交量,極有可能是以新賬補舊賬的原因。

  與行業動態的結合也能成為判斷依據。2015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低迷,而有做房地產業務的平台卻突然在一段時間內資金量飆升,徐紅偉判斷其可能挪用資金。

  另有平台一段時間內投資人數與交易額出現反方向的變化,徐紅偉懷疑其存在數據造假。而連續一段時間,投資人數和交易額下降過快,他則認為可能是投資人預感到風險,正在快速地撤資。

  盡管甄別平台的方法確實復雜,但互聯網金融平台犯罪的經偵難度極大,一旦平台坍塌,投資人極大可能血本無歸,必須充分理性地投前調查。據經偵辦案人士對記者解釋,許多問題平台甚至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網站框架工程設計和數據管理維護,定期銷毀、清洗企業交易記錄、人員架構、信息通訊等關鍵信息,或者依托外省甚至外國的網站服務器。還有犯罪組織主要頭目身居國外,利用網絡即時通信工具指揮國內人員從事犯罪活動,或者將受害人資金轉移至境外洗錢消費,增加了偵查機關從源頭上摧毀打擊犯罪網絡的難度。

  已立案的那些互聯網金融“巨雷”

  泛亞陷入430億元兌付危機

  2015年4月,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媒體報道,共牽涉22萬戶投資者、430億元資金。在昆明、上海等地,投資者聚集維權。兌付危機的起因,是泛亞推出的一個叫“日金寶”的活期理財產品。宣傳中,該產品“保本保息,資金隨進隨出”。2015年12月23日,昆明市政府發布通報稱,泛亞在經營活動中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公安機關已依法立案偵查。

  2016年6月22日,昆明市政府通報泛亞涉嫌犯罪有關情況。通報稱,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單九良等1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查控了包括7萬余噸有色金屬在內的一批涉案資產、資金。其間,4月1日—6月15日,泛亞有色案件有27974名投資人在“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信息登記平台”注冊登記。

  e租寶非法集資500余億元

  2015年12月8日,新華社報道,e租寶及關聯公司涉嫌違法經營活動被調查。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系”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

  2016年7月18日晚間,公安機關e租寶案件專案組發布公告,通報e租寶案投資人申請身份信息復核已經截止。

  大大集團非法集資40億元

  2015年12月 23日,互聯網金融公司大大集團被媒體報道因涉嫌非法集資4名高管被羈押,警方凍結了大大集團賬戶,發現其賬面上僅剩1億多元資金,但如果要實現投資人資金完全兌付,可能需要40億元左右。2016年6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受理大大集團非法集資案。

  鑫琦資產19億兌付危機

  2016年2月,陝西鑫琦資產上海分公司被爆出兌付危機,遭投資人圍堵。2月18日,鑫琦資產在官網發布公告,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資產兌付﹔資產兌付,並協助限期變現﹔投資人可成立債權人委員會,負責兌付資產。據報道,此案涉及5000位投資人,涉及資金19億元。投資者反映,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快鹿50億元兌付危機

  2016年3月31日,快鹿集團旗下關聯公司金鹿財行和當天財富出現資金危機。4月6日,快鹿集團宣布承諾兩周內公布首期50億元兌付資產明細,但隨后卻不了了之。7月11日,快鹿出乎意料地發布“追討”公告,稱向快鹿集團內部人士或關聯企業人士等9人追討25億元債務,甚至公開了這些被追討人個人信息並向社會有獎懸賞。而之前所稱將要公布明細的50億元資產包,此刻已“縮水”成為25億元債權。

  中晉340億元兌付危機

  2016年4月6日新華社消息,上海警方對因涉嫌非法吸儲和集資詐騙的“中晉系”相關聯公司進行查處。截至2016年4月1日,中晉一期基金共募集資金52.6億元,超計劃籌資2.6億元。而另一項數據則顯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晉合伙人的投資總額已突破340億元,涉及總人次超過13萬。

(責編:楊迪、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