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Libor操縱問責再度發力 巴克萊銀行同意支付1億美元和解

王婧
2016年08月12日08:24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銀行近日同意支付1億美元和解美國44個州對其涉嫌操縱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指控。自去年4月,英美監管機構對德意志銀行開出25億美元罰單以來,Libor操縱問責不斷發力。在日益嚴厲的問責之下,其形成機制改革也需加速推進。

  巴克萊再受罰

  美國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8日宣布,巴克萊銀行已同意支付1億美元,和解美國44個州以及哥倫比亞地區對其涉嫌操縱Libor利率的指控。

  Libor是一種重要的基准利率,是全球大約350萬億美元債務的定價基礎,這些債務包括利率期貨、工商業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學生貸款,以及各種復雜的金融衍生品等等。其形成機制主要是將16家銀行向英國銀行家協會提交的借貸利率估值,除去最高和最低估值后,取中間八個估值的平均值,從而得出每天的Libor值。

  紐約州調查人員發現,在2005年至2009年期間,巴克萊作為提交數據的16家銀行之一,要求其他金融機構編造提交的Libor數據,這些不正確的數據令巴克萊得以在金融危機期間看起來能夠將利率維持在低水平,從而從中受益。巴克萊在金融危機期間並沒有申請政府援助,但是卻從美聯儲的低息貸款中受益。

  紐約州總檢察長埃瑞克·施耐德曼8日在一項聲明中表示,由於巴克萊的不當行為,政府實體以及一些非營利性的機構資金受到損失,而這些資金本可以造福紐約州的民眾。此次和解的資金將主要用於補償在相關期限內與巴克萊簽訂投資合同而受到損失的客戶,其他資金將用於支付相關調查的支出。

  施耐德曼說:“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一套規則,不管其有多富有和有權力,這也包括那些存在欺詐和損害金融市場正常運作行為的大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

  施耐德曼在聲明中稱,這是與制定美元Libor有關的銀行與美國相關州達成的首份和解,針對其他銀行的相關Libor操控調查還在持續。

  巴克萊對結束與美國相關州就Libor操縱進行的調查表示歡迎。巴克萊稱,相信這一和解將最有利於其股東和客戶,並允許巴克萊聚焦未來發展以及更好地服務於客戶。

  2012年,巴克萊銀行因操縱和虛報Libor和歐洲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被英美監管機構處以4.5億美元的罰款。這當時在全球掀起了對操縱基准利率行為的強烈憤怒。巴克萊當時的首席執行官(CEO)鮑勃·戴蒙德和董事長馬庫斯·阿吉厄斯隨后均引咎辭職。

  巨額罰款對巴克萊的聲譽和業績造成的影響目前仍難消散。接替戴蒙德擔任巴克萊銀行CEO的安東尼·詹金斯也於去年離職。巴克萊銀行當時表示,過去三年巴克萊銀行處在“難以想象的困難情況中”,集團對詹金斯在此期間所作的貢獻,特別是帶領集團擺脫困境表示感激。有報道稱,詹金斯上任后採取了一系列危機與改革措施,但是董事會對其成本控制措施及利潤目標設定感到不滿。巴克萊上個月7月29日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淨利潤仍同比大幅下滑31%至14.5億美元。

  銀行業大掃除

  事實上,Libor操控問題早在2007年就由巴克萊自己曝出,當時巴克萊銀行曾提示美國監管機構其他銀行虛假匯報銀行間利率的情況。巴克萊也許沒有想到,2010年英國金融管理局就涉嫌操縱利率對其展開了調查,2012年英美監管機構對其開出罰單,丑聞令全球對Libor操縱感到憤怒。

  不只是巴克萊銀行,全球大型銀行之后普遍遭遇了一波猛烈的罰款和訴訟,銀行業的聲譽普遍大大受損。自2012年至今,全球監管機構的各種相關問責從未放鬆。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Libor操縱案的罰單累計已接近百億美元,其中幾乎涉及所有全球大型銀行,包括巴克萊、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和瑞銀等。

  巴克萊2012年受罰后很快掀起第一輪密集處罰,美國和歐洲監管機構對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勞埃德銀行集團、瑞士銀行以及荷蘭合作銀行的罰款總計達到28億美元。2012年12月,瑞銀向美國、英國和瑞士的金融監管機構支付了共計15億美元罰款,以了結這些機構對瑞銀員工操縱Libor及其他利率的指控。2013年2月,英美兩國監管機構宣布對蘇格蘭皇家銀行處以約6.1億美元罰款,以懲戒其在2008年至2010年間操縱Libor的行為。2013年10月,荷蘭合作銀行也因操縱Libor和歐洲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被英美荷三國監管機構處以10.7億美元的罰款。

  去年4月底,Libor問責也再度掀起高潮。德意志銀行同意向英美兩國監管機構支付總額約為25億美元的罰金,了結針對該行操縱Libor的指控。德意志銀行承認操縱利率,這一罰款數額也是啟動Libor調查以來最大的。

  今年以來,各種監管機構的調查和處罰依舊不斷。今年5月底,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宣布,美國花旗集團已同意支付4.25億美元罰金,以了結針對該銀行試圖操縱全球重要基准利率的指控,其中就包括操控Libor。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調查發現,花旗集團及其附屬機構曾於2010年試圖操縱日元的Libor和歐洲日元的東京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TIBOR),曾於2007年至2012年試圖操縱美元基准掉期利率(ISDAfix),以便在相關衍生品交易中牟利。迄今為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已對美歐銀行機構和做市商操縱全球基准利率採取17次執法行動,共處罰金50.8億美元。

  同時,監管機構還密切關注和解的執行情況。去年5月,因為未能很好地執行2012年有關Libor操縱的和解協議,瑞銀被美國司法部門再次罰款2.03億美元。像這樣對以前達成的和解再次進行處罰的案例並不多見。

  刑事追責逼近

  Libor操控丑聞曝出以來,英美監管機構的相關調查從未停止,最近兩年的處罰力度也不斷加大,不僅針對銀行問責,還開始加強針對相關銀行從業人員的民事和刑事處罰,要求相關人員對操縱這一重要利率的違法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在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的推動下,英國政府通過法律,規定利率設定過程應受到監管,操縱Libor屬於刑事犯罪。自去年起,英美監管機構對至少二十幾位前銀行交易員發起了操縱Libor的刑事指控。但是對於相關銀行從業人員的刑事問責之路並不平坦。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7月初,三名巴克萊前雇員被判合伙操縱Libor罪名成立。在直到2007年9月的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這三名交易員被認定伙同巴克萊其他員工一起操縱美元Libor。此次審判備受矚目,陪審團庭審持續了14周時間,被視為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的階段性勝利,此前僅有一名金融從業者因Libor操縱丑聞被定罪。

  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去年8月曾努力爭取到前瑞銀和花旗集團交易員湯姆·海耶斯被判處14年監禁,罪名是操縱日元Libor。該機構當時就表示,在Libor操控犯罪調查中該案件是全球第一起,但絕不會是唯一一起。英國一直高度重視Libor丑聞的問責,英國財政部甚至撥出專門的款項支持相關調查的推進。

  美國監管機構對於Libor的刑事問責也十分嚴格。在美國,有所謂的“白領罪行”一說,即使用欺詐等不以威脅或武力、暴力為手法的罪行,這類罪行的刑期通常會長得驚人。在海耶斯的案例中,海耶斯於2012年12月被拘留, 2013年他曾承認存在違法行為,但后來因為擔心被引渡到美國受審而拒絕承認。美國檢方希望指控耶斯犯下欺詐和共謀等三項罪名,每項罪名的刑期都在20年到30年。

  或許隻有針對銀行的大額罰款和長得驚人的刑期才能幫助人們平復對這些罪行的憤怒。根據美國、英國和瑞士監管機構對瑞銀Libor操縱案的調查曝出的內幕,瑞銀在三大洲的交易員和經理曾通過打電話、網上聊天室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幾乎每日都在操縱五種貨幣的基准利率。

  35歲的海耶斯之前曾在瑞士銀行和花旗銀行擔任日元金融衍生品交易員,曾是所謂的“明星交易員”。他受到共謀和欺詐等八項指控。海耶斯被指控是2006年至2010年間重大Libor利率操縱共謀行為的頭目,海耶斯以一種“完全不誠實的方式”操縱Libor。法院稱,受到貪婪和獲得更高報酬欲望的驅動,海耶斯建立了一個由經紀人和交易員組成的網絡,勸誘或者賄賂這些人幫忙操縱利率,然后海耶斯會在對於Libor變動十分敏感的金融市場大量下注。海耶斯曾向一位經紀人許諾,如果這名經紀人可以將Libor盡可能地壓低,他將向其支付10萬美元。

  海耶斯表示,他試圖影響利率的行為是公開的,他的管理者均知曉其操縱行為。他稱,他參與的是在全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行為。海耶斯辯護的中心是其行為普遍存在,但這不能成為借口。12名陪審員最終認為與操縱Libor有關的八項指控全部成立。海耶斯因其中四項罪名被判入獄九年半,因另外四項罪名被判入獄四年半,共計14年。

  改革亟待加速

  Libor是一種直接影響全球數百億美元金融產品定價的重要基准指標,操控丑聞曝出后,各國監管機構均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利率的形成機制,並考慮改進的方案。

  Libor利率根據上報的銀行的每日利率估值平均計算得出。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一家或多家銀行有意將上報的數據定高或定低,這些利率就可以被操縱。

  據稱,Libor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之初,並不存在這樣被操縱的問題,因為當時Libor的主要用途是為企業貸款和其他貸款定價。但上世紀90年代末,銀行間拆借利率逐漸變成了眾多金融衍生品的重要基准,其每日變動的影響力大大提升,並不隻限於影響幾筆貸款。哪怕只是改變幾個基點,就會對眾多交易的收益產生巨大影響,可以輕鬆成就大額的盈利或者虧損。

  這種變化無疑會引起銀行業交易員們的思考:Libor的走勢將直接關系到銀行的盈利情況,並對其收入產生影響。在此種背景下,銀行交易員可能會直接對那些利率提交者提出操縱利率的請求,並提供賄賂作為回報。

  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的調查顯示,2007年12月,瑞銀一名交易日元利率的經理曾警告他的主管稱,如果“Libor走高”,每上升一個基點都會讓該銀行損失400萬美元。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業績好的時候可能會讓交易員的年薪加獎金變為原來的3倍甚至6倍。調查顯示,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銀行交易員普遍存在長期多次要求提交者修改利率的要求。

  內幕令人憤怒和震驚,Libor形成機制的改革和加強監督勢在必行。2014年3月,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就對確定Libor的16家大銀行提起訴訟,指責其存在欺詐行為,串通保持低利率以自肥。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還起訴了Libor的管理方英國銀行家協會。

  在丑聞曝出后,英國監管部門很快專門提出了針對Libor定價機制的改革方案,試圖剝奪銀行業在此方面的過多權利,成立獨立的監督機構。英國銀行家協會於20世紀80年代創立了Libor,此后這項利率一直由其主管。丑聞曝出后,英國銀行家協會同意放棄對Libor的控制權,轉由獨立管理機構管理。2014年,設在倫敦、擁有紐約股票交易所的紐約泛歐証券交易所接管了Libor的監督權,整個調整過程持續到了2015年2月。

  有一些激進的觀點甚至指出,Libor必須盡快被更好的基准利率方式所取代,以恢復誠信和市場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基准利率的制定方式都急需改革,而這需要全球各界的共同努力。

  據悉,美聯儲2014年中也曾發布了關於基准利率改革的一攬子建議,表態將竭力推進基准利率改革,並尋求一項無風險利率將當前的Libor報價體系取而代之,可選擇的工具或包括美國國債利率和一般抵押回購利率,作為制定新基准利率的依據。

  但是自2012年丑聞曝出之后,雖然問責的力度沒有放鬆,當初各界對Libor形成機制的討伐之聲卻有所減弱,相關改革的推進緩慢。有分析指出,獨立監督管理機構僅是加強監管,對於Libor的形成機制以及影響力的改革並沒有大幅推進。從根本上來說,還需通過改革盡量消除利益沖突,削弱各方採取不當做法的動機。但考慮到幾十年以來,Libor一直作為全球金融資產定價基准的重要參考,改革甚至替代也必將經歷一個逐步和緩慢的過程。(記者 王婧)

(責編:王子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