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諸多措施平穩推進  體制障礙逐個擊破

中國供給側改革加緊發力(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16年09月16日04: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顯示:當前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諸多措施正在各個領域加緊發力,一批制約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正在被打破。可以預見,改革的全面深入將帶來經濟環境的全面改善,未來中國經濟也將獲得更強的“新動力”。

  

  1 去產能有序推進

  近來,中國去產能進度始終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透露,8月下旬起10個督查組陸續赴各省區市,重點督查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有關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任務分解和進度落實情況﹔產能實際退出情況﹔職工安置情況﹔開展淘汰落后、違法違規項目清理等8個方面內容。

  從目前反饋的信息來看,8月份去產能工作可總結為“四個明顯”,一是各地對去產能的思想認識明顯提高﹔二是責任壓力傳導明顯增強﹔三是政策保障措施明顯加強﹔四是產能退出速度明顯加快。目前,有的省已完成全年任務,有的省已完成全年任務的大部分,不過仍有一些省份進展緩慢,需進一步努力。

  與此同時,針對各界較為關心的鋼鐵、煤炭價格上漲是否影響去庫存這一問題,趙辰昕表示,去產能的趨勢並不會因此改變,未來相關部門將通過拉網式全面普查、嚴控新增產能、違法違規項目清理、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等諸多手段來使去產能工作落到實處。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指出,目前煤炭市場出現價格小幅回升是在去產能背景下實現的,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從長遠角度看,煤炭消費需求持續下降與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控總量、穩煤價的任務依然艱巨。因此,去產能的決心不能動搖。

  2 降成本廣受好評

  從全面實施營改增,到階段性降低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率﹔從降低工商業電氣價格,再到降低銀行刷卡手續費……一系列降成本“組合拳”的打出,也讓企業獲得了更多活力。

  對於當前降成本的效果,趙辰昕在發布會上透露:通過實施煤電聯動、推進電力直接交易等,每年可減少企業電費支出約1500億元﹔下調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430億元﹔清理規范涉企收費,每年則可為企業節約大致540億元。與此同時,數據亦顯示,今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同比下降0.17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同比則提高0.19個百分點。

  降成本實惠多,企業界評價高。據國家信息中心對互聯網渠道中與降成本相關的30多萬條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顯示,降成本工作方案獲得近八成網民的肯定,被贊為“確定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和路線圖”。其中,網民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策滿意度較高﹔對廣東、浙江、重慶、山東、江蘇出台的政策評價較好。

  趙辰昕說,未來發改委也將和有關部門、各地區一起,從加強降成本工作的組織協調、加強地方經驗做法總結和推廣、加強對重大政策問題的跟蹤研究等三大方面持續發力,針對公眾關注度較高、對企業成本影響較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持續深入研究,豐富和完善政策儲備。

  3 穩增長精准發力

  供給側改革緊鑼密鼓進行,適度合理的穩增長措施也一直在保駕護航。據介紹,發改委8月份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5個,總投資1966億元。其中,水利項目6個,總投資623億元﹔交通基礎設施項目14個,總投資1038億元﹔能源項目2個,總投資265億元﹔社會事業項目3個,總投資40億元。

  與此同時,自2014年9月發改委陸續推出11大類重大工程包至今年7月底,全國已累計完成投資63767億元,比6月底增加1850億元,投資范圍涵蓋信息電網、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運輸、健康養老服務、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

  那麼,投資的資金來源如何解決呢?趙辰昕以軌道交通為例指出,當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資金和間接融資,運營主要靠財政補貼。未來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堅持多元化籌資,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構建多贏協同的機制。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清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投資依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精准有效的投資不僅可以穩定國民經濟,而且能彌補國民經濟運行短板。“相比於投資的總量,如今投資的科學性和方向更為重要,因為好的投資既有助於‘補短板’,還能優化經濟結構。”他認為。

  4 提高決策科學性

  近期,有觀點認為產業政策是變相的“計劃經濟”,因此隻有取消才能有助於經濟發展。對此趙辰昕表示,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的產業政策確實在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調節供求關系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更是中國產業發展取得輝煌成績的重要保障。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現有的產業政策確實存在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因此,要通過相關的調整來使其適應新形勢需要。

  事實上,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國家都在運用產業政策。盡管世界各國的產業政策的目標、內容、措施會有所不同,但是產業政策卻依然在不同領域、不同側面發揮著作用。趙辰昕舉例指出,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都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比如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及“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實行了“產業重生戰略”,德國也發布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這些都是不同國家運用產業政策的具體體現。

  “單純從學術角度看,‘取消產業政策’一說可能有其依據,但是在經濟發展實踐中,這樣的觀點則顯然較為偏激。”周清杰說,一方面,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產業政策都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產業政策自身也要不斷順應市場,進一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