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對症下藥補短板 精准施策強后勁

內蒙古 金融扶貧激活內生動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2016年09月18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呼和浩特9月17日電 (記者汪波)“銀行貸款真是雪中送炭,不然家裡養的羊得餓死一大半,我家又成貧困戶了。”說起去年冬天那場大雪,內蒙古四子王旗大廟嘎查牧民包日格心有余悸。道路不通,草料不足,羊賣不出去,回不來錢買飼料……解了大廟嘎查80多戶牧民這般困境的,是銀行派員登門辦理的“金融扶貧富民貸款”。

  內蒙古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生態環境惡劣、自然資源貧乏的偏遠地方。群眾收入不穩定,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多有發生。全區現有80.3萬貧困人口,需要發展產業擺脫貧困的佔一半以上。然而長期存在的擔保難、貸款難等問題,成了農牧民產業脫貧的攔路虎。

  瞄准短板,精准施策。2013年底,內蒙古部署開展“金融扶貧富民工程”,以“政府增信”為杠杆,引入市場機制,放大銀行信貸規模,支持57個貧困旗縣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農牧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扶貧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乳、肉、絨、飼草、旅游等十大扶貧產業,以及能夠安置大量貧困農牧民就業的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激活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徹底拔掉窮根”。

  “所謂‘政府增信’,是指政府通過政策性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基金、保險公司和財政直補資金擔保等方式,為商業銀行向特定對象發放貸款提供擔保或風險補償,從而增加信用。”自治區扶貧辦主任劉忠誠介紹,2013年至2017年,自治區政府每年為57個貧困旗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75億元,專戶存入合作銀行,用於對“金融扶貧富民工程”貸款的風險補償。2015年,全區新增金融扶貧貸款108.8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增67億元。

  “金融扶貧富民工程”既建立起風險補償機制,有效防范合作商業銀行的運營風險,又通過財政貼息等措施,幫助農牧民有效降低貸款成本。2013年至2017年,自治區政府每年為57個貧困旗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75億元,專戶存入合作銀行,用於對金融扶貧富民貸款的風險補償。

  今年,作為“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合作銀行的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在前期保持該項工程貸款利率低於農牧區同業小額貸款平均利率基礎上,將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專項貸款年利率降至5%,與財政貼息的利率保持一致,使貧困戶不再承擔貸款利息。

  格瑞得馬鈴薯種業公司是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中國農業銀行太仆寺旗支行依托該公司產業鏈上下游客戶資源,探索完善“政府+銀行+公司+農戶”的集約化經營服務模式,在投放金融扶貧“強農貸”800萬元支持公司發展的同時,向農戶發放金融扶貧“富農貸”小額貸款。周邊農戶參與馬鈴薯種植,戶均增收3000元,1100多人實現脫貧。此外,“動物資產抵押”“農村牧區土地(草場)經營權抵押貸款”等10余種貸款模式,也有效緩解了貧困農牧戶貸款難。

  迄今,內蒙古參與金融扶貧富民工程的機構已擴至9家,服務覆蓋自治區內81個農牧業旗縣,全區30多萬貧困農牧民受益於金融扶貧,走在精准脫貧路上。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18日 01 版)
(責編:王子侯、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