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外賣崛起消費升級 方便面呈持續衰退趨勢

盡管曾扮演著“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創業伴侶”等一系列角色,方便面的地位正變得尷尬。加班的夜晚泡一碗噴香的方便面已經慢慢成為一個懷舊場景,在各個小區和街道穿行的外賣送餐員已經成為新的風景——餓了叫個外賣、各種健康食品、時髦小館正成為新的消費場景。網絡外賣崛起、消費升級共同作用下,方便面慢慢從主流食品成為邊緣化的補充性食品。
持續五年衰退
方便面啤酒的好時光不再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方便面和啤酒是夜宵標配,更是小賣部的攬客神器,小賣部把貨架最顯眼的位置都留給了這兩樣產品,不過在消費新浪潮下,曾經的攬客神器有些賣不動了。
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近期發布的《中國購物者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的銷售額增速隻有3.5%,為5年來的最低點。報告指出,針對藍領工人的產品受到沖擊最大。以銷量來衡量,方便面銷售下降12.5%,啤酒銷售下降了3.6%。低價的“超值啤酒”銷售比高端啤酒下降得更厲害。
報告還顯示,隨著消費者對健康更加關注,健康食品表現出色。2015年包裝食品銷量呈現一個持續下滑的趨勢,糕點、糖果和冰淇淋的銷量跌幅全都超過11%,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於健康更加關注。
同時,健康食品的表現則十分出色,酸奶銷售額增長了20.6%,功能型飲料上漲了6%,化妝品等品類則繼續增長強勁。
方便面潰敗早已持續數年。資料顯示,自2011年開始,中國方便面銷量持續5年下跌,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今年調整仍在持續。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分析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2016年1月至8月,主要企業仍未能止跌回升,行業仍在深度調整中。根據對全國22家方便面企業的統計,有9家都出現銷售下跌,多個品牌已開始調整經營方向。
方便面行業霸主康師傅的業績是行業景氣度的一面鏡子。康師傅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64.75%,其中二季度利潤更是創康師傅近10年來單季利潤的最大跌幅。
工作人口下降、網絡外賣崛起
現在的消費者更注重健康食品
方便面的困境實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購物者報告》指出,方便面和啤酒銷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工作人口的下降,報告還提到了另一個原因,就是低端制造業崗位被轉移到孟加拉國和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區。
此外,方便面行業也被移動互聯網浪潮撞了一下腰。餐飲O2O外賣崛起、眾多電商平台在全國快速布局使得消費者輕點手機APP就可以坐等美食上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侵蝕了方便面市場。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指出,方便面市場衰退原因與市場變化和品牌自身產品的更迭息息相關。“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注重健康食品。方便面給人固有的不健康、沒營養的印象,使其需求下降。而網絡訂餐平台的興起,從渠道上對方便面形成替代,擠佔了部分需求。”朱丹蓬指出,高鐵佔比提升、網絡外賣崛起、農民工群體消費升級等客觀因素的變化,讓方便面的品類屬性已經從主流食品成為邊緣化的補充性食品。
消費升級歸根結底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改變。在方便面行業從業者看來,一些關於方便面含大量防腐劑、32小時不消化等大量謠言廣泛傳播造成了我國方便面市場逐年收縮。而協會和企業每隔一段時間都站出來為方便面正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日前在方便食品辟謠發布會上表示,“方便面是中國食品工業中安全水平令人放心的品類,抽查中其合格率均在99%以上。”
為了迎合消費升級、改變成見,方便面企業也在積極地創新,比如從紅燒牛肉到酸菜肉絲口味的轉變,產品也開始從骨湯和天然的食品中汲取營養,能否扭轉方便面的頹勢效果還有待觀望。(記者 陳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