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太深 國慶出游小心這些坑
黃金周也是騙子們忙活著圈錢的“節日”,各個領域都可能隱藏騙術。為了不讓你在歡樂中突然“被坑”,羊城晚報特推出系列盤點,揭秘長假期間最常見、最唬人的詐騙術,特別是一些新型騙局,以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度過一個平安快樂的假期。
羊城晚報記者 許琛 實習生 王仕
冒充工作人員攔車、帶游客燒高價香、聲稱“交通管制”游客花錢才能上山……黃金周旅途中不僅有旖旎風光和饕餮美食,也有坑蒙拐騙。那麼,形形色色的旅游陷阱都有哪些?游客應如何提防“被坑”?
1低價游成購物游
李先生夫婦因購買寬帶業務服務,去年國慶兩人以每人300元的價格參加了與寬帶公司有合作關系的金橋旅行社組織的港澳七日游,300元團費包括往返路費、吃住及景點門票。兩人興高採烈地以為撿了大便宜,沒想到最終便宜沒撿到,錢倒花了不少。李先生說,行程基本都是購物環節,夫婦倆因為導游不斷勸說無奈購買了一床價值3800元的蠶絲被及兩塊共計67999元的玉石。
回家后,兩人認為這兩種產品價高、貨假而退貨,並狀告旅行社欺詐。一審法院認為,金橋旅行社收取每人300元旅游費明顯過低,在旅游途中安排游客大量購物,違反了旅游法的相關規定,存在欺詐行為。旅行社願意賠償原告支付旅游費的三倍即1800元,法院不持異議並予以確認。但是李先生夫婦認為自己因為導游游說買了這些“假貨”,旅行社也應賠償其損失,不成想提出上訴后,二審維持原判。7萬多塊打了水漂,夫婦倆經過這次慘痛經歷,明白了“天下果然不會白白掉餡餅”。
2網上訂機票錢卻被騙
近日,陳先生想帶家人在國慶期間去外地旅游,於是提前在網上訂飛機票,沒想到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騙局。事情是這樣的:陳先生在網上搜到某航空公司的訂票電話,致電請“客服”幫忙訂購9張總價值13500元的團體機票,隨后被要求通過某第三方支付渠道立即全款轉賬到“客服”提供的賬戶上方能出票。陳先生支付完成后並未收到確認預訂成功的票號,打電話給航空公司官網的客服核實后才發現被騙。陳先生趕緊去派出所報了案,目前事情仍在調查中。
陳先生說:“那網站看起來挺正規的,當時我也沒仔細核對,就把錢轉過去了。”他后悔不已。昨日,陳先生還收到短信稱:陳先生訂的航班取消,要求他提供銀行賬號以退票款。這回陳先生長了心眼未予理會。他說,現在隻希望警方可以盡快把他的錢追回來。
3景區門票也暗藏騙局
談起“門票陷阱”,張女士還記憶猶新:去年國慶期間,她與家人去了國內一著名景點,到當地后便從旅行社購買了幾張套票,然而在使用時,她才發現受騙了。
“旅行社的人說,買套票比分開買要便宜一半以上,所以我們就買了套票。”張女士說,等他們來到幾個好玩的景點時,才發現這些景點的門票並不包含在套票內,還需另外買票。張女士非常郁悶,她找到旅行社討說法,卻被告知:這是當地其中一條旅游線路的套票,如果想去那幾個著名景點,則需要購買另一條旅游線路的套票。無奈的她隻能帶著家人去了套票指定的旅游路線。可他們又發現該條“無趣”的路線就算分開買門票也比自己買的套票便宜一半不止。最終,張女士隻能帶著家人敗興而歸。
到第二天,張女士在網上買了其他景點的門票。“沒想到,又被坑一回。”張女士煩悶地說,網上買票后,到了指定的取票地點卻發現根本沒有這個地方,聯系電話也打不通。她開玩笑道:“從這一個個門票騙局中,我可是長了不少知識。”
一覽
形形色色的旅游騙局
1.“黑導游”非法攬客,忽悠、強迫旅客買買買
2.“客棧熱”下,騙子改頭換面成“客棧老板”,以“房型爆滿”為由讓驢友提前打款
3.WiFi釣魚詐騙,住酒店連接WiFi易中招
4.短信謊稱“航班取消”,以改簽或退票為借口詐騙
5.“低價游”“團購游”名不副實,實際使用受限
6.景區商家大打“特產牌”,銷售一些價格高昂的當地特產
7.團購網“人去樓空”,團購產品無法使用
提醒
旅游陷阱如何“破”
此前,中消協公開提示消費者警惕低價旅游陷阱,低價背后一定是強制高額消費。要警惕街頭、社區、社交群、朋友圈裡的“旅游小廣告”,規范的旅游廣告應有旅行社名稱、許可証號,消費者可以通過查詢旅行社官方網站或APP得到相關旅行線路的詳細信息。
如遇旅行社虛假宣傳、誤導旅游者等行為,可以收集相關証據,走法律渠道。此外,在簽署合同前,如果遇到價格浮動問題,可以要求旅行社在合同中特別注明有關價格浮動的處理辦法,作為將來處理糾紛的依據。
據悉,12301全國旅游投訴平台已於9月25日正式上線運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