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由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

投資控股模式有利於企業轉型升級(新知新覺)

裘曉東
2016年10月17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我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傳統產業整體效益出現下滑,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存在經營活力不足、冗余資金利用效率不高、經營過度多元化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倒逼企業立足自身資源和能力調整經營模式、整合產業鏈條、增強核心競爭力,以更好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對於擁有多元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而言,實施投資控股模式有利於形成更合理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價值提升。

  投資控股模式是擁有多元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產業資源整合和資本化運作,實現產業的優化與集中,形成以集團為控股母公司、以多元協同發展的公司集群為控股子公司的發展模式。究其本質,是企業集團由經營產品或企業向經營資本或股權轉變,即由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在轉變過程中,遴選出優勢產業,使主業更突出、業務更清晰,從而以資本或產權為紐帶推動各產業協調發展,更好更快地提升企業集團的價值。

  投資控股模式的成功運營實踐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當時一些企業集團通過建立財務公司進行運營管理,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建立的通用金融服務公司。上世紀90年代,日立、鬆下、朗訊、西門子等企業在我國紛紛設立投資控股公司,將其在華企業的股份轉讓給控股公司,實現資金、人員、技術等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的流動和優化配置,也是這一模式成功運營的案例。在我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也通過這一模式有效解決了經營短板問題。

  從這些企業集團的經營實踐看,投資控股模式具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產業資本金融化,即把產業資本變成金融資本,依托金融工具提升企業集團價值,將產業優勢轉化為資本獲利能力﹔二是集中優勢,即將業務集中到其資源和能力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注重依托產業鏈打造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實業﹔三是強總部,即在理順母子公司產權關系的基礎上,著重加強企業集團內部管理。

  在投資控股模式下,企業集團集聚所屬企業的分散資金,既可以用來統籌解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需求,也可以投資於高收益的金融機構,通過與產業基金、金融機構的投資資金混合使用來提升收益。這樣的資金運營方式會促使企業集團更加關注產業發展動向,積極尋找發展潛力更大的產業,推動企業集團業務向優勢產業集聚或實施並購。作為控股子公司,為了爭取企業集團的資金支持,也會密切關注產業發展動向,著力彌補自身能力短板。這就使得整個企業集團產生了朝著更優方向發展的內在動力,使母子公司的經營理念都發生重大轉變,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不斷調整優化自身發展戰略,以更好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經營活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實現價值最大化。

  企業選擇投資控股模式必須具備相應的資源條件和能力。第一,企業應具備一定的實業發展基礎和資金基礎,能夠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支撐、產業發展與資本運營的相互支撐。第二,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適時歸核化(集中優勢)、適度多元化發展,既能夠整合企業資源、防止陷入“多元化陷阱”,又能夠分散經營風險、增強資本獲利能力,但這需要較強的戰略管理能力。第三,企業需要擁有業務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適應企業多元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以及擅長市場研判和集團管理的戰略型人才。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7日 08 版)
(責編:喬雪峰、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