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美妝名企愛茉莉旗下多品牌遭停業處分

愛茉莉 太平洋旗下多品牌遭停業處分
“毒牙膏事件”遭消費者巨額索賠,中國市場拓展蒙陰影
韓國最大化妝品集團愛茉莉太平洋近來麻煩不斷。9月26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以下簡稱“韓食藥處”)稱愛茉莉太平洋旗下11款牙膏被檢出含有加濕劑有害成分,下令召回並暫停銷售該產品。雖然事后韓食藥處強調被召回的產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這一說法並沒有贏得韓國消費者的信任,愛茉莉太平洋仍難逃一責,被消費者索賠3.15億韓元。
雪上加霜的是,據韓國媒體報道,近日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品牌“愛麗小屋”與ARITAUM的眼影產品因違反相關條例,在未得到成品合格判定前發貨,其生產企業被勒令停止制造業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愛茉莉太平洋公司近日深受“牙膏”問題困擾,韓食藥處的處分使本已形象受損的愛茉莉太平洋公司再次遭受重創。對於押寶中國市場的愛茉莉太平洋來說,品牌力不足是愛茉莉太平洋目前最大的掣肘,遭遇質量問題將為其押寶中國市場蒙上一層陰影。針對毒牙膏以及中國市場發展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給愛茉莉太平洋方面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前未回應。
旗下多品牌遭停業處分
據韓國媒體9月30日報道,韓食藥處稱,愛茉莉旗下品牌“愛麗小屋”與ARITAUM的眼影產品違反了制造管理准則發貨管理相關條例。
韓食藥處表示,相應產品違反了制造管理准則發貨管理相關條例,在沒有得到成品合格判定之前就已發貨。截至11月28日,該產品的生產企業COSON被勒令停止制造業務。盡管出現問題的產品均不是由愛茉莉太平洋公司直接生產,但有聲音指出愛茉莉太平洋公司應該對旗下品牌化妝品的生產流通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管。
就在9月26日,韓食藥處宣稱韓國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麥迪安VITAL維他命E牙膏”“鬆鹽牙膏”等11種牙膏產品中檢測出CMIT、MIT成分。據調查顯示,韓國國內因含有不良成分——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和甲基異噻唑啉酮(CMIT/MIT)的加濕器殺菌劑,使用者紛紛出現特發性肺纖維化,引發一系列呼吸問題。讓外界意外的是,加濕器殺菌劑中含有的CMIT、MIT成分竟出現在牙膏裡面。
在韓國國內加濕器殺菌劑事件曝光沒過多久的情況下,對於9月26日曝光的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牙膏也含有CMIT、MIT成分,引發韓國消費者的劇烈反應。
據悉,“麥迪安”牙膏是韓國人最常用的牙膏品牌,在市場佔有率近25%。10月5日,315名購買了愛茉莉太平洋“毒牙膏”的消費者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愛茉莉太平洋和原料供應公司支付人均100萬韓元,共3.1500億韓元的損害賠償金。
對此,愛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並不是產品的功效等出現問題,只是認証程序上有了一些偏差。”原本愛茉莉太平洋公司就正深受“牙膏”問題的困擾,目前仍在對含有加濕器殺菌劑成分的產品進行回收。如今韓食藥處的處分使本已形象受損的愛茉莉太平洋公司再次遭受重創。
記者從天貓國際愛茉莉官方海外旗艦店上了解到,麥迪安牙膏以及鬆鹽牙膏仍在對外正常出售。目前在中國也未出現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對問題牙膏產品的相關措施和通告。另據媒體報道,截至11月24日,“悅詩風吟”濟州熔岩海水系列爽膚水的廣告被禁止播出,同時銷售也需暫時停止。對於持續發力的愛茉莉太平洋公司而言,產品質量問題頻出無疑給企業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中國市場拓展蒙陰影
目前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生產的化妝品項目多達4000多種,經營內容包括化妝品、保健食品、醫藥品、電子等,愛茉莉化妝品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如眾所皆知的雪花秀、蘭芝、艾諾伯、赫拉、伊蒂之屋等,還有牙膏、洗發水等。
公開數據顯示,愛茉莉太平洋在韓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40%。據愛茉莉太平洋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增加27.1%,為309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36億元)﹔銷售額同比增加21.7%,為1.7197萬億韓元﹔本期淨利潤同比增加33.1%,為2467億韓元。得力於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等主要品牌保持較高增長勢頭,海外銷量攀升46%,為4173億韓元。
近年來,一些外資日化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業績增長疲軟,但近幾年在韓流帶動下,愛茉莉太平洋在華銷售業績卻增長迅速。去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收入4.77萬億韓元,同比上漲23%。其中,韓國本土市場年收入上漲17%,以中國為主的海外市場年收入上漲44.4%。
“作為韓國代表品牌愛茉莉太平洋的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對中國市場前所未有的重視也是其被迫之舉,在本土市場上愛茉莉太平洋已經遇到發展瓶頸,而中國市場也是內外資日化巨頭最為重視的市場,愛茉莉太平洋自然不會甘落人后,不過去年以來韓流有降溫趨勢。”日化專家陳海超表示。
中國日化品市場上品牌眾多,競爭十分激烈,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市場上面臨歐美化妝品品牌和中國本土品牌的雙重擠壓,中國本土日化品牌的崛起都是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市場上的挑戰。有分析指出,當面對內外資日化巨頭的壓制時,愛茉莉太平洋僅有6款產品在中國市場有售,影響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
近日,亞洲品牌和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等相關研究機構、媒體等聯合發布了第11屆的 “亞洲品牌500強排行榜”。該榜單從市場表現、發展潛力、質量水平和效益水平四個方面對亞洲的強勢企業品牌進行全面性評測打分,從榜單看,韓國愛茉莉太平洋以7720的綜合得分在亞洲500強日化榜單中排名第一﹔其次是 上海家化,ABAS綜合得分為7150。不過,對比2015年數據可見,愛茉莉太平洋雖在日化類中排名第一,但其總排名卻下降13個名次,上海家化則上升18個名次。
“與其他世界日化品牌相比,愛茉莉太平洋在產品質量、渠道拓展、營銷能力等方面劣勢明顯,品牌力不足是愛茉莉太平洋目前最大的掣肘。”日化專家於斐分析指出,相比歐萊雅等歐美大牌,盡管愛茉莉太平洋也是主打高端市場,渠道一直以百貨專櫃為主,但愛茉莉太平洋在營銷上的保守無法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在今年第一季度,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的眾多產品收入上漲,但受全球經濟的低迷影響,集團高端品牌部門銷售出現下跌。包括蘭芝、艾諾碧、夢妝在內的高端品牌部門收入按年下滑3.2%至2823億韓元,食品部門一季度也跌幅17.9%至135億韓元。
的確,相比“歐萊雅”、資生堂等國際大牌來說,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呂、雪花秀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並不高,其在營銷上也相當的“謹慎”。去年以來,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市場業績主要得益於依靠電商和免稅店渠道。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會限制消費者的獲得渠道,不利於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此外電商渠道可能會使產品形象打折扣,並不利於品牌的高端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