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高鐵施工 下月起清華園站告別客運史、北京北暫停運

一名乘客在清華園站買了張最后一天的票和老建筑合影(賈興鵬 攝)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 (賈興鵬 實習生王琳 攝影報道)“11月1日起,北京北站將暫停客運服務,擁有超百年歷史的清華園站,也將告別客運史……”
昨日,人民財經從北京鐵路局獲悉,因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以下簡稱:京張高鐵)施工,自2016年11月1日起,北京北站、清河站暫停辦理客運業務,清華園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
設計方中鐵咨詢京張高鐵項目負責人李智偉介紹,京張高鐵施工期3年,預計將在2019年底開通,屆時北京至張家口僅需40分鐘左右。
曾經的西直門車站,如今的北京北站(賈興鵬 攝)
北京北站暫停客運3年
北京北站新聞發言人宋建國表示,北京北站自11月1日暫暫停客運后,依然保留了售票功能。施工期間,北京市郊鐵路S2線市內始發(終到)站由北京北站遷移至黃土店臨時過渡站﹔北京北站原始發(終到)途經京包線、京通線運行的K275/276次、K1457/1458次、2559/2560次、2621/2622次、1801/1802次、K1015/1016次、K1595/1596次、4471/4472次8對旅客列車,由北京北站調整至昌平北站。
據悉,北京北站將暫停客運大概3年時間,宋建國介紹,北京北站原名西直門站,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上的車站,也是北京市郊鐵路S2線的始發站。1906年8月竣工,1909年隨著京張鐵路通車,正式投入運營,是當時由詹天佑主持設計修建的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線上的一座比較大中間站。據了解,車站主體建筑、月台、連接兩個月台的過街天橋均為詹天佑設計。
北京北站新聞發言人宋建國介紹車站暫停使用情況(賈興鵬 攝)
宋建國提示乘客,北京北站暫停客運后,黃土店站乘坐原北京北站始發S2線旅客列車,可選擇地鐵8號線或13號線在霍營站下車,G4出口向東南方向步行約110米即到,也可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前往。
昌平北站乘坐原北京北站始發長途旅客列車,可選擇地鐵13號線,在西二旗站換乘地鐵昌平線在昌平站下車,轉乘昌32或66路3站在昌平北站下車,向北步行約150米即到,也可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前往。
一名特意趕來的美術愛好者,用手裡的畫筆,將清華園的記憶留下(賈興鵬 攝)
再見了 我的“清華園”
為配合京張高鐵北京北至清河段引入北京鐵路樞紐工程施工,自2016年11月1日起,清華園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告別上百年的客運史。
據悉,清華園火車站坐落於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地區,是京張鐵路老車站中距離北京城最近的一個,建設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原建筑面積290.8平方米,以主入口為中軸線,兩邊對稱,規模雖小,但售票處、候車室、發車室、貨運倉庫一應俱全,貨運、客運都在經營范圍之內。據悉,站名因位於圓明園外延清華園而命名,老火車站站名為詹天佑先生親筆題寫。
清華園車站站長劉鳳強還介紹,1949年3月25日夜,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等由西柏坡遷到北平,從涿縣乘坐鐵路專列進京,因為當時前門車站一帶特務猖獗,臨時決定在清華園站下車。
“可以說毛澤東踏上新中國首都的第一步,就在清華園火車站。”劉鳳強表示,1949年開國大典,當時清華園站專門開了一趟“清華專列”,送清華的學生參加典禮。
20世紀50年代早期,因位於清華大學東側的京包線往北至清河的一段鐵路線東移,清華園站由原站址向東南方向搬遷至新站址。新的清華園火車站位於四環路南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近,在后建設的北京地鐵13號線高架段旁邊。
從此,清華園老站終結了客運歷史,隻作為貨運站,主要給學院路的八大高校和周圍單位供給煤和油。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徹底停止使用。2008年為配合北京市郊鐵路S2線(開往八達嶺、延慶方向)開行,清華園站站台改造為高站台。由於此段鐵路仍為單線鐵路,清華園站為過往列車提供待避業務。
昨日,在清華園車站,人民財經看到很多乘客正在和清華園車站的建筑合影留念。清華園車站站長劉鳳強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幾天有不少特意來這裡留念的旅客,用相機記錄下即將告別客運史的“清華園”站。
“今天有幾個退休的老職工也回來了,都是對車站很有感情的,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回憶下在清華園車站的故事。”劉鳳強介紹,為最大限度減少施工作業對首都交通和人民群眾影響,在此將建設至北京北站的清華園隧道穿越北京市核心區,全長5.33公裡。
據悉,京張高鐵作為國家規劃實施的重點建設項目,是“八縱八橫”京蘭通道的東段。同時,也是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重點配套交通基礎設施。
設計方中鐵咨詢京張高鐵項目負責人李智偉表示,京張高鐵全程174公裡,北京境內71公裡。共設10個車站,其中,清河站將打造成集地鐵、鐵路於一體的綜合樞紐,實現地上鐵路線、地下三條軌道線的換乘。地上即是正在建設中的京張高鐵,地下就是地鐵13號線、9號線北延(昌平線南延)、19號線支線(R3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