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座談會上強調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轉型升級
摁下新經濟成長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快進鍵”

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做好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工作聽取有關專家、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會上,來自高校、研究機構、企業、醫院、地方住房保障中心的黃益平、沈明高、崔歷、馬正武、任正非、曾益新、顏江等圍繞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走勢、如何更好解決民生領域重點問題等發了言。大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尤其是三季度以來許多指標好於預期,結構調整、民生改善呈現許多亮點,新動能加快成長,企業效益改善,這些都支撐了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信心。李克強與大家深入討論。他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有把握較好完成,但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地區、行業經濟走勢分化也帶來較大挑戰。做好經濟工作,要落實新發展理念,穩定和完善宏觀政策,著力在鞏固“穩”的基礎上下功夫,多在積蓄“進”的力量上出實招,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突出提質增效,不斷擴大經濟向好態勢。
李克強說,要通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近幾年新動能成長超出預期,並帶動了傳統動能煥發生機,兩者相輔相成,經濟結構出現可喜變化,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去產能轉崗人員增多的情況下,正是新動能的成長為穩定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地區、行業走勢分化既有陣痛,也孕育著希望。做強實體經濟,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鼓勵社會力量利用“互聯網+”等搭建平台,蓬勃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高中國裝備技術水平和市場佔有率,摁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成長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快進鍵”。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也是切實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說,當前我國經濟處於筑底企穩的關鍵階段,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加快成長,體量不斷增大。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0.6%和9.1%,增速比工業總體增速分別快4.6和3.1個百分點﹔在工業總體中佔比重分別為12.2%和32.6%,比2015年提高了0.4和0.6個百分點,在穩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和“創新創業”的開展,未來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還將保持快速發展,成為穩增長的強大驅動力。
吳琦表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要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核心,從側重提高發展數量和效益轉向注重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率。一方面挖掘舊動能的新潛力,拓展舊動能的新空間﹔另一方面,要切實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體制、模式、業態等全方位的創新。此外,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還要以理念創新、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支撐。一是致力於理念創新。以理念創新引領實踐創新,用創新理念推動改革發展。二是致力於體制創新。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放手讓各類市場主體“唱戲”,使企業“輕裝”前行。三是致力於科技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催生顛覆性新技術,加快新產業、新業態等“破土萌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