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郵政自取包裹將送上門 價格上調后仍低於快遞

2016年11月21日19:1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郵政自取包裹將送上門 價格上調后仍低於快遞

  推著自行車甚至特意開車去附近郵局領取笨重包裹,這樣的麻煩事即將成為過去時。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郵政普通包裹寄遞資費體系結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並於本月16日至29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意見稿》,郵政普通包裹資費數額擬放寬限制,並由此前的“投遞包裹單”改為“投遞包裹實物”。這意味著市民寄送物品的方式,除了快遞之外,又有了價格較為實惠的上門“慢遞”可以選擇。

  計費區由261個減為31個

  臨近年底,各大郵政網點的包裹寄送櫃台都會排起長隊,寄回老家的大包衣物、特產、書本、藥品等,濃縮著無數人對親人的牽挂。因為比快遞價格便宜很多,送達速度較慢的郵政包裹依舊受到部分市民青睞。“隻要不是特別著急或不怕摔的,我都走郵局,寄一大包也就20來塊錢。”經常給身在外地的父母寄東西的肖先生說。

  根據《意見稿》,本次資費改革的對象是單件重量不超過10公斤、實行政府定價的普通包裹,屬於消費者熟悉的“平郵”,也是所有郵政遞送業務中速度最慢的業務。如果不是偏遠地區,通常10天左右能送達。

  以前,單件重量不超過10公斤的普通包裹資費實行政府定價,按較大地市(縣)劃分為216個計費區,根據地市(縣)間不同郵運距離形成了86檔資費,每件包裹另收3元挂號費。

  記者走訪一些郵政網點發現,普通包裹郵寄標准並未詳細公示,只是在稱重后由電腦自動計算價格。“他們說收多少就給多少,從來沒搞明白過怎麼收。”一位正在辦理郵寄手續的顧客表示。

  《意見稿》指出,普通包裹資費體系復雜、透明度低,不利於消費者了解和監督,資費標准缺乏靈活性,不利於郵政企業更好參與市場競爭,因此亟待改革。

  今后,普通包裹資費體系將簡化調整為根據省級行政區劃設置31個計費區,按照省內面積、省會城市間的距離設定6檔資費。同時,參照社會寄遞企業通行做法,將現行遞重等額累進、另加挂號費的計費方式,改為區分首重、續重計費,首重、續重計費單位重量均為1公斤,不再另收挂號費。

  普通包裹價格或普遍上漲

  根據《意見稿》,普通包裹資費擬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允許郵政企業在不超過國家規定資費標准范圍內自主確定具體資費水平,從而增強資費彈性。

  記者計算發現,按照《意見稿》所列的上限標准,郵政普通包裹的資費將普遍上漲。以10公斤普通包裹為例,從北京市東城區向上海市徐匯區寄,調整前,包括挂號費在內的資費為26元﹔調整后,包括首重費和續重費在內一共35元。若從北京市東城區向河北省石家庄市寄,調整前為11元,調整后為19.5元。

  不過,對於3000公裡以上的遠距離寄送,則出現了價格小幅下降的情況。例如,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向雲南省昆明市寄送10公斤包裹,調整前為68元,調整后為55元。

  整體來看,相比民營快遞和EMS,普通包裹價格較為便宜。以北京至上海的10公斤快遞為例,順豐價格為63元,EMS價格為111元。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永驛物聯智庫負責人邵鐘林表示,《意見稿》列出的是資費上限水平,郵政公司可以靈活經營,在上限標准以下浮動。

  送貨上門提升郵政競爭力

  雖然普通包裹郵費便宜,卻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這讓消費者感到非常不便。“過期不領,居然還要收保管費!”有市民抱怨,這樣的“衙門”做派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了郵局。

  記者獲悉,郵政普通包裹需要由收件人持領取包裹通知單及身份証件到指定網點領取,而當包裹存放超過7天后,將按天收取一定金額的保管費。

  2014年,中國郵政增加了短信和電話通知包裹領取服務,但依舊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此次《意見稿》明確提出,普通包裹將由“投遞包裹單”改為“投遞包裹實物”。其中,縣級以上城區所有普通包裹實行按址實物投遞,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單件重量5公斤以內普通包裹原則上實行按址實物投遞,行政村單件重量5公斤以內普通包裹原則上實行投遞到村郵站、村委會等郵件接收點。

  “傳統寄遞方式效率低,不便民,不利於郵政企業參與市場化競爭。” 邵鐘林認為,《意見稿》若能實施,將加快中國郵政的市場化進程。

  不過,對於寄遞速度,本次《意見稿》並未明確提出調整意見。目前,普通包裹的郵寄時間通常為7天至15天,寄往邊遠地區為一個月左右。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快且便宜”的郵寄服務,因此提高寄件速度,也是郵政提升普通包裹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實習記者 馬婧

(責編:孫陽、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