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智慧供應鏈助力可持續發展

2016年11月28-29日,由中國貿促會、歐盟亞洲轉型項目、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貿易中心聯合主辦,京東集團與中國貿促會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中歐可持續供應鏈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京東集團副總裁傅兵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融合時代智慧供應鏈的構建與開放共享”的主旨演講,系統闡述了京東在可持續採購、智慧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商業反腐敗等領域的戰略部署,在助力國家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京東戰略的關鍵詞,京東堅定地推進“品質電商”,從採銷、質控、倉儲、配送、售后、技術六大環節上進行全流程把控,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品質、環保的產品﹔堅持商業反腐敗、改進供應商關系,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獲得更大的協同價值﹔尊重、重視和響應利益相關方的利益,推動社會經濟良性發展,都是京東可持續發展的努力方向。
傅兵表示,京東認為,通過共享智慧化供應鏈,增加產業鏈價值、提高產業鏈績效和透明度,最大程度地消除產業鏈上下游的信息鴻溝,實現採購方、供應商和所有利益相關方之間更有效的溝通,是現階段帶動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京東的創新探索深度契合中國一直追求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框架。2015 年 3 月,為了彰顯環境可持續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性,“綠色化”也正式添加到這一發展框架中。雖然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創新產品、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仍然是不變的宗旨,但是可持續發展已然開始成為負責任大企業的發展目標。
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十年框架負責人查爾斯認為:“未來十年,可持續供應鏈將成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供應鏈模式,發展節能高效的可持續供應鏈系統,將會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三贏。”
據了解,本屆論壇討論的重點內容是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是世界上紡織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2015年,中國纖維加工量達到5300萬噸,佔世界比重超過50%。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測算,2015年中國出口歐盟的紡織服裝因各種檢測不達標准所遭受的損失佔當年中國出口歐盟紡織品服裝總額的18.9%。
如何打造紡織行業的可持續供應鏈,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首先,要以發展生態紡織品為目標,以環境產品聲明為抓手推進紡織品生態設計和認証。其次,要推動紡織原料生產廠家開展清潔生產,鼓勵天然纖維生產企業減少源頭污染,支持化學纖維生產要優化工藝流程,研發以生物質工程技術為核心的再生纖維與合成。最后,要推動廢舊紡織品回收,發展再生聚酯纖維產業,選擇經濟合理的再生利用技術路線,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京東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B2C電商,服飾家居是京東商城的重要品類,是今年雙十一京東單量最大的品類,下單量佔比超過40%。促進紡織服裝業的可持續發展,京東責無旁貸。傅兵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融合時代紡織服裝供應鏈面臨的挑戰:交易環節多渠道、交付方式多元化、消費更加個性化、柔性化供應鏈變革等。
傅兵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京東的解決方案:智慧供應鏈。京東的智慧供應鏈具備高效、智能、綠色、高協同等特征。這些特征與京東良好的基礎設施、先進的技術研發能力、低碳環保的理念、大數據分析能力密不可分。
傅兵表示,通過使用京東提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合作伙伴的運營效率和成本普遍得到了優化。以某服飾家居品牌商為例,和京東合作后,該品牌商日均單量提升51%、銷售額增長26%,倉庫存儲效率提升2倍、作業量提升14%。
此次論壇吸引了諸多國際組織和知名品牌商參與,在“零售環節”討論中,京東服飾家居事業部總監王麗杰與西班牙Inditex集團(擁有ZARA品牌)、瑞典H&M、德國C&A等企業高管就紡織服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資源效率、柔性供應鏈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