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崛起新看點,各界大佬解讀重科技

在第十六屆中國年度管理大會上,“重科技”一詞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戴爾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世集團中國區總裁陳玉東,GIO華興控股集團總裁葛小鬆圍繞“重科技崛起”,分別從各自行業出發,發表了獨到的見解。中國經濟能否打破壁壘,在互聯網之外找到一條新的出路,從幾位大佬的發言中就可以一窺端倪。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
熊群力:重科技對國家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熊群力認為,“重科技”是指對社會經濟生活、國家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科技發明。無論是載人航天技術還是普通老百姓用的手機,這樣的重科技探索對我國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都非常重要,而且從長遠來看,與老百姓也息息相關。今年國家啟動的重大科技工程裡,其中有一項叫‘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網絡,現在很多手機定位開始引用了國產的北斗系統。今后不僅僅要解決定位問題,解決大時速、大帶寬的通信,視頻、話語、數據,這個工程也是我們集團牽頭,聯合國內很多科技力量,共同在推進的。
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
宋志平:企業要培養自主研發能力
宋志平表示,不僅航空航天這些高科技領域,其實大量的普通產品都需要提高技術水平。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企業都是靠引進消化再吸收的創新路線,向西方學習了不少先進技術。但如今,自主研發、自主創新,逐漸地成為了中國科技公司主要的創新方式。“企業要著重培養自己的研發能力,中國建材現在有3.8萬名科學家,有8000多個專利,其實全國有26個標准委員會,都在我們集團”。
GIO華興控股集團總裁葛小鬆
葛小鬆:GIO華興控股要成為重科技背后的力量
葛小鬆表示,現在最受關注的互聯網產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模仿現象嚴重,缺乏新的創意,大量資本在燒錢游戲中被消耗殆盡。但重科技不同,它將帶來新的藍海,促進實業發展,讓資本有的放矢,幫助中國真正躋身強國之列。如果重科技是站在人們生產、生活、消費、娛樂背后的力量,那麼我希望GIO華興可以成為重科技背后的力量,為重科技提供資本支持,幫助它造就企業,形成產業、甚至改變整個世界。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趙偉國:重科技是不可復制的
趙偉國把重科技總結為了20個字,即:尖端科技,產業基礎,資本密集,技術驅動,不可復制。其中尖端科技是指領先於世界的科技含量﹔產業基礎是指為互聯網等新興行業提供硬件基礎﹔資本密集是說重科技能帶來大量的集中投資﹔技術驅動是指重科技企業靠的不是商業模式,而是要靠技術這樣的硬實力﹔由於依靠的不是商業模式,因此這樣的企業是不可復制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重科技企業將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
戴爾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
黃陳宏:重科技領域還要再加大發展力度
黃陳宏認為,中國目前在科技領域的投入相較於美國、韓國、德國還是比較低的,咱們在科技上的投入佔GDP的2.07%,美國3%左右,德國可能更多一點,日本是3.8%,韓國是4.2%,重科技這個領域我們還需要加大力度,因為重科技帶來的應用與實踐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未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博世集團中國區總裁陳玉東
陳玉東: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不是競爭關系
陳玉東表示,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和與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絕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互補和互相參照的關系。其表示,博世集團正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開展合作,研究把德國的制造方式、方法和技術開放給中國企業,互相促進發展,“中國制造並非一無是處,德國和中國的企業都各自有長處,可以互相借鑒。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