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綠葉違規添加還是忽悠?昂貴原料遭疑公司失聲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2日訊(記者劉佳 馬先震)近日,直銷企業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被媒體曝出旗下海之菁萃系列等多款化妝品,涉嫌違規添加進口原料﹔而宣傳具有“保護細胞核、促進細胞更新”、“誘導長壽因子和DNA基因修復”、“減淡色素沉著”等特殊功效,被指涉嫌虛假宣傳。
中國經濟網記者兩度致電蘇州綠葉直銷公司,聯系綠葉直銷公司高級副總裁韓靜求証,助理人員稱“韓靜副總裁不在辦公室”、“韓靜副總裁不方便接聽電話”,轉接到其他相關負責人,電話無人接聽。截至記者發稿,未得到進一步回應。
普通化妝品宣傳具有特殊功效?
據《中國產經新聞報》報道,蘇州綠葉公司的多款化妝品在其公司網站和產品手冊中稱,產品中含有三種進口昂貴材料:一是取自海拔3000米以下深海火山口微生物提取的胞外多糖﹔其次是從抗氧化植物提取物的復合物——深海凝水因子﹔以及SEALUXE生物學博士Luca Matteo在南極考察中發現的生長於海底的南極紫金藻等。由於使用了進口特殊材料,該系列化妝品價格昂貴。
然而該報記者調查發現,綠葉直銷公司宣稱的進口原料,如深海凝水因子、南極紫金藻並不在《國際化妝品原料標准中文名稱目錄》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綠葉公司稱該系列高端化妝品具有減淡色素沉著、促進細胞更新和促進新的膠原蛋白合成等功效,或屬於特殊用途化妝品范疇。
據了解,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以改變人體局部狀態,或是促進人體美,或是消除人體美不利因素的一類化妝品。此類化妝品的特點是帶有半永久性裝飾性,或帶有治療作用。特殊用途化妝品必須經過衛生部門的批准,取得批准文號后方可生產銷售。
在國家衛生部頒發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和2015年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開的《化妝品衛生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中,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於育發、染發、燙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妝品。其中祛斑化妝品是指用於減輕皮膚表皮色素沉著或有助於皮膚美白增白的化妝品。
在《化妝品衛生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中明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育發、染發、燙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以外的化妝品。
蘇州綠葉公司銷售的海之菁萃保濕系列、海之恆妍抗皺系列等20多款化妝品在宣傳中表示具有“促進細胞更新,保護細胞核及線粒體”、“干擾黑色素運輸到角質細胞,減淡色素沉著”、“具有誘導長壽因子,DNA基因修復,促進新的膠原蛋白合成”等功效,或已超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功效范圍。
據中國產經新聞報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查詢系統了解到,綠葉直銷公司銷售的海之菁萃保濕系列、海之恆妍抗皺系列等20多款化妝品均是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在化妝品成分中,也沒有找到公開宣傳的南極深海進口化妝品原料通過成分備案的信息。
中國經濟網記者登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台”,查閱蘇州綠葉公司的相關產品信息,得到証實。
使用進口深海昂貴材料未經備案?
對此,江蘇食藥監局化妝品監管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產經新聞報記者表示,“化妝品的生產原料需要通過備案,未經備案的原料嚴禁使用。對於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如果在宣傳中涉及基因修復等問題,是不可以的,不能有醫療功效。”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化妝品衛生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中要求,特殊用途化妝品應符合相關理化、微生物學、毒理學和人體安全性等試驗項目的要求,還應有相應的產品功效性評價資料,檢驗合格方可出廠。
對於報道中所關注的綠葉高端化妝品是否添加未經許可的進口原料,綠葉直銷公司高級副總裁韓靜並未給予回應,只是向中國產經新聞報記者展示了公司《化妝品生產許可証》(編號蘇20150015)、《直銷企業經營許可証》、《食品經營許可証》、《營業執照》。
那麼,綠葉化妝品所含的三種進口原料是否經過了備案和檢驗許可,該系列綠葉化妝品稱具有促進細胞修復等功效是否屬於特殊化妝品用途的范疇,值得進一步關注。
進口原料化妝品不在直銷范圍?
公開資料顯示,蘇州綠葉直銷公司坐落於蘇州國家高新區滸墅關工業園,是集研發、生產、市場營銷於一體的綜合性生物美容產業園。公司主營護膚品、個人護理品、家居用品、營養食品等。
據了解,今年3月蘇州綠葉日用品公司獲得國家商務部直銷經營許可証,成為第76家拿到商務部直銷牌照的公司。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顯示,蘇州綠葉日用品公司法人代表徐建成,公司除了蘇州本部暫無分支機構﹔直銷網點6個,均在蘇州﹔直銷產品2類12種,其中有希諾絲海之恆妍亮彩DD霜等化妝品5種,卡麗施深層潤膚沐浴露等日用品7種。
值得一提的是,宣稱使用進口深海昂貴材料的海之恆妍系列、海之煥彩系列、海之菁萃系列等20多款綠葉直銷公司直銷的化妝品,除了海之恆妍亮彩DD霜,其他並不在國家商務部許可的12種直銷產品范圍之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