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企猴面包樹般扎根東非大地

本報記者 趙展慧
2016年12月24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企猴面包樹般扎根東非大地

  “以前從南部到市區輪渡很少,坐車得繞道行駛兩三個小時,現在到對岸隻需要15到20分鐘。”住在坦桑尼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基甘博尼半島的尤思拉告訴記者,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東非公司建造的尼雷爾大橋通車后,每天上班回家的路程縮短了,“南部的房租比通車前幾乎漲了一倍”。

  這座全長680米的東非第一大橋,連接了海灣隔開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區與基甘博尼半島,也就是尤思拉所說的南部。這座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橋通車半年多,每日的車流量已有1萬輛左右,更多當地人選擇到基甘博尼半島置業。

  尼雷爾大橋成了新人們拍婚紗照的取景地

  雙向6車道,寬32米的橋面,雙塔斜拉索。尼雷爾大橋外觀現代,又很有當地特色:橋頭立著“站崗”的猴面包樹和紅黃白三色的收費站,兩側人行道上還有頭頂貨物的當地人行走。

  坦桑尼亞工程師埃裡克斯記得尼雷爾大橋剛通車時,當地居民盛裝前來、載歌載舞的盛況。很多不是本市的居民也坐幾小時的車前來一睹大橋真容,還有新人們把這裡當成拍攝婚紗照的勝地。也難怪,早在1933年,當地政府便規劃修建一座橋連接海灣兩岸,但一直未能實現,如今夢圓,尼雷爾大橋成為坦桑尼亞的地標性建筑。

  作為大橋的工程師,埃裡克斯最興奮的是自己學到了斜拉索大橋的建造技術。“這種大橋我隻有學生時代在電影裡看過,現在居然真切地看到是怎麼修建的,並且還能參與其中。”

  大橋的修建誕生了兩個世界之最。“一是橋塔混凝土強度全世界最高,這個強度此前隻在實驗室裡做過,沒有應用過﹔第二個世界之最就是斜拉索,每一根斜拉索都由160束鋼索組成。當時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芝加哥實驗室也隻做到一根136索。”中鐵建工集團東非公司總經理謝志翔說。

  大橋下看似平靜的水面其實是個深海沼澤區,地質情況相當復雜。謝志翔說,當時中鐵建工年輕的技術人員們在工地上必須十分小心,一旦陷入沼澤就會有生命危險。他們晝夜奮戰,建造的速度和質量讓同在非洲做項目的歐洲人直呼“這是一支鬼神之隊”。

  尼雷爾大橋不僅讓埃裡克斯這樣的工程師增長了技術知識,也為坦桑尼亞培養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據悉,大橋項目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主要人員本地化率達到90%,管理層本地化率達30%。

  坦贊鐵路精神一樣,但施工條件、技術已完全不同

  承建尼雷爾大橋項目的中鐵建工東非公司的前身當年就參與了坦贊鐵路的建設。60多歲的曼果有個地道的中國名字——老馬,但他其實是中鐵建工一名坦桑尼亞籍工程師。上世紀70年代就參與了坦贊鐵路的建設,今天仍在為中鐵建工在達累斯薩拉姆的五星酒店項目工作。這位到中國留過學的非洲工程師,將自己的人生與這家中國企業聯接在一起40多年。

  老馬用帶著京味兒的普通話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來,坦贊鐵路的精神沒變,但是如今施工條件、施工技術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上世紀70年代,包括中鐵建工員工在內的5萬余名鐵路建設者,在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的崇山峻嶺、遍地荊棘之中,在疾病肆虐的情況下,歷時6年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坦贊鐵路,貫通了東非和中南非。坦贊鐵路交付使用以后,留在坦桑尼亞的中鐵建工員工們利用坦贊鐵路建設時期留下的設備和材料重新創業。剛開始全部資產隻有“1噸鋼筋、1個龍骨、40多根鋼管、300多個鋼管卡子”,而如今創造了結構施工5天一層的東非紀錄,三次獲得坦桑尼亞“最佳外資承包商大獎”。老馬說,中鐵建工為當地施工技術帶來了一場大革新。

  如今,象征中非友誼的坦贊鐵路也即將翻開新的篇章。坦贊鐵路目前基礎設施老化、列車多處限速、設備嚴重匱乏,原有線路已不適應新時期坦贊兩國的發展。中國中鐵已在開展“坦贊鐵路激活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的相關工作,准備為升級改造坦贊鐵路、為非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像非洲的猴面包樹一樣,在干旱中落地生根,能屹立不倒幾千年,不斷滋養著當地人。”新一代建工人這樣描述坦贊鐵路精神的延續。他們學習當地的斯瓦希裡語,有的還在當地組建了家庭,深深扎根在非洲大地。

  手機上網、看數字電視,不再是富人的專利

  中國企業不僅在基建方面“修橋建路”,也為坦桑尼亞修建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

  原本擔心這裡網絡不通暢的游客,裝上坦桑尼亞的手機卡,發現4G網絡很流暢,看視頻也絲毫不卡。翻開坦桑尼亞的移動流量包價格表,可能還會再大吃一驚,7天10G流量合人民幣不到40元,30天10G流量合人民幣112元左右,比國內流量包還便宜不少。使用當地的手機卡,打電話回中國一分鐘差不多也隻要3角錢。

  支撐質優價廉的通信和移動互聯網的,是由中國通信建設坦桑尼亞有限公司建設的寬帶骨干網。這是第一個覆蓋坦桑尼亞全國的國家寬帶骨干傳輸網絡,採用中國標准和中國設備建設,也是坦桑尼亞第一條國家信息高速公路。項目建成后,通信資費大大下降,電信用戶數由2010年的2100萬增加到2015年底的近4000萬。

  中國企業還幫助當地人看上了價格便宜、內容豐富的數字電視。“以前看數字電視是富人專利,每個月要花100美元才能看到數字電視,現在每個月3美元就能看了。”在四達時代傳媒坦桑尼亞公司的服務營業廳裡,正在等候辦理業務的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據公司總經理廖蘭芳介紹,四達坦桑尼亞公司的地面基站覆蓋19個省,衛星電視覆蓋全國,用戶達到150萬,每個月3美元到15美元即可觀看數十到上百個頻道。“《媳婦的美好時代》《滾蛋吧!腫瘤君》這種講述家庭倫理和情感的影視劇比較能引起共鳴,最受當地觀眾喜愛。”廖蘭芳說,目前四達招募了一批斯瓦希裡語配音演員,准備把更多優秀的中國影視劇帶給坦桑尼亞觀眾。

  “揚中國之長,解坦桑之難”,大大小小的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建筑建材、紡織服裝、信息通信等非資源類領域,中國企業的比重最大,中國企業在坦桑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最多,至少有20萬個,另有40萬人在從事與中國貿易有關的工作。” 中國駐坦桑尼亞大使呂友清介紹,截至2015年底,中國已經成為坦桑尼亞第二大外資國。中國企業的貢獻不斷提升著中國在坦桑的影響力。業務覆蓋非洲44國的民調機構“非洲晴雨表”2015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在坦桑尼亞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南非、印度等與坦桑淵源深厚的區域大國,也超過了英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

(責編:孔海麗、伍振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