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成都雙流

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李元 馬耘耘 文/圖
2016年12月28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雙流濕地公園全景

  中物院銀河596科技園

  成都高新區綜合保稅區雙流園區

  航空樞紐物流中心

  雙流

  雙流創業中心

  海威華芯生產車間

  成都向南,作為四川省成都市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承載區域,坐擁全國第四大國際空港的雙流,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軍工電子、機電裝備和材料等工業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為進一步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加快打造成都市天府新區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活力區,近年來,雙流區充分發揮區內軍工科技資源匯聚優勢,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建設,中電科(成都)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中物院銀河596科技園、航空動力小鎮……融合范圍不斷拓展,融合水平持續提升,融合進度明顯加快,雙流,正闊步行進在軍民融合的春天裡。

  

  多點開花 

  選優軍民融合創新發展之路

  12月14日,在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內,綠樹掩映,現代化的流水線上,生產、裝配一派繁忙。

  “這種發動機葉片一枚能賣1萬美元,量產規模非常驚人。”指著擺設在展櫃裡發動機葉片,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相裡麒顯得有些興奮。據他介紹,該公司研發生產的含錸高溫合金材料及單晶渦輪葉片是制造航空發動機和工業汽輪機的關鍵材料,投產后將大大縮小我國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材料及核心部件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對推動我國航空材料國產化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對我國航空產業發展自主化和國際化戰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成都航宇含錸超高溫合金葉片項目是成都航空航天產業的代表之一,也是雙流區軍民合作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2013年7月,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落戶雙流,僅僅22個月后,佔地200畝的一期項目建設完成並正式投產。

  “落戶雙流,正是看中了這裡優質的政務環境、人居環境、便捷的交通以及雄厚的軍工科研實力等諸多優勢。”相裡麒坦言,作為一家軍民融合從事航空航天產業的企業,建廠之初,西部主要的幾個城市都在考察范圍之內,然而成都雙流無疑是最優選擇。

  與成都航宇有同感的,還有中物院銀河596科技園。

  10月27日,四川雙銀創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揭牌儀式暨首次成果對接會在雙流舉行。“雙銀”公司是由雙流區政府與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共同出資成立,以市場化、平台化模式統籌推進雙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助推雙流成為全省乃至國家軍民融合先進(示范)區,這也是雙流乃至成都首個軍民融合產業專業孵化器。

  “雙流軍工產業基礎扎實,中物院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落戶雙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選擇。”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雷家榮如是說。

  四川省國防科工辦近期所確定的十大軍民融合產業基地雙流佔據三席,雙流正以中物院銀河596科技園為“試驗田”,在與軍工單位的合作實踐中,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為目標,始終堅持從聚集創新創業要素、激活創新創業資源、強化創新創業服務三個方面著力,初步摸索找到了一條有利於推動技術和項目快速、良性孵化的校地合作道路,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夯實載體

  筑牢軍民融合創新發展之巢

  去年7月,雙流的退伍老兵顏杰一家成了拆遷戶,一家五口人離開了祖輩生活的老宅,從雙流城西搬到了城東。然而對顏杰來說,並沒有多少故土難離的悲傷,反而有些難掩的驕傲。

  “我們家的老宅要蓋產業園,那可是國家大工程,和國防有關呢,我們當然支持。”顏杰所說的產業園指的是中國電科(成都)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雙流重大軍民融合產業項目,於今年4月13日在雙流舉辦了奠基儀式,並於10月底正式動工建設。

  中國電科(成都)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包括網絡信息安全、時頻通導、電磁空間安全三個分園,分別由中電科旗下的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成都天奧集團有限公司和成都四威電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其中,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分園將依托中國網安在密碼、信息安全、物理安全領域的深厚積澱和突出優勢,主要面向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的核心領域,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系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企業和公眾行業,發展信息安全、安全信息系統、安全運營、安全系統集成、安全服務與測評等業務。

  “本來以為軍民融合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很遠,沒想到在我們雙流就能實現,而且離我們原來這麼近!”顏杰了解到產業園區的生產情況后不由感嘆道。

  不過,中國電科(成都)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僅僅是雙流軍民融合產業版圖上一員,以成都“1+N”軍民融合產業體系為綱領,按照“產城一體、多點布局、多元發展”思路,圍繞五大軍民融合優勢產業,雙流規劃建成“1園1鎮3基地”的軍民融合產業載體,以此形成軍民融合360度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其中:“1園”:成都市雙流區軍民融合產業園,主要借助於雙流軍民融合優勢資源,依托區內科研院所技術、人才優勢,建設47平方公裡成都市雙流區軍民融合產業園,並與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天府芯谷、創客花園城形成連片發展,著力將雙流建成四川省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活力區﹔“1鎮”:航空動力小鎮,借力國家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的戰略方針,集中發展中小推力發動機、航空維修、軍民兩用無人機等領域,全力打造航空動力小鎮﹔“3基地”:銀河·596產業基地、核動力產業基地和信息安全產業基地,三個基地將作為雙流核技術、信息安全、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的發展載體。

  培育產業

  做強軍民融合創新發展之核

  “你別小瞧小小的芯片,有了它,手機、雷達、Wi-Fi等電子設備才能運轉,而化合物半導體砷化鎵、氮化鎵芯片更是半導體技術中的明珠,是實現高頻率、高效率及低噪聲的射頻核心芯片,是進行高頻光纖通信、高頻大功率電力轉換不可或缺的芯片。”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莉介紹。

  今年4月8日,位於雙流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的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舉辦了“新品發布會暨產業發展研討會”,發布了該公司砷化鎵0.25微米功放電路生產工藝、砷化鎵無源集成電路生產工藝。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由海特集團與中電科集團第29所共同組建,是國內首家提供6英吋砷化鎵/氮化鎵微波集成電路的純晶圓代工服務公司,其全力打造的6英吋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將高科技技術投入到民生項目中,實現軍用技術服務民生。

  “公司試生產的一期研發線年生產能力為3萬片,二期生產線設計年生產能力為4萬片,同時建設封裝平台、技術研發中心和產品孵化中心等。公司生產正處於質量提升階段,預計年底將全面面向市場。” 林莉認為雙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良好,擁有半導體集成電路的上游科技研發和下游應用企業,海威華芯作為該產業的核心制造企業,必將聯合其打通集成電路產業產業鏈。

  產業發展離不開協作,軍民融合產業亦然。

  為了推動區域內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雙流按照“小核心、大協作”理念,通過“共同組團、彈性成鏈”方式,推動區域內9所高精尖軍工科研院所、61家軍民融合企業(含規下)共同組建技術合作“產業聯盟”,緊緊圍繞區域五大優勢產業,通過選取不同院所(企業)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領域為核心,各成員結合自身技術特點,圍繞不同核心分工協作,同時積極招商補鏈組鏈,推動形成獨立成項、分工合作的產業鏈條。

  目前,雙流正充分利用現有現有基礎,通過完善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人才招商,以及上門服務等方式,不斷強化重大項目引進,推進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落戶,先后引進了總投資10億元的瀾起科技智慧家庭終端芯片及車聯網信息系統、總投資3億元的北京華大九天集成電路IP核項目、總投資3億元的邁普通信網絡通信關鍵設備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智能制造與服務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成都華微電子FPGA類器件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北京捷世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申威高性能計算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深圳市永達電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永達成都產業和總投資7億元的朗星大型無人運輸機和高級別無人機項目、總投資6億元的四川安德科技軍民融合航空裝備和航空零部件研發制造基地等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通過放大各個產業領域核心優勢,轉化一批創新成果,形成一批重點產業集群,具有雙流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