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貸”亂象凸顯傳統金融業務短板

校園貸亂象層出不窮。據媒體披露,近期網上傳出“借貸寶裸條”壓縮包,上百名女性因借款作為抵押的裸照、視頻在網上泄露,有些女大學生盡管全部償還了借款,個人資料仍被泄露,身陷“裸貸門”。“裸貸”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衍生出“肉償還款”和“裸條”信息售賣等“盈利”方式。
對於這類社會影響極為惡劣的貸款亂象,網民呼吁,一方面,相關部門必須加以嚴懲,另一方面,對於有正當需求的借貸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應適當放低小額短期貸款門檻,同時豐富相關貸款產品。
亂象必須嚴懲
所謂“裸條借貸”,就是高利貸團伙通過一些網絡借貸平台向大學生提供“裸條放款”。“裸條貸”的借款人一般為女性,她們以手持身份証的裸體自拍照及視頻替代借條抵押給放貸人。根據借貸人的“資質”,“裸條”利率一般在5%到35%之間,甚至更高。
輿論呼吁,不要再讓高利貸、“裸貸”欺凌無辜的女孩,對於校園貸等亂象,監管層應該進行專項整治,靶向治療。網民“愚仁之見”說:“希望國家能大力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打擊違法網貸平台,讓他們付出沉重代價。同時,對於黑平台幕后的保護傘,司法要給予嚴懲。”
與此同時,網民也表示,引領健康積極的消費觀也非常重要,因為個別借款人“裸貸”的原因很簡單,只是為了買買買,滿足物質上的欲望。
短板亟待補足
網民表示,在銀行貸款門檻高企的情況下,“裸貸”亂象有了滋生的土壤,凸顯了傳統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的“短板”。
據媒體報道,由於學生、藍領工人和農村居民等群體信用記錄的缺失,他們很難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貸款,這些人很容易成為P2P貸款平台和網上放高利貸者的目標。由於被視為非“優質客戶”,而長期遭受傳統金融機構的冷落,他們中有些人甘願冒很大風險獲得貸款。
網民建議,通過改善傳統銀行的短期小額貸款服務,讓真正需要解燃眉之急的人群能夠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支持。
“裸貸”亂象也從側面反襯出傳統銀行貸款需要擴大業務范圍。署名“凋寒”的網民認為,小額短期貸款非常有需求,銀行可以考慮發展相應業務。
不過,網民“繆因知”則認為,“裸貸”的本質是對非正常金融需求的畸形滿足,故防治需從社會綜合治理角度予以思考。
(記者 曾德金 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