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漲狂潮后 廈門告別2萬時代

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廈門這一海濱城市正以其靚麗的自然和人文風景吸引著不少年輕人來此創業和奮斗。而今年,廈門房價飆漲,在樓市行情中持續領漲全國二線城市,被業界稱為“四小龍”之一。在廈門有個家,交織著不少年輕人的夢想酸甜。
買房就是精准投資 早買就是賺
2008年那年,來自漳州的盧偉剛滿18歲,他放棄了繼續讀大學的機會,來到廈門后投身房地產行業。“與其在大學裡繼續花家裡的錢讀書,不如直接到社會上來賺房地產的錢。”
剛跨入這行時,盧偉只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房產中介”,客人過來選房,看中了雙方握手簽字,一筆交易就完成了。眼見著房子一天一個價,盧偉再也不願意隻拿2.5%的佣金做個局外人。
2010年,盧偉東拼西湊了十來萬首付,在廈門島內入手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炒房其實有點像炒股,干我們這行的很清楚房價的波動幅度會在哪裡出現,高拋低吸,就是這麼簡單。”
2013年,盧偉賣了自己原先80平的小套,用賺取的利潤在島內換了一套130平的大套,他用自己對這個行業豐富的經驗做出了“精准投資”。“這些年在我手上交易的房子,隻有不到一半是剛需自住房,剩下的一多半都是用來炒的。”
盧偉說,這些炒房客會先付十萬到二十萬的訂金,三個月內通過民間借貸或者其他渠道將房款付清,買下來后不裝修,直接等脫手。“有的房子買下不到一個月就有人開出比買入價高很多的價格來買,根本不存在還貸壓力的問題”。
同樣投身房地產行業的劉清平自大學畢業后進入廈門一國有企業,同樣從事地產銷售的他對廈門商品房交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廈門房價開始井噴的時間是今年4月,”劉清平介紹,今年3月他就搶在漲價前利用自己打拼所積攢下來的積蓄,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入手了島內一套市值400余萬元的房子,“交完首付,自己身上1000塊都拿不出來,但是還是覺得很慶幸,就是終於上車了。”
不出一個月,劉清平“上車”的感覺就愈發明顯了,“剛入手的房子不到一個月,每平方米漲了大約一萬元,等於一套房子淨賺100多萬元。”劉清平一直認為,自己搭上了廈門樓市瘋漲的“末班車”。
劉清平覺得今年從4月開始,整個廈門都在談論房價。他身邊的朋友,無論教師、金融界的人還是公務員,大家見面先聊的話題已經從天氣變成房價了。“勸你在廈門買房的人是對你最好的人。島內的房永遠是貴的,但在島內買房永遠是對的。”
一念之差 隻能望房興嘆了
今年初,小藍決定把家從福州搬回度過四年大學時光的廈門。春節剛過,他便賣掉了福州的房子。他本想,賣舊買新,在廈門買房應該不是難事。然而,小藍發現要想在廈門買一套合適的房子並不容易,他剛好碰上廈門房價漲價最快的時期。
3月9日,小藍看中了集美區一套87平方米二手房,要176萬元。隻過了一個星期,這套房便被房東漲到190萬元。4月初,房東再次漲價,要價達到了206萬元。2016年5月中旬,這是小藍付完房子的定金后,兩個月內房東第三次暗示要加價。2016年6月初,小藍辦完房屋過戶手續時,他最初以176萬元買下的房子,已經漲到了240萬元。廈門房價瘋漲之下,是無數個體的掙扎。“一套房三個月漲價60萬元,我想到殘忍絞殺的叢林游戲。”小藍說。
在這場廈門房價的漲價狂潮中,買房者始終是弱勢一方,賣房人的腰板反而很硬氣。廈門一家房屋中介的黃女士記得,當時一套二手房剛報出278萬元的價格,馬上就引來十幾個客人在房子門口排隊,等房東下班回家看房。更夸張的是,在簽字的節骨眼兒上,還有房東坐地跳價10萬,買方不得不同意。
來自泉州的小林就看不慣賣房人這種坐地起價的感覺。他本來在廈門有一套房子,他想換套更大的。他2月底把房子賣掉時房價還沒漲,4月份他看中了一套房子,沒想到房東一天一個報價,最終讓他和房東不歡而散。
他想等到5月份再看,而5月份,廈門的二手房單價比4月已經漲了將近1萬元。小林不但買不到中意的房子,就連自己賣掉的那套都買不起了。“一念之差,我從有房人變成無房人,隻能望房興嘆了。”
等候太漫長 隻能掉轉頭離開
監管層也逐漸開始出手。7月15日起,廈門調整住房信貸政策,分別對商業性個人住房信貸政策、住房公積金信貸太高門檻。9月5日廈門執行住房限購政策,10月5日,廈門市限購進一步升級。
在連續調控之后,如今的廈門樓市終於開始“退燒”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影響下,廈門11月成交持續走低。樓市成交則是一片“肅殺”。統計數據顯示,11月廈門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跌破了10萬平方米“大關”,環比、同比分別下跌29%和81%。受調控影響下,廈門樓市觀望氣氛濃烈。
“這幾個月,房子真是賣不動。我們都閑得發慌。”自從傳出廈門要限購起,在島內環島路某售樓處賣房的小林明顯感覺到,購房者出現猶豫心理。同樣覺得“沒米下鍋”的,還有房產中介們。“限購之后,島內二手房一下子就冷下來了,這幾個月生意不好做,我們在湖濱東路的店都關門。”在某連鎖中介機構工作的小葉說,大的中介公司還能挺得住,一些小中介,都休息好幾個月了。
不過,成交量下滑同時,廈門房價依然堅挺。近日的一場土地拍賣,又提升了市場對廈門房價的預期。12月14日,廈門年末首場土地拍賣正式開啟。作為“雙限”后的首拍,盡管“限地價競配建”的條件在,但是房企拿地熱情依舊。當天廈門樓市總共吸進106.47億元,競配建面積6.35萬平方米,轟出57億元總價地王,3.85萬元/平方米的廈門單價隱形地王,以及同安3.04萬元/平方米的隱形地王。
“想讓廈門房價再回到2萬元時代近乎奢望,雙限這麼久,房價並沒有下跌,即使微調,對我們這些剛需也是無感。”30歲的小楊是一名網站程序員,大學畢業后就來了廈門。月薪7000元,不抽煙少喝酒,平時並沒有什麼大的開銷。“但我在廈門買房夢卻越來越遠。”無奈的他隻能曲線買房,今年8月,在毗鄰廈門的漳州市買了一套房子,“沒想到連漳州的房價都漲到一萬五左右了,首付六十多萬元還是找家人一起湊的。”
除了在廈門買不起房,小楊遺憾的還有自己的一個好友離開了廈門。6月底,小楊的一位畢業於一所國內知名高校的北方女孩選擇離開。她剛來廈門時,房子單價剛好是兩萬元。這位女孩身上體現了大多數年輕人宿命式的遭遇:來廈門時房價在可承受范圍內,但是沒有存款﹔工作幾年有了一些存款,但房價已經漲到連最偏僻的位置都買不起了。
臨別前,在廈門大學看著那花開浪漫的鳳凰樹,這位好友自嘲說:“等以后我有錢了,就回廈門買房。”小楊知道,她再也不會回來了。
“房子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問題,有時候關乎一段感情能否修成正果,關乎年輕人是否生活得更有尊嚴。需要房子的我們都能安個家,這個夢想何時才能實現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