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線城市打車難再現 網約車平台和政府監管再躺槍

2017年02月10日08:09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線城市打車難再現 網約車平台和政府監管再躺槍

  在上海 陸家嘴工作的黎小姐幾乎天天打車上班,近段時間以來,她發現打車格外困難,“出行成本日日攀升,頭一天加價30元還能叫到車,今天干脆叫不到了。”

  “前幾天北京大風天晚上7點多打車,3公裡叫價48塊多,黑車的節奏了。”網友“聰明的小妞”說。

  春節前后,京滬等一線城市再現“打車難、打車貴”,打車平台和政府監管再受熱議。

  節前上海要求滴滴下線打車加價功能,后者在2月初上線了沒有加價功能的打車軟件。“取消加價”是否會增加等候時間?原本為了解決打車難問題而生的網約車,為何反而成了打車難再現時的眾矢之的?

  供求矛盾造成“挑肥揀瘦”?

  上海不少消費者反映,春節前曾加價30元還打不到車,普通揚招更是“痴心妄想”。滴滴出行數據顯示,1月23日上海的快車訂單響應率不到60%,為滴滴主要運營城市中應答率最低。

  業內分析,春節期間,在途網約車數量有所減少。這使得節前的用車需求全部加在了出租車上,導致嚴重的供求矛盾。

  1月21日,個人信息標注為“滴滴出行高級產品總監”的知乎用戶“羅文”發表文章說,滴滴司機在線數量下降了近25%,而訂單數量則以30%的幅度增長。以1月20日的上海為例,用戶需求最高是運力的5.8倍,這也讓線上叫車難度明顯加大。

  對此,羅文得出結論:這場來得早、峰值高的春運,威力堪比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造成了供需差值加大,這就是最近大家覺得打車難、打車貴的原因。

  2月初,滴滴在上海上線了沒有加價功能的打車軟件,稱將在全國范圍內階段性取消出租車“建議調度費”機制,以減少因春運期間出租車供不應求和價格因素帶來的體驗問題。此外滴滴還表示,“但這可能也將給部分乘客帶來呼叫等待時間增加,打車成功率降低的影響,也請大家理解。”

  那麼,修改后的打車軟件是否緩解了打車難呢?

  節后不少消費者告訴記者,並未因“取消加價”而增加等候時間,出租車揚招成功率明顯上升。

  記者在上海市中心的 徐家匯地區等候約10分鐘,即揚招到一輛出租車,司機表示,自己並不愛用打車軟件,節前出現的打車難主要是用車需求巨大,“連出租車公司的電調都響個不停”,這也讓不少司機“挑肥揀瘦”,甚至拒載。

  日前記者用優步軟件(2016年與滴滴合並)在上海近郊的寶山區叫車,同樣在10分鐘內就有響應,並有一張3元抵扣券。司機告訴記者,節后的打車需求量相比節前明顯降低,“可能是元宵節前人們還未歸位。”

  這位有兩年網約車駕齡的司機說,2016年底落地的網約車新政中,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對車輛牌照和司機戶籍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少外牌司機節前干完就下線了,所以給人感覺是打車更難了。

  業內人士認為,節后打車難是否會回歸,關鍵看需求猛漲是否會與車輛下降碰頭,目前還難以判斷。

  傳統出租車托底能力減弱

  對於春節前的打車難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源於春運期間的特殊市場需求,以及新政出台后短期效應的疊加。

  記者了解到,春運期間上海嚴查非法營運車輛。年后,網約車新政的效果已經顯現。一位曾從事滴滴業務的王姓司機告訴記者,自己既沒有上海戶籍,也沒有滬牌,他會在春節之后改行,考慮去貨運公司看看是否有工作機會。

  “像我這樣的網約車司機不在少數。”他說。

  上海大型出租車公司 大眾交通的董事長楊國平認為,近年來,市民打車需求的上漲和傳統出租車運能下降,讓出行的供求關系極度依賴市場。與此同時,傳統出租車的托底能力卻在減弱。一旦出現春運特殊時期,“鋼絲即崩”。

  楊國平分析,受網約車沖擊,近年上海出租車司機流失加劇,上海約有5%到10%的出租車處於退包狀態。

  上海出租車資深業內人士周聞華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大約有4000輛出租車處於閑置狀態,按照一輛出租車日均訂單35單計算,流失的日運載能力超過12萬單。目前,上海日出租車訂單量約在100萬到150萬單之間,這意味著,出租車流失的運輸能力接近10%。

  另一方面,群眾對於打車的需求則不斷高漲。業內人士分析,網約車出現后的一段時間內,5萬輛出租車隊伍裡加進了40萬輛網約車,加之初期的價格優勢,培育出了大量的打車習慣,甚至原本不需要也沒必要的路途也要用手機約個車。但是,網約車更多是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其運力的穩定性也遠不及出租車,因此網約車難以替代出租車的托底作用。

  出行難問題怎麼破?

  對於破解打車難,業內人士認為,在打車供需矛盾較大的地方,首先應增加出租車和合規網約車的數量。

  楊國平說,建議通過招投標方式適當增加出租車和合規的網約車。以上海為例,上海有2000多萬常住人口,但是出租車隻有5萬輛,按照相關規定,合理的出租車存量應該有6萬到7萬輛。

  此外,應當適當調整出租車運價,讓司機收入有一定增加。“如今出租車司機到一些單位開公車,一個月也能拿五六千元,還沒開出租車那麼辛苦,所以出租車司機的收入也理應保障”,楊國平說。

  業內人士分析,新規給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發展轉型的機會窗口,如果舉措得當,將有助於讓原本流失的司機回流。同時,對於符合新規的網約車發展也是一次契機。

  首汽約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首汽自2015年9月開始經營網約車業務,現在全國有15000多輛車,開通了34個城市。該平台的車輛全部是自營車輛,符合各地新規要求,沒有社會車輛,車輛來源是首汽租車,因此發展速度不像滴滴等那麼快。預計2017年能招募10萬輛車源進平台,提高運力。

  交通專家徐康明認為,從宏觀交通政策和長期來看,還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很多城市2017年都有很多大型公共交通投入運營,這個會緩解出行難。”

  此外,隨著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等業務的發展,有助於解決出行“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讓更多人選擇公共交通,進一步降低打車的意願,緩解矛盾。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賈興鵬、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