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實體經濟 如何強動力增活力(兩會觀察)

本報記者 劉志強 溫素威 郭牧龍 王 觀
2017年03月13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黃淑和委員:國企要走市場化、國際化道路,讓體制機制活起來,轉型升級深起來

  丁世忠代表:進一步完善市場准入政策,為非公經濟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宋治平代表: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金融改革,讓民營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振興實體經濟,企業是主體。近年來,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動力更足,非公經濟發展環境更優、活力也更強了。政府工作報告既提出要“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也明確了要“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如何讓實體經濟強動力、增活力,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必由之路,加快孕育發展新動能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必由之路。

  “減稅降費,企業負擔輕了,政府辦事效率提高,也節省了時間成本。”作為民營企業家,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代表對簡政放權的感受尤為深刻。他說,當前非公經濟的准入條件在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在逐步打破,“有人把國企比喻成大樹,把民企比作灌木,但現在民企也成大樹了,在國民經濟中已經佔據著重要地位,未來應該有更大作為。”

  去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是不是企業家信心不足?對此,丁世忠表示,投資增速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經濟復蘇緩慢等大環境有關,但更關鍵的要看企業有沒有足夠的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像安踏所在的體育用品行業,投資就是增長的,未來還將迎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隻要‘以創新為本’,市場上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近年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舉措,讓民營企業更有信心。”吉林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代表說,去年出台的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意見,提出“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舊法之間從舊兼從輕”等原則,讓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民營企業感受到政策溫暖,國有企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隨著“四梁八柱”的拔地而起,國企改革從“設計”加速邁向“施工”。轉方式,要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調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並舉,加快孕育發展新動能。

  “這幾年,國企改革取得成效,一些試點也取得了進展。”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委員說,去年102戶央企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326億元,上交稅費總額2.1萬億元,盈利企業達96家,總體運營超出預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完善國資監管等一系列改革有序推進。黃淑和表示,在推進國企改革過程中,需要重點處理好市場化與行政化、宏觀目標與具體政策、嚴管與搞活等關系,同時做好上下聯動、協同推進。

  國企要卸包袱改機制,民企呼吁降低融資成本,營造更加公平的環境

  改革越是進入深水區,難度越大。

  在黃淑和看來,現在國企改革仍有很多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突破。“國有企業在去產能時,要面臨很重的職工安置任務。現在有多種安置形式,有的人離開了,身份還保留在企業,每月發基本生活費﹔有的人轉崗了,也還是在企業內部。”他認為,國企可以借鑒民企的做法,真正形成職工能進能出的靈活機制,“未來,國企發展必須走市場化、國際化的道路,讓體制機制活起來、歷史包袱卸下去、轉型升級深起來。”

  “國企改革絕非單一、單向的改革,而是一個綜合配套、系統性的改革。”黃淑和說,隻要方向對頭、信心堅定,隨著各項舉措落實到位,改革成效將更加明顯。

  而在民營企業家看來,當前的市場環境仍有不少改進空間。

  融資等各項成本仍有待降低。“當前,我國銀行貸款的利率確實不高,但民營企業很難和央企、大型國企享受同等待遇。即使拿到貸款,利率也要上浮30%至50%,有些中小民營企業甚至上浮100%。”宋治平建議,應該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在降息等方面讓民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丁世忠則表示,除了加大支持力度、優化信貸結構之外,金融部門還可考慮創新產品和服務,推出融資租賃、倉單質押、貨權質押等業務,開發適應非公企業需要的中長期金融產品。

  准入門檻仍有待放寬。“要在市場門檻、科技投入、政府採購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和開放市場准入政策,為非公經濟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丁世忠說。

  新型政商關系有待深化。“現在不少地方‘清’有了,但‘親’不夠,少數部門害怕承擔責任,一些‘慢作為、輕擔當’的現象成為制約營商環境優化的新難題。”宋治平呼吁,政府應該大膽地走近企業,幫助企業克服困難。“當然,企業也要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持地方發展。”丁世忠說。

  國企民企取長補短、攜手並進,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企和民企是支撐中國經濟的兩根大柱子,缺一不可。”正如黃淑和所言,國企民企各具優勢,應該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謀劃未來。

  國企民企攜手前行,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代表委員們認為,這既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將為民企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國企具備政府信譽、資源、人才等先天優勢,而民企也有管理機制、效率等優勢。”在宋治平看來,民營企業要想真正壯大,必須和國有企業合作,發展混合所有制。

  丁世忠表示,鼓勵非公企業參與國企改革,要從有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總體經濟效率的基本要求出發,創造繼續深化改革的條件,包括打破政策障礙、拓寬投資領域等,“再就是要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保証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經濟過程的透明性和競爭性,保証交易的公正公平。”

  黃淑和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於在治理結構、公司章程上劃分和平衡好各類資本的權利,為了防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資產的流失,使改革順利推進,也要綜合施策,一是要增強規范化和透明化管理,開展陽光改革,轉讓股權時必須在股權市場公開挂牌轉讓,不得私下協議轉讓﹔二是必須履行法定程序,運作過程規范﹔三是增強監督的有效性,力求監督到位。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3日 10 版)
(責編:王子侯、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