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17年宏觀調控更倚重財政政策

馮明
2017年03月13日07:3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17年宏觀調控更倚重財政政策

  在防風險和匯率貶值壓力並存的情況下,宏觀調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部《財政預算草案報告》中對財政政策的定調是要“更加積極有效”。從預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標來看,一般公共預算內財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預期﹔亮點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預算外准財政的加碼﹔二是財稅政策更加追求質量。

  減收增支是財政政策發揮逆周期調控的應有之意。與2016年執行數相比,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630億元,同比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49萬億元,同比增加6.5%。2015年以來,財政支出增速持續高於財政收入增速,面臨較大的財政收支壓力﹔不過,這一缺口正在相對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差額為23800億元,比2016年高出2000億元。預算草案中報告的預算赤字率為3%,與上年度持平﹔我們的測算顯示,預算收支差額相對於3%預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間的。如果經濟增速符合預期,即便實際執行中超出預算,赤字率也不會突破3%紅線。財政赤字預留空間約為530-760億元。中央赤字與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進行劃分。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比去年多出8622億元,增速高達18.4%,多出的部分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將發行8000億元專項債。

  2017年財政政策的一項主要任務是“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測算顯示:與不減稅降費的基准情形靜態比較,2017年企業減負總規模約為1.06萬億元。

  其一,2016年“營改增”全年降稅規模為5736億元。2017年在此基礎上將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

  其二,實施結構性減稅計劃,主要針對小微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減稅。一是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二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75%。

  其三,全年再減少涉企收費2000億元。如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項目再減少一半以上,匯總公布中央和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進一步清理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適當減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我們預計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將在18萬億元以上。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除了上述預算內資金外,還包括城投債、專項建設基金、銀行信貸、PPP社會資本等其他來源。

  2016年城投債發行規模為2.5萬億。受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趨嚴的影響,預計2017年城投債發行規模與2016年相當。2015年9月,由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向郵政儲蓄發債籌集資金設立了“專項建設基金”,用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債券由財政貼息90%,因而可以看作是准財政的一部分。截至2016年底,前六批專項建設基金共投放1.8萬億元。第七批專項建設基金已於今年投放,規模超過2000億元。另外,部分省份正在考慮參考中央模式設立地方專項建設基金,總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基建投資。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銀行信貸大幅超預期,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分別達7000億和1.52萬億,同比分別多增3500億和4600億。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也將流向基建投資。

  PPP是2015年之后力推的投融資模式,截至2016年底已經簽約落地了1351個項目,總投資達2.2萬億元。PPP資金來源除了包含部分預算內資金、地方債、專項建設基金、銀行貸款之外,還包括一定的民間社會資金。預計今年PPP落地規模或達1.8萬億元以上。

  財稅體制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重頭戲。今年兩會上也提出要切實做好“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重點改革事項之一是繼續完善“營改增”,增值稅稅率今年將由目前的17%、13%、11%和6%四檔稅率簡並至三檔。

  降低間接稅比例、提高直接稅比例是深化財稅改革既定的方向。目前,房地產稅法已經被列入本屆人大五年立法規劃,但2017年尚無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安排。這意味著房地產稅至少不會在2017年年底之前推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証中,總的思路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將部分收入項目實行按年匯總納稅,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並設計專項開支扣除項目,如計生、“二孩”家庭教育支出等﹔對財產轉讓等項目繼續實行分類征收。個稅改革進展將採取“方案總體設計和實施分步到位”的立法慣例,不會打突擊戰。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責編:孔海麗、伍振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