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業"拖著死不了?清理進入高峰期退出機制跟不上【2】

破產退市比例偏低
不少受訪人士認為,盡管近兩年來,法院受理困難企業的破產案件數量明顯提升,但相對於現有“僵尸企業”存量,尤其是國有“僵尸企業”通過破產程序處置的數量仍然偏低。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去年透露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適用破產程序案件的數量不足美國的0.2%、西歐國家的1.16%。同時,2014年我國每千家公司進入破產程序的數量僅為0.11戶,顯著低於西歐平均70戶的數量。
湖北省高院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5年間,全省各級法院年平均受理破產案件不到80件,其中國有及集體企業破產案件受理數量佔比僅28%,且多數集中在能源、制造等產能相對過剩行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僵尸企業”進入破產程序主要面臨三大障礙。一是破產程序繁瑣、耗時長、成本高,“僵尸企業”申請破產動機不足。破產程序繁瑣,有的案件需要辦理數年,還需要申請人支付一筆“巨額”清算費給負責審計、評估等工作的中介機構。廣州中院破產審判庭副庭長劉冬梅介紹,由於破產法沒有規定這筆啟動費用由誰墊付,申請人若是不願出,破產案件就難以走下去。
二是地方政府和銀行對於破產有所顧慮。劉延嶺說,當前眾多非上市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都是銀行貸款,一些體量大、負債高企業進入破產重整或清算后,相關債務需減免。對債權人銀行就意味著大量壞賬,以及相關貸款擔保企業可能引發擔保鏈連鎖風險,地方政府也會顧慮進入破產后是否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由此法院不願也不敢輕易受理。
劉冬梅告訴記者,該院受理的一起破產案件中,一家國有“僵尸企業”在全國有30多家子公司,職工遍布多地,由於工資、住房難以解決,案件從2008年一直拖到現在才得以辦結。
三是法院考核體系不配套。盡管立案登記制實施,對破產案件申請受理程序大為簡化,但當前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數量仍不理想。一些基層法官反映,破產案件耗時長,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做大量協調工作。當前法院對法官考核,還是以考核結案數為主,尤其是員額制后,案多人少現象尤為突出,因此受理企業破產案件對法官屬於“吃力不討好”。
退出機制“跟不上”
多位基層司法人員反映,多數企業申請破產時間較晚,非到萬不得已不願走破產清算的道路,一拖再拖反而把自己徹底拖垮。這一現象反映出市場准入機制“放得開”、退出機制“跟不上”,因此必須對“僵尸企業”退出機制加以完善。
多位受訪者建議,首先要明確破產申請的啟動義務。一些法律界人士介紹,歐洲、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法律規定,明確公司獨立董事或高管承擔啟動破產的責任。當公司資不抵債,不能償還當期債務時,相關董事有義務提起破產申請。若不申請破產,繼續發生的債務,相關董事或高管,就要承擔相應連帶責任甚至刑事責任。這類規定也類似於一種公示,避免債權人在不知情狀態下承擔過度風險。
劉延嶺建議,當前全國全力推進“僵尸企業”處置中,應借鑒國外經驗,明確“僵尸企業”高管啟動破產申請程序的法律義務,並暢通信息公示,做到風險充分告知。同時也有助於“僵尸企業”在債務相對較輕的狀態下實施破產或清算,避免繼續舉債帶來的諸多社會損失與風險。
其次,優化破產審判程序及配套機制。在法院系統前期加速新設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步伐的基礎上,也應完善對法官的考核體制,充分考慮破產類案件特點,調動法院法官積極性﹔同時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法官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的專業能力,使企業破產重整或清算成為供給側改革中處置“僵尸企業”的重要渠道。
此外,建立破產管理人自治組織協會解決資金難。劉冬梅介紹,2014年,在廣州中院推動下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管理人協會,並設立基金池解決破產案件的啟動經費問題。具體而言,管理人加入協會須繳納兩萬元會費,會計師是財政部門管,律師是司法部門管,設立基金,進入協會每人繳納兩萬元,辦理超過10萬元以上的破產案件提取10%管理費,都放入基金池。“這個辦法不僅解決了啟動資金,還可以推動管理人自我管理,定期培訓提升管理水平,比單兵作戰更有效率。”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