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國務院進一步推廣車用乙醇汽油 原料緊缺或成攔路虎

2018年08月27日15:51 | 來源:北青網
小字號
原標題:國務院進一步推廣車用乙醇汽油 原料緊缺或成攔路虎

  酒駕據對是一件危險且違反法律的事情。但是當汽車“喝”上酒精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個狀態?

  8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措施和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總體布局。會議決定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外,今年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份推廣。

  其實,推廣乙醇車用燃料早已不是新鮮事, 2001年國家就曾發布了《車用乙醇汽油》的國家標准,並於當年4月15日開始實施推廣使用乙醇汽油,2004年再次擴大試點。那麼,推廣乙醇燃料有何重要意義?作為車用燃料的乙醇汽油有何突出優勢?

  替代石油 有重要戰略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機動車污染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加強機動車污染控制的形勢非常緊迫。根據北京、天津、上海等15個城市大氣PM2.5源解析工作結果顯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動源(機動車)對PM2.5濃度的貢獻范圍為13.5%至52.1%。

  乙醇汽油的使用,將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汽車節能減排。據了解,目前乙醇汽油在汽車上的運用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使用傳統的汽油發動機,燃料乙醇加入量為5∼22%﹔另一種則是使用單獨研發的發動機,燃料乙醇加入量為85∼100%。據了解,當汽油中的乙醇添加量不超過15%時,對車輛的行駛性能沒有明顯影響,但尾氣中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含量明顯降低。

  “中國是重要的石油依賴國,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通過發展其他替代性燃料來降低對石油的依存度,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天津大學教授、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姚春德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燃料乙醇在石油資源不斷減少的大背景下,成為國際上普遍公認的可降低環境污染和取代石油燃料的新型能源。

  2017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要求適度發展糧食燃料乙醇。此外,文件要求: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開始推廣,2019年實現全覆蓋﹔2020年,除軍隊特需、國家和特種儲備、工業生產用油外,全國基本實現全覆蓋。

  目前,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廣西六省(自治區)已在全省域范圍推廣使用,河北、山東以及湖北、江蘇、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的31個地市也已經推廣使用了乙醇汽油。同時,本次會議決定今年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份推廣車用乙醇汽油。

  排放降低 具備一定優勢

  據了解,燃料乙醇是優質的油品質量改良劑,可有效提升乙醇汽油的含氧量,使燃燒更充分。某內燃機協會專家張風(化名)告訴記者,推行使用的汽油隻含有10%的乙醇,就能使汽油中的含氧量達到3.5%。增加含氧量使汽油燃燒更充分。此外,乙醇汽油的辛烷值更高,抗爆性好。

  根據美國相關研究報告,使用含6%乙醇的加州新配方汽油,與常規汽油相比,碳氫化合物排放量可降低5%,一氧化碳排放減少21%∼28%,氮氧化物排放減少7%∼16%,有毒氣體排放降低9%∼32%。

  燃料乙醇作為汽油添加劑,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辛烷值是汽油在稀混合氣情況下抗爆性的表示單位,辛烷值越高則抗爆性越好)。通常車用汽油的辛烷值一般要求為90、93和97,而高純度燃料乙醇的辛烷值高達110以上,可有效提高汽油抗爆性。

  當然,乙醇燃料也有著一定的不足。姚春德表示,乙醇具有溶脹性、蒸發潛熱高以及燃燒后產生水的特點,在使用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溶脹性會加快橡膠部件,尤其是輸油管路的老化﹔其次,蒸發潛熱高則意味著車輛在低溫狀態下難以啟動,而乙醇燃燒后產生的乙酸會使發動機金屬零部件生鏽。再則,燃料乙醇在東北地區等寒冷地區,由於乙醇燃燒后產生水很快在路面上結冰,比較影響路況。

  “之前使用乙醇汽油的時候,整體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油耗增加比較明顯。”一位使用過乙醇汽油的車主吳先生表示,乙醇汽油除了油耗有所增加之外,動力上比傳統汽油也有所減弱。

  需解決原料緊缺難題

  乙醇燃料雖然有諸多優勢,也有重要的推廣意義。但是根據推廣計劃,我國2020年要實現乙醇燃料的全覆蓋,原料緊缺將是面臨的直接問題。

  “從近些年來看,乙醇燃料原料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比以前更加嚴峻。從國家推廣乙醇燃料這個事情上,也表明了國家在能源上面臨的考驗。”姚春德強調,從2001年開始,我國就開始推廣乙醇汽油,背景在於當時我國有一批陳化糧需要消化,這給乙醇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而今,我國糧食產量並不十分充裕,也難以有過多的生物性原料制造乙醇。

  “我國屬於富煤型國家,通過煤炭來制造乙醇,是解決當前乙醇汽油制造原料緊缺的重要途徑。”姚春德介紹,近期陝西榆林建立了一套設備,對外公布近期可生產10萬噸由煤炭轉化而成的乙醇,遠期可實現50萬噸的乙醇產能。

  “從劣質煤當中可以制得乙醇,但反應的第一步還是先獲得甲醇。”張風則表示,通過劣質煤制乙醇不僅增加了反應步驟,還增加了成本,這種做法不可取。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我國甲醇燃料以及甲醇汽車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大力推廣甲醇技術,或許是一條更值得重視的路徑。

(責編:楊曦、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