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審計:立足批判性,著眼建設性
在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採訪時,我們8位大學生記者都對審計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的作用非常有興趣,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這句話,也是我們從審計人員那裡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在7天的採訪中,我們有幸和多位參與金融審計的工作人員座談,有機會了解到了金融審計的一些相關信息。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分黨組成員、副特派員胡尊鍇以及他帶領的金融審計一處、二處的金融審計團隊告訴我們,金融審計的工作的重點是聚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側重於全體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市場宏觀整體的風險點,做好金融審計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手上有術、應對有策”。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這個專業團隊關於工作目標價值共識的話,那就是“立足批判性,著眼建設性”。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審計人要與時俱進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入, 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審計人員小趙向大學生記者介紹道,近年來,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合作、交叉投資、渠道互享日益頻繁,產品結構、業務范圍和風險敞口跨越了分業經營界限,顯著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我們也必須與時俱進,積極努力學習適應新的時代。”
“穿透式”監管,是國家近年來為防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金融風險向實體經濟傳導而提出的監管理念,要求綜合全流程信息來判斷業務性質,並執行相應的監管規定。既要“看得見”,也要“管的住”,其主要針對交叉金融產品風險管控,也是同業新規“實質重於形式”的延伸。”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使一些不合規的業務規避“穿透原則”監管帶來的風險,一些金融機構會為監管設置壁壘。
不良信貸資產的不潔淨轉讓便是這些不合規業務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審計時要在宏觀中把握細節,要做細、做精,有鑽研精神,有‘穿透’能力,”審計人員小張笑言,“這也是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
一次,一家被審計的商業銀行為了掩蓋自身不良資產轉讓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竟將多家金融機構當成通道,進而把巨額不良信貸資產層層轉讓,最終又使用該行自身的理財資金進行回購。而這其中每一個流轉的環節,都可能帶來風險隱患。
“這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審計人員小舒坦言,“但我們也在進步,我們也在創新,細之又細,精益求精”。收購合同不明?那就調閱相關合同條款進行研究。交易對象不清?那就穿透延伸,直到交易對手成為金融機構法人和自然人。一份份合同、一摞摞卷宗背后,終究是難以掩藏的真相。
在審計發現問題並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后,該銀行迅速結合審計部門的建議針對性制定了整改計劃,使得原虛假處置的不良信貸資產基本消化完畢,實現了向不良資產要收益的目標。
“我們需要‘緊盯’行業、系統性問題和經濟金融運行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點”,京津冀特派辦的審計人員向同學們介紹道,“我們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金融審計也要推動制度落實和完善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落實與完善。改革是一項大事業,離不開小積累。”在談及自己的工作時,審計人員小趙認為很平凡,卻也很崇高,“我們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也要維護抗擊金融違法亂象的紅線,要在審計過程中對不適應形勢、不符合國家政策方向的舊制度進行分析,為推動金融體制改革提供保障。”
近年來,京津冀特派辦在各金融審計項目中均重點關注了商業銀行表內信貸和表外理財資金的投向情況,尤其是商業銀行違規向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領域提供融資的問題。在審計中,發現有的銀行會通過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吸收資金,用於向包括房地產在內的長期項目融資,不僅與宏觀政策相悖,還存在期限錯配風險﹔有的銀行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等也存在部分違規變相流入樓市和股市的問題。
此外,他們還及時關注創新業務,如對金融租賃和現金貸業務進行抽查,發現其了一些機構不僅存在投向不合規,還由於自身風險管控不嚴、業務開展不規范等積聚一定風險隱患的問題。對審計發現的這些情況,該辦均及時進行了揭示和反映、提出審計建議並督促相關金融機構整改。在金融審計司的領導和其他各特派辦的共同努力下,該類問題引起了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並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和監管措施,進一步規范了商業銀行表內表外資金投向管理,及時補足了各類創新業務的監管盲區。
“確實會有職業榮譽感啊,通過自己和同事的努力督促有關部門進行整改,促進相關金融政策落實,推動金融體制機制的完善。”每每談及此,審計人員小趙總是掩蓋不住內心的激動,“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被審計單位發自內心的敬畏,這些都帶給我了強烈成就感。”
金融審計也是經濟衛士
事實上,金融審計的落腳點絕不僅僅局限於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而是與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採訪時,審計人員小魏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來描述自己的工作。金融審計工作,是為了打贏三大攻堅戰保駕護航,是為了政令暢通保駕護航。而這落腳處,則是為了人民的安居樂業。
金融審計和扶貧審計的結合度越來越緊密,“金融審計作為經濟衛士,充分發揮著監督作用,”當和大學生記者談起審計時,而華北某縣財政局負責人也禁不住感慨,“審計機關幫助我們更好地將國家宏觀政策和我們的實際相結合,使我們的金融扶貧資金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效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脫貧攻堅,不斷推進精准扶貧,扶貧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審計促發展,審計促脫貧”,這其中,金融審計在看好貧困群眾的“保命錢”,為精准扶貧事業保駕護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具體來說,精准扶貧方面,扶貧貸款為何沒有精准服務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何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時仍要求提供抵押擔保、執行利率上浮?而為何向精准扶貧項目收取貸款中間業務費用,卻不及時推動對扶貧開發支持優惠的到位?
而易地扶貧搬遷方面,搬遷貸款投放節奏緣何不均?資金統籌盤活緣何不到位?資金管理使用又緣何不規范?在國家助學貸款方面,又是因何緣故,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金支付方式不合理,大量財政資金變相沉澱銀行賬戶?
這一樁樁、一件件,便是金融審計工作所關注的“小事”,也是金融審計人員心目中的“大事”。正是對這些民生問題的關注,使得相關部門明確了金融扶貧貸款的統計口徑,細化了扶貧貸款的管理制度,極大地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也正是對於這些細節的執著,金融機構出台了內部規定取消了不合理的中間業務收費,有效降低精准扶貧項目融資成本。
“回應社會關切、關注民生福祉,為百姓謀福利是審計工作最幸福的事”,胡尊鍇堅定地說道,他和他的團隊成員們每每看到自己的努力化成整改的一份方案、一項制度、一項措施,都難掩內心的興奮與喜悅,“這是一個正義的事業,也是一項陽光的事業,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