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多家銀行理財余額減少

2018年09月06日08:27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家銀行理財余額減少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不少銀行業機構正有序壓縮存量產品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銀行在理財業務上也積極謀求轉型,不少銀行業機構正有序壓縮存量產品。記者從上市銀行中報發現,理財產品余額整體呈收縮態勢,相應的,中間收入也出現下降。不過,得益於淨息差回升,銀行上半年整體業績靚麗。

  在26家A股上市銀行中,16家在中報中公布了其理財業務相關數據。盡管各家銀行對理財余額統計口徑不盡相同,但與2017年末相比,多家銀行理財業務相關數據呈現下降的趨勢。

  多家銀行理財余額減少

  國有大行中,有三家理財余額減少。農業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農行發行的未到期非保本理財產品的發售規模為11850.38億元,對比前值13688.78億元,減少1838.4億元。

  中國銀行上半年末的理財余額由11577.36億元下降至10609.97億元,減少了967.39億元﹔建行理財產品余額為19486.26 億元,較去年底的20852.56 億元減少約366億元。

  理財規模靠前的招商銀行,上半年實現理財產品銷售額7.14萬億元,同比下降4.42%,理財產品余額(不含結構性存款)71.80萬億元,同口徑較上年末下降4.00%。此外,光大銀行、浙商銀行、鄭州銀行等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在資管新規出台以后,整個銀行業理財規模下降得比較快。”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業績發布會上指出。不過,工行理財規模不減反增,去年底工行理財產品余額為30120.84億元,今年上半年微增3000多億元,總規模達33708.23億元,保持同業第一。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分析道,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出台之后,銀行便在謀求轉型。“在產品的形式上,保本理財、短期理財要逐漸退出市場,非保本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轉型﹔在資產端方面,非標投資、期限錯配、多層嵌套等行為都受到限制﹔從客戶端來看,理財產品改革之后,部分投資者的接受度也有可能降低。”劉銀平指出,資管新規的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在這期限內銀行必須把已有不合規的存量業務消化完畢,銀行理財產品余額下降是在情理之中。

  銀行上半年盈利繼續向好

  規模的下降,理財業務帶來的中間收入也相應受到影響。

  “理財收入下降是正常現象。”建行副行長張立林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資管業務總體暫時出現了業績調整,對應的是整個資管的變化和要求,這是方向性的,暫時體現在收入的下降,但隨著調整逐步到位,銀行理財收入會逐步提升。

  劉銀平認為,未來幾年理財規模會進入一個先減速后加速的階段。銀行的客戶基礎還是比較龐大的,未來誰能吸引並留住客戶,誰將在理財市場佔據更大的優勢。

  不過,由於上半年信用卡及電子銀行收入的高增長以及投資收益的增加,對沖了理財收入的暫時收縮,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基本平穩,加上淨息差回升的貢獻,銀行上半年盈利向好趨勢延續。

  數據顯示,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42萬億元,同比增長5.6%。總體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29%、6.49%,增速分別較2018年一季度擴大3.57%、1.30%。

  保守型投資者

  可考慮結構性存款

  劉銀平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銀行保本理財和90天內封閉式理財發行量減少,這兩類產品將會越來越難買到。此外,非標投資受限,意味著標准化投資的比例將增加,但是這將會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的下跌。

  劉銀平建議,對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如果買不到保本理財,可以考慮保本的結構性存款。

  如果投資者看中產品的流動性,則可以考慮開放式淨值型產品,這類產品的發行比例將逐漸增加。

  如果想提高理財收益,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提高風險偏好,購買風險更高收益也更高的理財產品﹔二是降低對產品的流動性要求,購買期限較長的封閉式產品。(記者 林曉麗)

(責編:楊曦、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