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為何能創造減貧奇跡?人民日報這組文章深度評析

2021年03月01日10:2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近日,《人民日報》連續推出“兌現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系列評論員觀察文章,回顧波瀾壯闊的歷程,瞻望美好幸福的未來。人民網對此系列評論進行集納整合,旨在解讀中國創造奇跡背后的減貧“密碼”。

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夢想即將實現。這前所未有的脫貧奇跡,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這樣的優勢,體現在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上——

加強領導是根本、精准是要義、資金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從嚴從實是要領、群眾動力是基礎,這些經驗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方法論指導

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實施“五個一批”工程成為精准施策、全方位出擊的重要戰術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為綱領,中央和國家機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相繼出台和完善“1+N”的脫貧攻堅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

綱舉而目張,全國各地展開了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產業扶貧、交通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很多“老大難”問題有了針對性解決方案。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點擊閱讀全文: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兌現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①

脫貧奇跡彰顯政治優勢

是什麼力量推動我們知難攻難、知重負重?是什麼力量在確保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個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政治優勢,來自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把脫貧攻堅作為優先政策目標,並且集中全黨全國力量持之以恆投入其中,在接續奮斗中,創造脫貧攻堅的歷史偉業。從脫貧攻堅戰打響,到攻克貧困堡壘,人們總是喜歡用戰役來形容脫貧攻堅,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強大合力。五級書記抓扶貧,黨員干部沖在最前、守到最后,一面面黨旗在脫貧一線高高飄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生動詮釋。

政治優勢,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在曾經深度貧困的四川涼山,一支支工作隊扎進貧困山村﹔在貴州大石山區,當地土特產飛向全國﹔在曾經貧瘠的寧夏西海固,一個個東西扶貧協作項目帶來新活力……從東北林海到西南邊陲,從沿海發達地區到深度貧困地區,優質項目在貧困地區落地,幫扶平台與貧困群眾對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都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行動中,真正做到了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畫出了脫貧攻堅的最大同心圓。

政治優勢,來自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從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到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准識別、精准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逐步形成。正是這些具體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確保脫貧攻堅始終在制度的軌道上砥礪前行。

點擊閱讀全文:脫貧奇跡彰顯政治優勢——兌現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②

初心使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一個個扶貧項目的落地、一座座貧困堡壘的攻克、一道道發展難題的解決,無不飽含著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載著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萬人在崗開展駐村幫扶。從大興安嶺到秦巴山區,從黃土高坡到雲貴高原,從武夷山區到烏蒙山區,從大別山區到呂梁山區,“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是主戰場”。廣大扶貧干部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艱苦付出和默默奉獻履行使命、兌現承諾,生動詮釋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價值底色。

隻有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矢志奮斗,把人民至上刻寫在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我們就一定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創造更多奇跡、實現更大輝煌。

點擊閱讀全文: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兌現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③

精准扶貧,“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精准,是一個又一個中國脫貧故事背后的關鍵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為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寶貴經驗之一。

從開展建檔立卡、選派駐村干部,解決“扶持誰、誰來扶”的問題,到推進分類施策、建立貧困退出機制,解決“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從因地制宜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到嚴格落實“六個精准”明確要求,在精准扶貧方略引領下,全國各地找准窮根,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讓“中國之治”再次書寫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

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正是因為精准扶貧方略堅持以“實”字當頭,各項政策紅利才能落到扶貧對象身上,從而保証脫貧攻堅順利實施。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貧困問題復雜多樣,隻有貫徹精准扶貧方略,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確保扶貧舉措對症下藥,取得實效。在這個意義上,“精准”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方法論之一,也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更是一套務實的工作方法。

點擊閱讀全文:精准扶貧,“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兌現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④

有效銜接,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不僅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更夯實了“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的根基,為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在脫貧攻堅中,我們進一步彰顯了制度優勢、激發了億萬人民的精氣神,這構成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的信心和底氣

正是因為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長遠謀劃,堅持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脫貧的質量、提升脫貧群眾的幸福指數。

從黨的十九大擘畫鄉村振興戰略,到制定出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初心不改、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腳步不停,推動貧困地區步入發展“快車道”,跑出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唯有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才能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讓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變成現實。

點擊閱讀全文:有效銜接,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兌現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⑤

(責編:李源、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