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老年人“數字鴻溝” 多方探索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

人民網北京7月27日電 (許維娜)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佔總人口的18.7%。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將成為持續的重要課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民增長的主體從青年群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群體轉化的趨勢日趨明顯。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已有近2.6億“銀發網民”(50歲以上),以及1.6億20歲以下網民。
當前,老年人加速觸網的同時,智能時代也在加速擁抱老年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胡宏偉表示,彌合"數字鴻溝",需要全社會都“動起來”,“社會發展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數字鴻溝,過去可能是不會用電視、不會用IPTV,現在則是智能手機。”
“數字沒有溫度,數字化社會卻可以有。”胡宏偉認為,要從硬件上降低使用難度、科技上提升使用安全、軟服務上加強指導,讓老人有人可尋、有人可問。
人民網財經注意到,當前,多地加快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如:上海一網通辦“隨申辦”App推出“老年專版”,將老年人常用的隨申碼等服務集合展示﹔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許多老人家裡陸續安上了“智慧養老三件套”。
互聯網公司也紛紛啟動適老化改造產品,以支付寶為例,其上線了“長輩模式”,除字體圖標加大、操作頁面簡化外,還去除了一些老年人不常用的功能及營銷推送,降低對老年用戶的打擾,65歲以上老人使用還有一鍵直達人工服務的入口。
隨著詐騙的打擊和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反詐意識也越來深入人心。支付寶數據顯示,近半年來,9成老年人被騙時會聽勸停止轉賬,與半年前相比提升20%。
近日,由支付寶主辦的針對銀發群體的沉浸式防騙展在北京啟動。人民網財經了解到,市民可親臨現場,拆穿最新騙局。同時,“藍馬甲行動”進社區也同步開展,老年朋友可以在附近社區找到身穿藍馬甲的志願者,咨詢手機操作、防騙等問題,獲得一對一解答。
“此前,支付寶已經上線了針對老人的暖洋洋客服熱線、應用於反欺詐的交互式風控產品‘叫醒熱線’、支付寶長輩模式等,通過科技能力提升老人使用安全感。”支付寶副總經理祝志曉說。
“老人對如何操作手機求知若渴,他們期待由此加深與子女、孫輩的溝通,甚至有老人曾問過我,‘什麼是yyds’?”祝志曉認為,社會需要慢下來耐心教導他們,當家庭成員沒空時,就需要社會力量跟上,“藍馬甲”應運而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長林美玉則表示,“藍馬甲行動”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既宣傳了反詐知識,也讓老人有了溫暖的陪伴,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據悉,藍馬甲將通過“社區講座+駐點答疑”的模式,讓年長者通過講座了解最新騙局、通用型手機操作知識。“駐點答疑主要是針對老人‘易遺忘’的特點,每周都有志願者在固定社區上崗,老人有疑問隨時可來。首批社區駐點為豐台、海澱、東城、昌平的17個社區。”祝志曉介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