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隻外資獨資公募基金上報

中國証監會官方網站日前發布信息顯示,貝萊德基金遞交的《公開募集基金募集申請注冊——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証券投資基金》被接收材料,最新進度是受理通知,這意味著國內首隻外資獨資公募基金產品有望誕生。
除了貝萊德基金已開業,目前還有路博邁基金、富達基金、范達基金、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等外資公募正在設立審批中。在國內公募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外資獨資公募基金的到來無疑將給市場投資風格帶來一定變化。
2020年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開外資股比限制,貝萊德、路博邁、富達等多家外資機構積極申請公募牌照。2020年8月,中國証監會核准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這是我國境內首家獲批成立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
一家已申請國內公募牌照的外資機構告訴記者,未來外資獨資的公募基金,可能嘗試將全球的投研體系、投資理念和程序引入國內市場,同時又結合本地化特色,主要是針對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客戶,推出一些產品。同時發揮優勢、探索新的公募產品,比如將碳中和等理念加入其中,還有一些特殊風險管理的內容,採取多資產配置思路,結合跨境投資,走差異化競爭路線。
“外資獨資基金的申報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成果之一。”上海証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表示,在目前競爭高度激烈的市場中,鮮明特色和收益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充分運用外資在全球市場的成果經驗,在中國市場中推出有特色、能使投資者接受的產品對於外資公募基金而言很重要。同時,基金風險收益交換效率、長期收益率和風險管理水平等長期收益競爭力越發重要。
在外資獨資公募基金發行之前,我國境內已有多家中外合資的公募基金公司、外資私募基金公司。萬得資訊統計顯示,截至7月19日,目前已經發行公募基金產品的機構中,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有44家,其中大部分合資公司被外資持有49%的股份,合資公募基金公司發展兩極分化的狀態比較明顯。
在私募基金方面,自2017年富達成為首家完成外資私募登記以來,一批海外知名機構相繼獲得資質並在華開展業務。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有33家外商獨資的外資私募証券機構,合計發行產品有162隻,其中正在運行中的產品有132隻,管理總規模突破200億元。
平安証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認為,從市場方面看,外資基金大多有不同於國內公司的長期的管理經驗,可以和國內公司良性競爭,相互借鑒,為市場帶來活力﹔外資基金公司對於市場的理解和國內公司存在差異,可能更看重風險。對市場的不同理解,會帶來思想上的碰撞﹔外資公司對投資者的理解也有不同,對投資者的劃分可能會更精細,可以針對不同的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建議,這部分經驗值得國內公司學習。此外,外資公司對於基金考核方面會有所不同,相較國內公募主要採用相對價值的辦法考核基金經理,外資公司則會採用比較多元的方法,這會給國內公司帶來新的考評思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銀保監會:深化“証照分離”改革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 人民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銀保監會官網消息,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近日,銀保監會印發了《關於印發深化“証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對中央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逐項細化改革舉措,明確在全國范圍內,對銀行業保險業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施全覆蓋清單管理,採取“優化審批服務”的改革方式,推動行政許可減材料、簡程序、減環節﹔在自由貿易實驗區內,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採取“審批改為備案”的改革方式,結合監管實際,將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分支機構設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核准等事項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報告。…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