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斬斷“刷單炒信”鏈條

江德斌
2021年07月30日08:09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斬斷“刷單炒信”鏈條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第二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涉及四種不同類型的刷單方式,對直播帶貨中虛構關注度、流量,雇佣專業團隊、“刷手”,虛假交易、“寄空包”等“刷單炒信”行為進行曝光。

  自互聯網經濟誕生以來,“刷單炒信”現象就如影隨形。由於互聯網用戶與商家之間缺乏直接的信任基礎,需要依靠好評、關注度、交易量、點贊量等作為商品或服務好壞優劣的評價依據。這種單向性的評價模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家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但也存在某些造假的空間,有商家就利用“刷單炒信”方式增加信用指數,迷惑用戶,從而達到流量變現的效果。

  可以說,“刷單炒信”是流量時代的“毒瘤”,商家無視法律法規肆意妄為,嚴重損害了平台信譽。此類行為一旦泛濫,平台信息數據將遭到人為扭曲,失去其原有的價值意義。同時,公平競爭環境將被破壞,網絡消費市場容易陷入混亂,“劣幣驅逐良幣”或大行其道,久而久之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用戶也會對平台產生不信任感,減少在平台上消費,甚至徹底拋棄平台。可見,對平台來說,不應被流量收益迷惑,而應站在自身長遠利益和聲譽的角度,主動拒絕“刷單炒信”、嚴查平台入駐商家有關行為﹔有關部門對“刷單炒信”應零容忍,利用有關技術手段嚴密排查,對違規商家嚴厲打擊,及時斬斷“刷單炒信”鏈條。

  事實上,早在2018年,新版《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正式把“刷單炒信”行為界定為不正當競爭,為遏制“刷單炒信”掃清了法律障礙。與此同時,監管部門與“刷單炒信”的較量一直在上演。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的嚴厲打擊下,部分商家為了逃避監管,不斷更新“刷單炒信”模式,令打擊難度增加。從“打蛇打七寸”的角度看,商家“刷單炒信”不可避免會在平台上留下操作軌跡,也就是說,如果嚴查的話,完全有可能利用技術分析手段,將“刷單炒信”連根拔起。

  前不久,知名電商平台亞馬遜封禁了大批商家賬號,凍結了大量資金。亞馬遜的封禁理由是這些商家被平台審查出有“不當使用評論功能”“向消費者索取虛假評論”或“通過禮品卡操縱評論”等違規行為,違反了平台管理規定。這些經驗值得借鑒,監管部門應督促平台守法合規經營,加強商家日常管理,採取嚴格審查措施,對違規“刷單炒信”商家施以重拳,讓平台經濟回歸清朗本源。

(責編:趙超、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